胥小琴


【摘 要】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生期保健的開展及效果評定。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篩查的孕婦30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孕婦進行孕期常規保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個性化圍生期保健干預,對兩組患者分組干預后的血糖控制情況以及妊娠結局情況進行分析。結果:研究表明,兩組孕婦進行干預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對比均無顯著性差異,干預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顯降低,觀察組的干預效果較好(P<0.05);觀察組母嬰并發癥發病率為5.33%,對照組母嬰并發癥發病率為12.67%,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開展以飲食指導、心理保健、運動鍛煉和藥物治療等個性化圍生期保健可以明顯改善孕婦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療效明顯,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早期保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妊娠期是女性的一種特殊生理時期,在此期間女性機體的各項指標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特別是其體內的激素水平會出現顯著的改變,其中經臨床觀察發現,孕期婦女的血清雌激素水平會隨妊娠時間的進展而逐漸升高,在妊娠晚期達到濃度高峰[1]。這些類固醇激素的變化嚴重影響糖類物質的代謝[2]。隨著孕周的增加,孕婦處于對胎兒的保護,攝食量增加,運動時間縮短,糖類成分代謝減緩,造成血糖升高,血糖水平異常可能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癇等妊娠并發癥,因此孕婦的血糖水平直接影響母嬰的健康[3-4]。為深入探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生期保健工作的開展情況及控制效果評定,本院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篩查的300例孕婦為研究對象,對比聯合飲食指導、心理保健、運動鍛煉和藥物治療等個性化圍生期保健與常規孕期保健下,孕婦的血糖控制情況以及妊娠結局,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建卡孕婦300例,孕婦的年齡為22~33歲,平均年齡為(26.62±3.28)歲;孕周為22~27周,平均(25.37±0.46)周。300例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150例,平均年齡(26.74±3.56)歲,孕周22~26周,平均孕周(25.48±0.39)周;對照組150例,平均年齡(25.48±0.39)歲,孕周22~27周,平均孕周(25.26±0.42)周。本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后實施。
納入標準:1)所有孕婦均在妊娠早期(8~12周)入院,以建立檔案和進行妊娠研究,并已完成有關妊娠的數據;2)相關的常規生化血脂檢測數據齊全;3)妊娠24~28周進行糖耐量研究,符合《婦產科學》第九版[5]中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值≥5.1mmol/L或攝入糖后1h和2h大于或等于10.0mmol/L,8.5mmol/L,并且上述血糖值中的任何一項均符合上述診斷妊娠糖尿病的標準。排除標準:1)患有急慢性傳染病,腫瘤和心血管疾病者;2)有糖耐量異常病史者;3)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4)合并精神、智力障礙者[6]。
對兩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孕期保健,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個性化圍生期保健。內容主要包括:1)飲食指導:為確保孕婦血糖處于正常范圍,避免餐后高血糖情況出現,結合孕婦的運動情況,合理設計孕婦的食物攝入,提高蛋白質攝入,減少辛辣油膩食物的攝入,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比重占50%以上,脂肪、蛋白質類食物攝入量比重占20%~30%[7]。2)心理干預:妊娠期糖尿病的確診很可能會引發孕婦對胎兒健康的擔憂,因此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因此醫護人員與孕婦及家屬的耐心交流至關重要,醫護人員用自身所學知識,通過細心地聆聽和耐心的教導,排除孕婦的負性情緒,有針對性根據孕婦不良心理進行干預,有效提高孕婦治療的配合度[8]。3)運動干預:根據孕婦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的運動干預,如飯后散步,上肢輕中度放松活動,每天2次,每次20~40min。4)胰島素干預:對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給予胰島素注射治療,并根據實際血糖波動調整具體劑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干預前后孕婦的血糖指數以及母嬰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結果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對統計結果進行t檢驗,數據以(±s)進行表示,對統計結果進行χ2檢驗,以%表示,P<0.05為結果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兩組孕婦血糖指數的對比
研究表明,兩組孕婦進行干預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對比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顯降低,觀察組的干預效果較好(P<0.05)。詳見表1。
2.2 不同干預方法對母嬰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影響
研究表明,觀察組母嬰并發癥發病率為5.33%,對照組母嬰并發癥發病率為12.67%,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在孕婦整個懷孕期間,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孕婦自身的血液循環,生殖,排尿,呼吸,消化和內分泌系統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特別是其內分泌系統,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泌乳素、促甲狀腺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醛固酮、甲狀腺素等的分泌增加[9]。在懷孕的中后期,一些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減少,胰島素的合成和拮抗作用降低了胰島素的活性,導致不同水平的胰島素分泌和異常葡萄糖代謝,進而導致代償性生理變化[10]。孕婦的糖尿病嚴重程度和血糖控制直接決定了妊娠糖尿病對母嬰懷孕結局的危害程度。研究表明,懷孕期間孕婦的血糖水平與胎兒窘迫和巨大兒的發生率有關,且產后感染的幾率也會隨之增高[11]。飲食控制是懷孕期間血糖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臨床上,在確保滿足母親和嬰兒的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每餐的攝入量是根據患者的懷孕時間,年齡和體質量等因素計算得出的,以避免饑餓酮癥和餐后高血糖癥[12]。心理干預和運動可以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減輕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孕婦進行干預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對比均無顯著性差異,干預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顯降低,觀察組的干預效果較好(P<0.05);說明在常規孕期保健的前提下對孕婦進行飲食干預、運動干預和心理干預,可在極大程度上降低孕婦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對緩解妊娠糖尿病療效顯著。觀察組母嬰并發癥發病率為5.33%,對照組母嬰并發癥發病率為12.67%,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合飲食指導、心理保健、運動鍛煉和藥物治療等個性化圍生期保健可明顯降低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胎兒健康。
綜上所述,早期開展以飲食指導、心理保健、運動鍛煉和藥物治療等個性化圍生期保健可以明顯改善孕婦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療效明顯,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鄭東霞,李水鳳.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水平對妊娠結局影響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6,23(04):469-471.
[2] 謝飛舟,蔡蓓珺,唐龍英,等.多科室聯合孕期體質量管理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海南醫學,2020,31(09):1131-1133.
[3] 毛紅英,顧曉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保健對圍產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04):537-539.
[4] 張艷,高慧,蘇妍.HbA1c、TAC、FRU及SHBG聯合診斷對妊娠期糖尿病早診斷的臨床價值[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9,42(11):1456-1458,1463.
[5] 何送嫻,朱社寧,牛建民,等.妊娠早期健康教育一日課堂對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發生風險的作用[J].中國性科學,2019,28(11):60-63.
[6] 胡智穎,胡梅,韓靜,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早期血脂代謝狀態的臨床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9,26(09):1476-1479.
[7] 何艷霞.早期孕期保健配合胰島素在妊娠期糖尿病高危產婦血糖控制中的應用及對圍生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21):4869-4872.
[8] 王文靜.早期孕期保健對妊娠期糖尿病高危產婦血糖控制水平及圍生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05):1042-1044.
[9] 陳辰,陳亞軍,戴楠,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早期糖脂代謝狀態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15):3445-3447.
[10]董麗敏,印娟.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5,(19):3006-3009.
[11]欒媛媛,季淑英,武軍,等.糖化血紅蛋白及D-二聚體對預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發生胎兒生長受限的意義[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7,20(02):148-151.
[12]沙琦.加味四君子湯治療氣陰兩虛型妊娠糖尿病的臨床觀察[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