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 苗/慶陽職業技術學院
壓瘡是一組因營養不良、皮膚抵抗力低、機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垂直壓力、摩擦力、剪力作用等原因致使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皮膚功能喪失,引起皮膚組織破損、潰爛、壞死[1]。老年患者機體各項功能退化,腸胃蠕動功能弱,營養情況差,皮膚質量及抵抗力低下,且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是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2]。壓瘡的發生會給患者生理、心理上帶來極大的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增加治療、護理難度。本文就在老年患者壓瘡護理中應用集束化護理管理的臨床意義進行探討,內容如下。
(一)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選用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壓瘡患者。原發疾病:28例為骨折,30例為腦梗死,25例為慢性肺疾病,17例為心肌梗死。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63-85歲,平均(69.7±5.7)歲。隨機將患者分為2個組別,兩組患者原發疾病、壓瘡分期等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二)護理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壓瘡護理管理。研究組給予集束化護理管理。具體方法:(1)成立小組由理論知識及工作經驗豐富、專業操作技能強的護士長及護理人員組成集束化護理小組,由護理組長帶領組內人員對集束化概念、壓瘡預防措施、各壓瘡分期護理方法等相關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增強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基礎,熟練掌握老年壓瘡患者病情特征、風險因素、護理流程,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文獻評價結果結合臨床護理經驗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2)嚴格遵循壓瘡專科護理流程,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用Braden壓瘡評分表評估患者的壓瘡情況,將高危風險患者上報護理部備案,建立預警機制,對壓瘡高危患者皮膚情況進行追蹤,做好交接班工作,準確記錄患者皮膚變化情況。(3)可采取氣墊床等減壓裝置減少局部壓力,根據患者體質、受力程度設置合適的壓力檔,勿過度充盈,定時檢查氣墊床的完好性,幫助患者更換體位,減輕壓力作用。對于骨隆突、臀部、背部容易發生壓瘡的部位使用透明貼、敷料進行保護,減少機械摩擦。(5)明確患者壓瘡分期,密切關注患者創面大小、顏色、滲出液情況,根據患者壓瘡分期給予對癥處理措施,及時更換藥物;評估患者營養狀況,加強營養支持。
(三)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壓瘡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根據患者創面恢復情況將護理效果分為顯效(創面愈合良好,分泌物、疼痛感消失,無感染)、有效(創面范圍明顯減小,分泌物減少,疼痛感減輕,有新生肉芽組織)、無效(創面情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四)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0處理,%為計數資料,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2.00%、94.00%,優于參照組的74.00%、7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及滿意度比較(n,%)
老年患者是壓瘡高發人群,營養不良、長期臥床、不良心理情緒、活動受限均會增加壓瘡發生機率,加之老年人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在皮膚出現破損、潰瘍時,創面愈合慢,增加感染機率,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影響原發疾病恢復。因此,在老年患者壓瘡護理中應用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對降低壓瘡發生風險、促進壓瘡恢復、減輕患者痛苦起積極作用。集束化護理是醫改中一種新型護理理念,具有先進性、針對性、連續性、整體性,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有循證支持的護理措施,旨在增加患者舒適度、改善患者臨床結局、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及質量[3]。通過成立護理小組、接受系統培訓,使護理人員掌握老年患者壓瘡發生風險、特點、護理要點,在循證基礎上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充分調動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對患者壓瘡發生風險進行合理評估,對高度危險人群進行特別關注,明確患者壓分期,便于護理措施的實施及對患者皮膚情況的追蹤。通過使用減壓器械、更換體位、按摩四肢、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更換藥物等方式減輕局部壓力,促進血液循環,促進壓瘡創面愈合。經研究得出,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92.00%)、護理滿意度(94.00%)優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管理的效果明顯,能降低壓瘡發生風險,改善患者壓瘡癥狀,促進壓瘡愈合,減輕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提高壓瘡護理工作質量及效率,值得在老年患者壓瘡護理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