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卉
石景山區文化中心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移動終端的普及推動了網絡出版物的出現和電子書的快速發展。憑借快捷、方便、互動及海量信息的優勢,數字化閱讀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然而,雖然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各種數字化閱讀方式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但是圖書館的借閱率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很多書店因經營困難被迫關閉。圖書館和書店為了突破現有的發展困境,應該積極探索二者融合發展新模式,結合雙方優勢,為雙方增添新的動力。
數字化閱讀主要以智能手機為載體,一部智能手機的電子圖書存儲量可以達到上百本,且電子圖書購買成本也遠遠低于實體圖書,因此數字化閱讀越來越受到歡迎,而實體圖書銷量持續下滑,不少書店面臨倒閉的困境,圖書館的到館人數也不盡人意。
圖書館是公益性的服務機構,其藏書數量廣泛、類型豐富,可以滿足各類人群的閱讀研究等需求。而書店則是盈利機構,其圖書一般都是暢銷書,更新速度較快,主要滿足讀者對于新上市書籍的需求。在融合過程中,雙方所關注的重點不同,在提供服務時就會出現偏差,影響服務質量。
圖書館和書店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大多忽略了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使得融合成果流于表面。如,書店的工作人員的主要任務是推銷圖書,因此在面對書店舉辦“你看書我買單”活動并開設的“讀書分享會”、“免費閱讀座位”等館店融合項目的時候,難免會疏于管理和執行。
圖書館和書店在空間上的融合,是指在圖書館內劃定一塊區域來開設書店,或在書店內開設圖書館服務平臺。圖書館文化底蘊濃厚且經常舉辦讀書活動,但圖書館內的暢銷新書較少,不能滿足讀者對新書的閱讀需求。而書店雖然書籍更新換代速度快,緊隨暢銷書的潮流,但是與圖書館相比,閱讀風氣浮躁,不利于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圈。圖書館和書店各有優勢,因此在空間融合過程中應該取長補短,彌補各自的發展短板,促進雙方的長久合作與發展。
新時期圖書館和書店應該打破空間壁壘,實現職能上的融合,將圖書館的文化底蘊和書店的市場導向性質結合起來,實現雙方創新性的發展。以石景山區的實體書店發展為例,石景山區的實體書店作為首都重要公共服務設施和文化地標,在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石景山區現有的實體書店規模有限,且新建書店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當前階段很難完全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如果石景山區的實體書店能夠與當地的圖書館合作,在書店開設圖書館的書籍預約借閱服務,或是當地圖書館借助書店的場地舉辦“好書互換”等活動,則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現階段圖書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也推動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
為了保證圖書館和書店能夠健康持續地合作下去,應該對雙方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得工作人員熟知融合發展的目標,從而能更好地達到的目標服務水平。對圖書館而言,館店融合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書店的人流量,帶動館內的閱讀人數的提高,發揮圖書館的文化傳播職能;對于書店而言,館店融合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圖書館的閱讀場地和文化活動資源,提高顧客的用戶體驗。因此,圖書館工作人員和書店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應該盡量配合融合發展新模式的要求,從而達到雙贏局面。
工作人員是圖書館和書店融合發展新模式中的執行者。在融合發展新模式下,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是必然的要求。如果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則會影響融合發展的質量。以石景山區的實體書店發展為例,石景山區委、區政府把實體書店建設列入區委2019年主要工作任務清單以及區政府折子工程,甚至就推進實體書店建設工作問題多次召開專題會。如果要實現石景山區實體書店和當地圖書館的融合發展,則不僅要加強實體書店工作人員的培訓,還要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監督、審核實體書店工作人員的工作,保障其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圖書館和書店都是線下的機構,然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僅憑線下推廣很難實現創新性的發展。因此,要充分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為書店賦能,為融合發展新模式打造完整的技術支持體系。圖書館和書店融合發展新模式要充分利用雙方的讀者數據,建設全場景的用戶數據分析平臺,通過公眾號、郵件等形式為讀者推薦心儀的圖書,提高圖書館和書店的讀者粘性。
新時代下,圖書館和書店融合發展新模式應該將線下渠道和線上渠道融合起來,開拓新的發展渠道。以石景山區為例,在圖書館和書店融合發展新模式下,可以搭建圖書館和書店共享讀者數據庫,方便雙方更好地掌握讀者數據,同時也可以配套建設線下智能閱讀體驗點,開設全天候無人值守智能書店,或者可以在書店內放置圖書館自動借書機器,突破時間限制來滿足讀者購書、借書的需求,形成多個產業融合、多種形式發展的布局,打造智能公共閱讀服務體系。
品牌是一種識別標志,一種精神象征,一種價值理念,是品質優異的核心體現。作為跨界創新項目,圖書館和書店在融合的過程中需要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獨特品牌,才能實現長久的發展,才有能力應對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挑戰,才能為融合發展新模式提供具有借鑒意義的可行策略。圖書館和書店融合品牌的塑造,首先需要實現發展驅動類型的轉變,從以圖書為中心到以讀者為中心,其次需要實現服務類型的轉變,從售賣書本轉為提供全方位的閱讀服務。
新時期,圖書館和書店在融合發展新模式下,應該創建合作品牌。合作品牌的建立需要具備優秀的服務品質、獨具特色的服務亮點以及良好的市場表現,因此應該選擇一個人流量大的場所,以書店為媒介,以當地圖書館資源為依托,打造圖書館和書店融合的特色品牌。以石景山區為例,可以在商業中心、新建居民區等區域建設館店合作的特色書店,出售當地有關的讀物的同時,設立圖書館的借書點,出借古舊、文創類的文化品牌特色書。又如內蒙古圖書館的“彩云服務”品牌,通過拓展延伸,多方位地展現了圖書館和書店的融合給圖書館服務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同時也使得圖書館和書店的服務更符合時代潮流。
圖書館與書店是傳播文化的載體和傳承文明的平臺,不會因為社會的進步、網絡的發展而退出時代的舞臺。圖書館與書店在融合的過程中,將不斷探索融合發展新模式,通過打破空間壁壘、加強人員培訓、線上線下融合、創建合作品牌等,推動雙方職能的相互融合、提高雙方的服務水平、開拓發展渠道,從而更好地打造合作品牌,推動文化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