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山西省陽泉市群眾藝術館
美術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藝術表現形式,上至長輩老人,下至少年兒童,無論性別、職業如何,都對其具有很強的參與性。只要有興趣,就可以欣賞美術作品或通過學習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
文化館、美術館、展覽館等作為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文化建設的橋梁,無時無刻不為人民群眾進行美術活動提供著便利條件:政府的統一撥款,專門的活動場館,專業的美術人員,使得人民群眾無須支付任何費用即可觀賞到優秀的美術作品,學習到專業的美術知識,時時處處都體現著其公益性對人民群眾文化發展產生的巨大作用。
美術活動在培養和提升審美素質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美術活動的多樣性更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積極參與了進來。美術展覽的舉辦,采風寫生的組織,探討活動的開展,都為廣大美術工作者和美術愛好者搭建了有利于學習交流的平臺。
群文美術活動的建設和發展,對于我們國民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人民群眾整體文化涵養的提高有助于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進而提升我國的軟實力水平。另一方面,美術作品對人民群眾具有教育作用,多種多樣的美術作品傳達著愛國主義、積極樂觀、敬畏自然、艱苦奮斗等優良品質精神,充分發揮著美育功能。
隨著群文美術活動的發展,人們的業余生活已經不僅用于閑聊娛樂,而是走進展覽館、美術館,去觀看優質美術作品,有興趣的部分群眾還會主動參與到文化館的美術培訓與相應活動中去,繼續學習,下鄉采風,創作作品,群眾文化活動日益豐富。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僅僅體現在物質生活上,而是進一步體現在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一方面,美術類展覽、交流本就是一種藝術審美的集中體現,在這類活動中,人民群眾可以近距離接觸美術世界,陶冶美術情感,進而提高審美。另一方面,優質美術作品是一種美的享受,可以讓人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群眾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滿足。從而實現了美術活動對人民群眾精神世界的滋養。
開展好群眾美術工作的前提是組建專業的美術人才團隊,起到引導、組織和帶頭作用,才能帶領更多的美術愛好者走向美術專業的方向,為美術活動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因此,一方面,省、市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服務群體要時常進行業務學習,提高業務素質,同時,要創作出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藝術精品,才能在更好的服務基層的同時擴大藝術影響力。另一方面,通過組織與培訓的方式將社會上的優秀美術人才發展為文化志愿者,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成為群文美術工作者的人力資源補充,同時也為想對社會作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提供文化服務的平臺,從而不斷壯大群眾文化美術隊伍,更好地促進美術文化的傳播,繁榮群眾美術事業。
美術活動要多維度、多樣化進行。
第一,舉辦優質美術展覽,例如紅色主題美術作品展、建黨周年展、建國周年展、地域特色寫生展等,這類美術作品最能形象化地展示祖國的繁榮昌盛,黨的鮮活歷史、人民的無窮智慧,讓人們在無形中加強了對黨史的了解,激發了積極奮進的精神力量,起到了愛國教育作用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文化素養。
第二,組織開展美術創作比賽活動,讓更多人民群眾既是美術活動的受益者,也是美術活動的參與者,通過比賽去提高美術創作水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同時也為營造良好的美術創作氛圍提供有利條件。
第三,組織基層美術工作者與美術愛好者進行采風寫生活動,真實的深入自然,感知生活,從生活中汲取能量,采集素材,才能產生創作靈感,畫出有較強感染力的美術作品。
第四,定期組織美術交流活動,另外還要不定期邀請著名藝術家開展講座,進行美術知識的講解與藝術作品的賞析,從而拓展基層美術工作者的美術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第五,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過程中,文化館要承擔起相應職責,繼續深入推進文化藝術免費開放培訓工作。通過深入調研來了解不同年齡段人民群眾對文化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多樣化的文化藝術免費培訓課程,從而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美術學習與美術活動中。對于有著不同程度美術基礎的學員,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輔導,進而提高他們的美術技能與創作水平。同時,也要讓免費美術培訓走入基層,學校、農村、鄉(鎮)文化站、軍營、企業以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真正走到群眾中間,進行現場授課,這樣既可以為因距離問題無法參加美術活動的群眾提供便利,又有利于增加受益群體,擴大文化服務網絡的覆蓋面。從而吸引更多具有不同愛好的群眾參與進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
人民群眾自發組建的平臺大多為臨時性的,活動之后就會消失,不能保證美術活動平臺的長期性和穩定性。所以,為促進美術交流活動創建專門的平臺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群眾文化工作者應當定期舉辦美術交流活動、品鑒賞析活動等,為美術愛好者搭建一個長期的、穩定的美術活動平臺,讓基層美術工作者與美術愛好者都能拓寬視野,提高創作水平和審美素養。另一方面,應當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美術活動平臺的建設,加強網上展覽,跨地區交流的美術活動形式。
我國民間文化源遠流長,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特色,風土民情,以及藝術形式,比如年畫、民間美術等,其內容也都是貼近群眾生活,人們喜聞樂見的,這種獨特的民間美術形式,同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同時也因為其相對單一枯燥,所以容易被現代社會尤其是年輕人遺忘,這類美術形態就急需傳播和推廣。因此,我們就需要抓住這種獨具特色的民間美術形式,以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結合當地傳統節日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民間美術相關活動,挖掘民間藝術人才,融入現代文化創意,創建當地文化品牌,使其煥發新的生命。改變過去對這類通俗形式的美術不被重視的現狀。進而加強時代特色美術與民間傳統美術的有機結合,因勢利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新時代美術文化。
現如今,我們的社會已經步入互聯網信息時代,網絡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文化館、美術館等場館的數字化建設成為了當下的發展趨勢,通過互聯網開展的在線展覽、網絡課程、在線輔導、宣傳教育等群文美術活動,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上網進行美術作品觀賞,美術課程學習等活動。尤其是抗疫期間,群眾文化美術活動與新媒體的有效結合,更是填補了無法開展線下美術活動的空白,在特殊時期實現了文化藝術傳播效果的擴大化。所以,文化藝術活動數字化是現階段推動整個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群眾文化美術活動作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素質上有著重要意義。因此,要把群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與時俱進地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從事美術創造工作的素質,才能促進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為我國群眾文化的和諧發展取得重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