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鳴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文化館
民間曲藝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其內容來自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時在不同的區域環境還產生了不同種類的曲藝文化,其經過多年的發展演變依然是當前群眾文化的主體形式之一。如湖南花鼓東北二人轉、安徽花燈等在民間流傳的范圍以及頻率依然較廣,其對建設新農村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構建民間曲藝文化體系,既有地域、情感上的優勢,又是鄉村文化建設的基礎。就當前農民需求的文化層面而言,民間美術與民俗文化十分流行。民間文學作品短而精,語言通俗化,表演生動活潑,為人們所接受,也便于記憶和模仿。民間藝術有“輕騎兵”的功能,可以在田里、鄉村的場院、市場、廣場,甚至家門口都能演出。鄉村的農民可根據農時調整表演時間,農閑時,民間的曲藝愛好者聚在一起消遣娛樂,陶冶情操。同時在民間曲藝中也涵蓋了大量農民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而使其能夠通過娛樂性的方式表達出來,進而促使民眾在欣賞民間曲藝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和教育?,F如今,民間曲藝文化成為農民不可或缺的表達方式之一,同時也是滿足民眾文化需求的重要形式之一。
民間曲藝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它具有大眾、普遍性等顯著特點,如果被束之高閣,就會失去其內在涵養。民間曲藝既來自民間,就應回歸民間,為父老鄉親服務。對農民而言,民間曲藝與新農村的建設發展有著地緣、情緣關系。農夫們每到大年和小年,都會舉行各種活動,其中不乏民間曲藝。民間藝術是結在鄉間、市集、大田等地展開,由此可見民間曲藝文化與人民的精神寄托具有直接密切的關聯性。在當前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許多農民雖然從電視、廣播中獲得了多少精神享受,也開闊了眼界,但不管怎樣民間曲藝依然是農民的又一種雅興與追求,其能夠適應和調動民間曲藝近距離的觀眾欣賞或參與,與觀眾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達到情感和心靈的共鳴。同時通過民間曲藝傳達的內容也能夠成為聯系農民情感的重要紐帶,進而為農民的精神發展提供重要載體。
鄉村文化建設中,民間曲藝在滿足農民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方面發揮著自己的功能,其是構建和諧農村的主要載體一些民間曲藝由于種種原因將在時代變化的過程中出現滯后性,因此為了保留深厚的文化傳統,就需要通過創新方式的融入保持民間曲藝蓬勃的生命力,進而使得古老的民間曲藝能夠以具有新意的形式展現在農村民眾面前,促使民眾能夠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到曲藝文化傳播過程中國。在當前新型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民間曲藝還需要充分發揮宣傳、教化作用,迅速反映現實生活,發揚八榮八恥榮辱觀,并將黨中央的政策方針融入到曲藝文化傳播中,進而使得農民能夠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同時也能促使民眾擺脫參與賭博、斗毆“法輪功”等社會丑惡現象的概率。期間以民間曲藝作為載體將能夠更好地強化新農村處文化建設中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進而為提升民眾的精神內涵奠定良好基礎。
由此可見,民間曲藝是藝術大花園里一朵奇葩,期間更加需要基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強化精神支撐以及文化建設力度,進而為構建新時代的新農村文化體系奠定良好基礎。
因為歷史原因,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培育農村民間曲藝,要從農村實際出發,結合縣、鄉、村、情等因素,創作出符合農民口味的民歌。同時還需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突出特色,在內容、方法、手段上大膽創新。期間需要將先進性與廣泛性充分結合起來,并且在曲藝表現形式上也需要注重知識與趣味的融入和思想與娛樂結合程度。期間可以以民間曲藝的表演的方式宣傳和推廣當地文化,進而使得民間企曲藝文化能夠得到創新發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豐富鄉村的文化內涵,而且還可以保護、繼承和發展農村民間曲藝資源。
重視對民間曲藝人才的培養,對農村民間曲藝的繼承和發展至關重要。對廣大農村青少年進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教育。對于有條件的中學、小學,應將優秀的曲藝文化納入教學內容中,引導其通過文化走出校門的方式展開演出和文藝表演,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曲藝文化氛圍中增強對民間曲藝文化的認同感。期間還需要注重對曲藝人才的培養,促使其成為曲藝文化的“傳唱人”,幫助其規范化學習和傳播曲藝知識,進而使其能夠更好地豐富青少年的課外文化生活,又可以通過藝術的營養,幫助青少年創造出更為健康的成長空間。更重要的是,由此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間曲藝新人,必將成為一支不可缺少的后備軍,在農村民間曲藝的傳承和發展中,發揮著一種積極的作用。
民間曲藝團隊是農村民間曲藝得以傳承發展、開展曲藝活動的載體,各級有關部門應該重視、關注、支持,加大投入。結合地方實際,突出特色,以普及、推廣、創新、提升的辦法,實施系統工程長治久安,使農村民間曲藝隊伍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和力量。民族音樂隊伍要加強自身建設,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文化部要從組建、鞏固、扶持農村民間曲藝隊伍等方面著手,定期到基層進行指導、培訓,提高他們的創作、表演水平,同時也要增加演出的機會,使廣大群眾參與進來。
在鄉村民間曲藝的傳承和發展中,民間曲藝人才的培養也同樣至關重要。民間藝術作家要堅持貼近實際、走進基層,植根于人民群眾的沃土中,不斷結合新農村的風貌創作反映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節目,進而使得曲藝文化宣傳效果得以提升。
總而言之,文化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期間更加需要從農村文化內部著手,切實針對不同區域的文化展開曲藝創作,進而為激發農村文化的活力奠定良好基礎。在當前民間曲藝發展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完全改變人們對民謠的偏見。要清除籠罩在民間曲藝表象上的塵埃,才能有效地將民間曲藝進行條分縷析,進而讓民間曲藝文化的精粹顯露出來。其次,組織人力,就如何弘揚民間曲藝精粹,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并制定出相關的扶持政策。我國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由于意識上的原因,民間曲藝處于弱勢地位,沒有政策支持,民間曲藝將永遠“邊緣化”。再者,各級職能部門還需要注重對優秀民間藝人的發掘工作,應以發掘、傳承民間曲藝為工作重點,推動我國農村曲藝文化建設。第四,還需要將民間曲藝文化與當地文化特色相結合,進而為使得不同區域的民間曲藝文化能夠呈現多元化的特征,為實現曲藝文化推陳出新的目的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