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勝中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我國想要全面推進小康社會的建設,不僅必須要充分滿足廣大民眾的物質生活需求,還必須充分滿足廣大民眾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要。長期以來,文學作品一直是促進人們的精神娛樂與實現其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目前,世界正面臨著向信息化時代轉變的重大挑戰。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行動都受到了影響,文學的發展等都表現出了自身獨有的特色。為促進現當代文學作品的發展,本文擬通過對現當代文學作品的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其未來發展趨勢。
清末時期,由于法國、德國和歐洲國家之間的敵對主義貿易活動受到諸多政策的干擾,中國被迫放棄國外貿易,并且大幅度地擴張。在此過程中,中國古典文學和西方文藝形式之間產生了劇烈的沖突,刺激著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誕生。經過百年的發展,現當代文學也正逐步發展到了成熟階段。
1917年,隨著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的正式發表,中國大陸古代文學首次正式地走上了國際舞臺。由此,胡適、魯迅、郭沫若、老舍這樣幾位文學家創作并舉地涌現了出來。
與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相比,兩者不同地方之處在于,中國文學發揮了主導作用。無論是《文學改良芻議》中大力地強調提倡白話文的廣泛使用,還是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的正式出版,都希望白話文更加深入人心。而白話文的普及又進一步刺激了語言的蓬勃發展。人們通常把這一時期統稱為現當代文學藝術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在這個歷史時期,文學創作主旨仍然是圍繞著民主、獨立與世界和平,發展趨勢減緩。1949年,新中國成立,愈發需要建設一種統一的民族精神文化,并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指導思想。中國現當代文學迎來第二個階段,其后的文學被人們廣泛稱為中國現當代文學。
在經歷了文革、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正在逐步邁入信息化的新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和網絡文藝的興起,中國目前現當代文藝作品又一次顯現出了迅猛的發展勢頭。至此,現當代文學的形式發展到了更加成熟的階段,并且呈現了傳統文學和互聯網文學相結合共存的發展特征。
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進步,文學在人們的精神追求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逐漸減弱。特別是金庸、古龍等時代的武俠文學已過度浪費,現代武俠文學也正在逐步淡出視野。而互聯網文學已經成為現當代文學流行于人們日常生活主體。
近年來,中國現當代文學雖然仍舊發展繁榮,莫言更是憑借《蛙》首次獲得了中國諾貝爾大獎。但在人們的生活中,讀書似乎已經變得過去式。而且人們對于文化的滿足則更多地依賴于移動設備、計算機和電腦這些現代媒體和儀器。
1997年,羅森開始連載《風姿物語》;1998年,痞子蔡因《第一次親密接觸》而聲名鵲起。網絡文學逐步走進人們的視野。自2004年以來,互聯網技術突破性發展,網絡文學也大量涌現,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娛樂方式之一。目前,中國已開始涌現了“紅袖添香”這樣一批網絡小說出版門戶。現當代文學藝術的創新發展再次受到重視。
在文學框架中,存在著單一文學、大眾文學這三種細分的結構。長期以來,純文學一直在中國的現當代藝術和詩歌作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純文學以各種雜志和期刊為主要代表,例如被稱為“最小說”“讀者”等。由于近年來我國知識教育水平比以前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文學雜志不再被認為是一般知識分子、成功者的專屬品,已經逐漸走向了社會和大眾。
而隨著互聯網絡媒體的廣泛普及,網絡文化異軍突起,迅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構成。在內容劃分上,網絡文學是屬于社會主義大眾文學。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網絡文學在其藝術化、思維性和可閱讀性等各個方面均已經有了新的進步。根據數據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網絡文學創意作品已累計達1676.7萬部,其中網絡作品簽約合同132.7萬部。網絡文學的發展己呈現出百家爭鳴。這充分證明了中國當代的文學正從大眾化邁向廣闊的社會。
在新的時代中,“快”似乎已經逐漸地成為了一種必然追求。快速的互聯網絡技術既給我國網絡文學與大眾性小說的創造力和發展提供了土壤,又給廣大人群創造了良好的寫作環境。但是也因此而帶來了現當代小說快餐式深層次的問題。
快餐化的文學主義就是泛指文學作品中往往缺乏內部的思考性,只是流于形式的閱讀,無法進行深層次的品讀。當前,隨著網絡文學影響的程度在逐漸減弱,人們對于文學的理解似乎只停留在了表層,意識流中更偏向于文學即網絡文學這一大眾文學。相比傳統文學,網絡文學具有比較高的商業價值,如果我們能夠在網上獲得許可,創作者不但可以在網上獲得大批的流量,也將獲得相對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大量的網絡文學的創造者會更加迎合市場的需求,可以去挖掘讀者口味,創造出“傻白甜”或“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小說和電視作品,導致我國的網絡文學呈現出快餐式發展、復制式批量生產的趨勢。
由于互聯網文學等諸多社會大統文學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現當代傳統文學的形成與正規化已經被提到了日程。其中我們所重點關心的就是現當代文學的文風與經典性的發展。
現當代文藝的“校園小說”文風矯正主要指的是以互聯網文藝為代表的社會性大眾文藝。與純粹的文學不同,大眾小說具有比較廣泛的商用性和經濟價值。只要取得了一定數量的閱讀率,就可以給創作者或發行方帶來比較大的收益。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積極地投入到了網絡文學寫作之中。
為了使其能夠盡快獲得廣大讀者對其的密切關心和高度認可,網絡大眾文藝作品創作者除了必須要盡快建立組織起一套新的時代網絡大眾文藝創作輿論理念和規章制度外,還要及時采取一些很為正規的技術手段。例如著名武俠小說《斗破蒼穹》,一躍成名登上2016年世界十億富翁榜的寶座。此后,天蠶豆和土豆的許多藝術作品都被現代人們廣泛指出“吃老本”“抄襲斗破”。更是有一部分的創作者甚至不惜用自己所希望描述的血腥色情和恐怖暴力事件等各種方式出來去試圖吸引更多讀者。這些行為不但直接影響到了當代網絡文學的健康和持續發展,而且也深刻引起了對于當代網絡文學在整個當今社會中究竟是否真的應該被正確歸類為現當代文學這一問題上的諸多爭議。
因此,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首先需要糾正的問題便是網絡文學的正向發展。尤其必須充分強調推動網絡創作的原創性與健康特色,規范網絡文學的發展路徑。
除了要規范現當代文藝家的傳統文風外,這些時期文藝家的經典性與發展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紅樓夢》被評選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名著,不僅因為它的寫作藝術技巧與對故事的敘展,更重要的是它內部存在著一種思想。現在關于《紅樓夢》這一思想主義的研究,它已經演變成紅學這樣一個研究框架。
大眾文學的經典性并存不足就是它所固有的優勢和弊端。縱然我國古代有《誅仙》等一些知識小說著名作品就它們對于人性與天道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但大部分的民間文學仍然缺乏內部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所以,大眾小說的創造力使得我們作為一個小說的創造力就應該要在創造力的實踐過程中,更加深入到對于人生的理解和對于社會的審視。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小說作品的可讀度,也能夠促進當代小說的經典化和發展。
在現代社會的生活中,文學仍然一直被認為是現代社會人們進行精神娛樂的一種重要方式。本文主要通過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大眾性和快餐化的特征進行分析,研究性地探討了現當代藝術文學的歷史性、文風及未來經典性的發展。而且這些研究都能夠為現當代中國文學產業的發展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