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菲 王欣
邢臺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
隨著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生產商也加強對食品塑料包裝的生產。但在食品塑料包裝材料的加工和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各種添加助劑,比如抗氧化劑、穩定劑等,這些添加劑的不正當使用或產生一定毒性,在人們使用食品塑料包裝的過程中,會通過塑料包裝上的物質遷移造成食物污染,對人的身體造成一定傷害。由此,明確食品塑料包裝材料存在的安全性問題,明確檢測方法及相關物質限量,可從技術角度指導產品生產、選購和使用,保障食品塑料包裝產品的使用安全。
食品塑料包裝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有機材料,主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苯乙烯(PS)等,盡管合格的產品在適合的場景下使用是無毒無害的(對人體),但由于人們對包裝材質的不了解,使用不可稱裝高溫材質的塑料包裝容器稱裝熱食或熱飲,導致塑包發生分解產生有毒物質或可危害人體健康。甚者,存在一些商家以次充好,如:使用聚氯乙烯(PVC)假冒聚丙烯(PP)、聚乙烯(PE)產品,致使在原本適合的場景下包裝材料發生分解產生有毒物質。
添加助劑能完善塑料包裝材料的品質和特性,但一些過量或非法添加助劑對人體具有一定的毒性,增加塑料包裝材料的安全風險。
1.抗氧化劑
抗氧化劑的作用是減緩食品塑料包裝的老化和變質情況,一些廠商會使用二丁基羥基甲苯、特丁基對苯二酚等物質作為氧化劑。如果人體長期接觸這些抗氧化劑成分,人體內的呼吸酶的活性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呼吸系統,而且人體的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會受到影響,增加人們的患病風險。
2.穩定劑
穩定劑的主要作用是延緩塑料包裝材料的變質。在塑料包裝材料的制作過程中,一些廠商會選擇含鉛、鎘、錫的化合物和金屬混合穩定劑,以此延長塑料包裝材料的使用壽命。但在使用過程中,重金屬物質難免會從塑料包裝中析出,人們長期使用此類塑料包裝材料時會體通過皮膚接觸、呼吸等途徑,接觸到重金屬離子,甚至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3.熒光增白劑
為使包裝顏色更為白亮,熒光增白劑是一種常見的添加助劑,但長期接觸熒光增白劑后,會削減人的免疫力,還會阻礙傷口的愈合,并會使人體細胞出現變異性傾向。熒光增白劑的毒性會累積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4.塑化劑
塑化劑的使用可以使塑料包裝柔韌性增強,更容易加工,最常見的品種是DEHP(商業名稱DOP),化學名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是一種無色、無味液體,但其也是環境雌激素中的酞酸酯類,一旦人體過度接觸塑化劑,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系統,尤其對正在生長發育期的嬰幼兒可能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傷。
5.印刷油墨
食品包裝印刷過程中,生產方會使用以苯、鹵代烴等有害化工材料為主要原料的油墨,這些油墨中的部分成分在印刷過程中會被揮發掉,但是仍然會有一些殘留溶劑。比如含苯的殘留溶劑會對人體產生較大的影響,其毒性比較大,如果滲入人體的皮膚和血液,人體的造血功能和神經系統會受到損傷,成為白血病的誘因。
6.填料
填料的主要作用是改變和增強塑料包裝的物理性質,比如硬度、沖擊強度等,生產商常使用的填料有碳酸鈣、亞硫酸鈣等含鈣的化合物、滑石粉、云母粉等。一些生產商在包裝生產過程中,往往加入過量的碳酸鈣和滑石粉等,如果人們使用這些食品塑料包裝盛放高溫或重油食品,塑料包裝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遷移到食品中。人體常見的癥狀是消化不良、惡心等,而且人體很容易患上腎結石、膽結石等疾病。
1.可見分光光度法
該方法主要對食品塑料包裝中的六價鉻含量進行檢測,其與二苯碳酰二肼進行反應,能生成紫紅色的化合物,根據物質的吸光程度,以此定量的檢測包裝中的鉻含量,該方法易于操作,檢測成本較低,是一種常用的檢測方法。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該方法具有靈敏度高、適用性廣等優勢,利用被測元素基態原子蒸氣對紫外光和可見光的吸收特性,對元素進行定量分析。 按照被測原子進行劃分,可以將該方法劃分為石墨爐原子和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原子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檢測塑料包裝中的鉛、鎘、鉻等重金屬元素的含量。
3.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
該方法借助同位素與無機元素的分析技術,可以使用特別的接口技術,發揮電感耦合的高溫高離特性和質譜機的靈敏性,檢測相應的重金屬離子。該方法的運用優勢是干擾因素少、檢測速度快、準確度高,可同時對多種重金屬物質進行檢測。但該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該方法對工作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同時檢測的成本也比較高,導致在這項技術在實際檢測重金屬成分時的推廣和應用程度較低。
1.氣相色譜的質譜法
先對檢測的樣品稱重,測定樣品質量,通過消解儀器進行消解,使混合物分解成多個離子化合物,再測算離子化合物的質荷比。借助計算機處理,參考各種類型化合物色譜停留的時間,最后對混合物中離子化合物的類型進行判斷,并計算出物質的含量。該種檢測方法主要適用于檢測塑料材料中含有的塑化劑以及抗氧化劑的含量。
2.液相色譜的串聯質譜法
該方法主要是把混合物放入有機溶液中進行溶解,通過化合物中光譜的變化特點,測量出物質的含量。主要操作步驟是:先確定混合物的重量,將稱過重量的混合物放入有機溶液中進行溶解,再通過電子設備分離出有機溶液中的離子物質,在分離時,溶液中出現的光譜帶顏色不同,再根據添加的助劑在光譜上停留的時間,測量出混合物中物質的含量。該種檢測方法主要用來檢測塑料材料中的三聚氰胺、苯酸類等物質。
3.頂空的氣相色譜法
該種方法主要是在特定的條件中,萃取混合物,再通過電子設備脫附注射,使混合物中的物質能夠呈現出不同類型的色譜帶。主要操作步驟是:先將混合物放置于較密閉的環境中,停留一段時間之后,收集密閉環境里的空氣,然后經收集的揮發性空氣放入溶液中進行萃取,使物質在溶液中能夠呈現出不同顏色的色譜帶。接著再分析色譜帶的成分,從而確定混合物中物質的含量。由于該種方法具有較強的靈敏度,所以主要用來檢測塑料材料中的醇脂類、苯類物質。
人們在長期使用食品塑料包裝材料后,材料中的一些物質會通過分子運動而遷移到食品中,進而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威脅。此時,需要重點關注食品塑料包裝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遷移問題,以此做好防范措施。檢測有害物質的遷移情況,需要根據物質的特性,選擇合適的化學試劑。比如針對具有酸性和水溶性的食品,可以使用含量為3%的乙酸溶液進行預處理;比如針對醇類食品,可以使用含量為10%的乙醇溶液進行預處理;比如針對油性食品,可以使用橄欖油進行預處理,這些都有利于檢測食品中遷移的有毒有害物質。如果一些包裝材料經過高溫處理,或者已經腐爛,此時便可使用丙酮和甲苯等溶液,對包裝材料中的殘留物質進行分析,也能檢測出其中殘留的有毒有害物質。
綜上所述,生產商在生產食品塑料包裝產品時,應當嚴格遵守食品用塑料包裝的安全標準,嚴格管控生產環節。檢驗檢測機構應根據實際選擇適合的檢測方法,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對市面上流通的食品塑料包裝地進行管控,防止劣幣驅逐良幣。同時應加強社會宣傳,明確食品塑料包裝材料的使用場景及存在的安全隱患,使消費者了解食品塑料包裝的特性,以防止不適當使用產生的危害,做到知己知彼,不至于“談塑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