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影
幼兒課程設計與實施是幼兒教師的基本任務,教師要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科學設計并實施幼兒課堂教學活動。本文以《捉迷藏的昆蟲》為例討論課程設計組織形式以及實施辦法。
中班幼兒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喜愛大自然,尤其喜歡大自然里的動植物,他們喜歡草叢里面的螞蚱和蝴蝶等顏色鮮艷的昆蟲,但對秋冬季節自然界昆蟲的顏色不是那么敏感。結合這些特點,教師可以給他們講講動植物在不同季節出現不同顏色的原因,以此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捉迷藏的昆蟲》這節課從幼兒最容易觀察到的昆蟲入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小朋友,我們先來看看自然界有哪些顏色的昆蟲。”提問:“請一位小朋友來說一說這是什么,它是什么顏色?除藍色的蝴蝶外,還有沒有別的顏色的蝴蝶?瓢蟲身上的斑點有什么作用?”這樣可以讓幼兒開始思考自己見過的昆蟲,并大膽發言。在幼兒講完自己的發現后,教師要肯定孩子們的回答,同時引導他們思考自然界還有什么顏色的昆蟲,同時通過多媒體播放相應圖片并問道:“這兒有一只黑色的昆蟲,是什么呢,是不是蝴蝶?為什么這只蝴蝶的顏色和我們平時見到的不一樣?”以此引導幼兒思考自己的發現。
教師讓幼兒帶著這個疑問,跟昆蟲玩“捉迷藏”的游戲。此時,教師播放動畫演示。①秋天來了,枯葉蝶合上翅膀時趴在樹枝上很像秋天樹葉,這是為了保護自己。教師要讓學生思考枯葉蝶翅膀的顏色是不是發生了變化,同時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它如果飛到綠色的樹葉上,會不會很容易被發現?②螳螂選擇了給自己“易容”,到了春天,它披上綠色衣服,秋天一來,它又眼明手快地換上黃衣服,它在靜靜等待獵物到來的同時,它的天敵如青蛙、蜥蜴、老鼠和蜂鳥也很難發現它。小朋友開始非常有興趣地觀察春秋螳螂的顏色變化。③竹節蟲在白天幾乎一動不動,靠著微小的足和黏黏的掌墊緊緊地貼在植物上,它的體色也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起風時它會隨之搖擺,直到夜間才出來活動。這些演示動畫讓孩子們意猶未盡,不僅幫助幼兒觀察了不同季節昆蟲的保護色,而且還讓幼兒了解到動物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本領。
在觀察完以上昆蟲顏色的變化后,幼兒對不同季節的昆蟲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本領有了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在結束部分加入魚類和鳥類的視頻。水中的魚也會巧妙利用身上的色彩來保護自己。海水上層的魚,如鯡魚、金槍魚等,脊背大多是濃青色、青銅色或黑色,腹部和兩側大都是銀灰色或白色。這些魚的敵人是猛禽或兇猛的魚類,從上向下看,魚背的顏色同深色的海水相似;從下往上看,魚肚色同淡色的天空顏色相似。鳥類依活動范圍分為陸鳥、水鳥,如水里的雁鴨類,它們的腹部也多為白色。視頻讓幼兒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然界魚類和鳥類的保護色,增加了對自然界保護色的認知,也讓幼兒學會發現自然界萬物的生存規律。
自然界萬物都有自己的保護色,并且能夠很好地運用保護色保護自己。保護色在軍事中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迷彩服可以幫助士兵在戰斗中很好地隱藏自身,不被敵人發現。教師可以通過此類介紹讓幼兒了解更多保護色的應用,延伸教學內容,并讓幼兒學會靈活運用。
教師可以給每個幼兒準備一個小動物的模型和水粉顏料,讓他們給小動物穿上在不同環境下自己設計的衣服。幼兒都非常積極,紛紛開始動手給動物用水粉畫上不同顏色的衣服,有的小朋友還很認真向教師提問:“我的小猴子怎么在大山里面隱藏,我該給它們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呢?”他們對這節課動物的保護色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會區分對待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種類的動物,甚至有了更多新奇的想法。
在本次課程活動中,教師以捉迷藏的情境引入,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課件情景與幼兒直接對話,引導幼兒感受多媒體課件的生動有趣,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猜測并講述自己對畫面的理解;在捉迷藏游戲過程中層層遞進,結合有趣的音效讓幼兒在玩中學,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體驗捉迷藏游戲帶來的樂趣,又使幼兒學會了觀察,在游戲中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提高了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