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衛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項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課外閱讀豐富多彩,可以從不同方面滋養學生的心靈,它作為一種有效補充,在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組織豐富的閱讀活動,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形式,逐步實現閱讀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條件。
課外閱讀不像教材那樣有局限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如經典名著、詩詞歌賦、散文等,也可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書目進行閱讀,甚至可以閱讀英文原著。這樣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各類優秀作品,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幫助他們了解國內外文化,開闊視野,提升整體的素質和修養。
筆者在所在地區進行了一次網絡調查問卷,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下學生的讀書情況。筆者在網絡上發放了“關于學生閱讀情況的調查問卷”,參與學生共1000人,其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一年級學生有38%,二年級有35%,三年級有27%。
調查結果顯示,67%的學生每天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少于1小時;28%的學生閱讀時間是1~2小時;僅有5%的學生閱讀時間多于2小時。21%的學生每年閱讀冊數超過10本;42%的學生閱讀冊數為5~10本;36%的學生閱讀冊數為1~5本;還有1%的學生基本不閱讀。從圖書的類型(此項可多選)來看,78%的學生選擇通俗小說;61%的學生選擇經典名著;約有52%的學生選擇歷史類;勵志類51%;科普類有31%;專業類書籍則比較少,為12%。
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沒有好的閱讀習慣,花在閱讀上的時間非常少,在書籍的選擇上也比較片面。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手機碎片化閱讀主導著學生的課外閱讀。因此,不管是家長還是校方,都應重視學生的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提升閱讀量,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以培養閱讀興趣為著力點
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決定了課外閱讀的效果,也是閱讀能否持續進行的關鍵。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不可將課外閱讀當作強制性任務要求學生完成,比如要求學生寫一定字數的讀書筆記,強制讀某一本書或硬性要求學生的閱讀時間等,避免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是畏懼心理。課外閱讀活動應該是有趣的、快樂的,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輕松和愉悅,讓他們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課外閱讀的指導應是潤物細無聲,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愛上閱讀。
(二)以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
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在活動的設計與書籍的選擇上,要時刻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導向,通過閱讀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豐富學生情感,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和課外不斷創新,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課外閱讀的多方位指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提升自我。
(三)課外閱讀應當有持續性
在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中,教師應注重閱讀的持續性,這就需要教師鼓勵學生做到一點——堅持每日閱讀。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學生在學習中往往缺少相應的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幫助。教師可通過系統和持續的多種課外閱讀系列活動或教學,引導學生把閱讀延伸到課堂外,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樂于讀、喜歡讀,成為快樂的終身閱讀者。另外,家長也需要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認識到課外閱讀對孩子的知識面、世界觀、創造力等的積極影響,在家庭中為孩子創造適合閱讀的環境。
(四)利用多方面有利因素
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更需要各個層面的努力。學校應保障學生課外閱讀的基礎設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并及時更新。同時,校方也可以統一組織,定期進行一些閱讀活動,讓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及作用,了解閱讀的重要性。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讓閱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并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