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E TOMORROW #向世界發聲#”系列論壇奏響中國時尚最強合音
讓中國時尚向世界發聲,助推中國打造世界級品牌。在本屆CHIC大灣區展期間,以“CREATE TOMORROW#向世界發聲#”為主題,CHIC強強聯手本刊與國際時尚產業權威媒體國際時尚特訊(WWD)推出8場高端沙龍論壇,聚焦可持續、設計創意、人才培養、供應鏈建設、品牌管理等行業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深度對話行業大咖展開智慧碰撞、觀點交融,以“可持續時尚”“時尚創意”“供應鏈建設”三段樂章,上演時尚界最強合奏曲。
在首場論壇,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周一奇帶來了開宗明義的發言。他表示,此次展會選擇在深圳舉行,因為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是時尚先鋒也是時尚高地,產業實力雄厚。從產業環境來看,此次展會更瞄準了華南地區乃至大灣區整體的創新能力,從產業業態出發,無疑將推動產業鏈深度對接與提升,并輻射甚遠。
周一奇從整個服裝產業的高度出發,對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做出了全面的闡釋。周一奇說,“可持續是全球產業多年的共識,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可持續的努力成果則顯得尤為突出,尤其是消費者消費方式變化的當下,在供給側更要及時滿足這種變化,與此同時,產品更加環保,用先進的材料和聰明的設計,低能耗的生產方式、綠色的管理模式以及新的數字化技術運用,多方位、多層次的加速產業轉型的變革”。
在“責任與使命,企業文化與可持續時尚”為主題的論壇中,贏家時尚集團副總裁袁瓊從品牌角度分析表示,時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勢在必行,更是企業經營的制勝之道,是企業的核心商業理念??沙掷m時尚需要創新化、生態化和日?;?,需要企業從設計生產、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以及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和消費意識形成整個可持續時尚的生態系統。
從供應鏈角度,賽得利傳播和可持續發展副總裁孫劍帶來自己立意深刻的觀點:“可持續發展在企業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可持續發展事關企業的生死存亡,未來只有以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戰略發展的企業才是長久可持續的。這個可持續一定是包容的、共通的,而不是個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周邊環境和社區的不可持續發展”。
在“全民可持續,是誰在為可持續時尚買單”主題論壇討論中,深圳歌力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集團品牌總監王篤森分享道,“達爾文的‘進化論’也說明,在巨變環境下能存活下來的,不是最強大的物種,而是能快速改變的物種。此時,基于傳統的投入全部要重新論證,留下資源去投資未來,并且對數字化的投入要加大。我們應該把這次疫情當成一個迫使我們進步改變的契機,要保持清醒,勇于打破常規”。
Miss Lace設計總監黃文鍔則從設計師角度分析認為,“時尚流行是呈波浪型曲線發展的,疫情可能會讓弧度拉長一些,同時也會呈多元化發展,每個品牌都標新立異、各有特色,明確定位的品牌才能立足下來”。
聚焦“時尚與創意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創意永動機,設計師們的才華來自哪里?”“2020年,特殊時期最打動人心的時尚創意”三大話題,第二天的論壇著力探討設計師領域的創新動力、“國潮”發展趨勢、疫情下的設計師消費觀察等熱點問題。
作為創作者來說,自由創意與消費者的市場需求之間常常出現無法平衡的狀態,深圳藝之卉時尚集團創始人趙卉洲對此表示,“在關于自由創意與商業需求的平衡來說,設計講究的是風格與個性,而商業講究的是用戶需求,因此好的設計作品需要依據用戶的需求去做分析,形成設計調性,從而達到商業價值平衡性,迎合市場和引領潮流一直是設計師最糾結反復的過程,要在這種反復的過程中去尋找平衡”。
尤其是當下的互聯網時代,趙卉洲對此有更加深刻的體會,“過去的說法是,設計師只要有想法就好了,但現在的設計師要走到臺前,向消費者剖析設計背后的理念,向消費者解釋設計過程,尤其是加入設計師直播行列,更需要向消費者普及穿搭知識,讓過去僅憑自己去習慣去挑衣服的,到現在建立自己一套完整的穿搭體系,因此直播不僅讓消費者的選擇更加精準,同時讓設計師在做設計決策時更加綜合的考量消費者需求”。

>>論壇以“CREATE TOMORROW#向世界發聲#”為主題
對于“創意永動機,設計師們的才華來自哪里?”話題的研討,北京墨攻娛樂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翁萍認為,要捕獲年輕消費者,首先要利用好娛樂營銷的“生動性”,即創意要新穎,形象要具體,訴求明確能激起消費者的興趣,帶動消費者的購買欲;其次是要有“互動性”,要想在娛樂經濟時代推動成功的營銷活動,互動營銷是應考慮的模式之一。先找出關鍵傳播互動點,利用口碑推動互動點的再造活動打造爆款。“無論是傳播渠道還是銷售渠道,各種體驗式互動結合才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所在”。
YVONNE CHOI品牌主理人蔡伊文從設計師品牌的角度觀察,“時尚產業的發展態勢與話語權正逐漸被交到消費者手中,而這也意味著,社交媒體成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溝通、互相了解的最佳途徑。我認為社交平臺是一個能很快接觸到用戶和得到顧客反饋的渠道,在獲取流量上或者吸引年輕人上有很大的優勢,也可以更快速展現我們的產品風格,讓更多人知道和了解我們”。

>>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周一奇(左二)接受《中國服飾》雜志常務副總編劉曉青(右一)、WWD首席內容官張大川(左一)采訪
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紅暉說,“年輕消費者的反應非常快,對皮草企業而言,一是要做到產品年輕化、二是要渠道年輕化。因此,我們在近年也邀請了大量年輕設計師入駐品牌,從年輕人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保持品牌調性和消費者黏性”。
KIKC品牌、庫無憂創始人戴穗越在介紹了自有品牌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方式之后,談起直播時表示,當下品牌需要去增加品牌的附加值。“互聯網直播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滿足了人們惰性的需求,人們不需要花時間去找貨,主播利用自身的能力為品牌背書,而現實是多數商家為了直播當下的利益,保持毛利去犧牲品質,這是‘賣了今天沒明天的行為’,只有品牌保持一定的毛利,才有資本去研發做出更好的產品,最終才能成就一個健康的產業鏈條”。
對于“2020年,特殊時期最打動人心的時尚創意”的思考,約等魚主理人陳浩瓊表示,“很多人都說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但危機也意味機會同在,在此時,最能見品牌真功夫。安安心心做產品和創意的設計師,一定能有機會突破重圍”。
近年來,“國潮”是反復被提及的詞匯,對此金沐笙主理人龍晶表示,“國潮分開解讀就是,國與潮的融合,是傳統國風元素與現代潮流所碰撞出來的新風格,它也是引領潮流的國貨或引領潮流的國風,潮流的載體更多是年輕人或者心理年齡比較小、接受度高的時尚群體,而且我認為國潮已經是滲透在每一個中國設計師DNA和骨子里的”。
在疫情之下,設計師也面臨了更多的挑戰,D-Zing主理人丁窈窈說,“今年的疫情對我們而言是一種新的開始,我們的生活方式更科技智能化,消費方式有很大的改變,直播盛行,讓我們思考未來要如何將產品以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對接給消費者,疫情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享受當下,消費者不再盲目消費,在我看來是設計師的春天來了,只要堅持用心做好產品,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價值感和情懷買單”。
COLORO色彩全球研發中心色彩專家Echo從色彩趨勢角度分析認為,“色彩作為視覺領域的核心要素,也是最容易引起消費者共鳴的要素,尤其是在疫情之下,我們看到更多高飽和、亮彩的顏色被表達出來,尤其是當下消費者對環保的關注,自然質樸的秋季感顏色備受關注,目前發現棕色系顏色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
第三天的論壇聚焦“科技賦能,供應鏈產能大猜想”“企業供應鏈企業應用指南”兩大話題,共同與供應鏈方面的重磅嘉賓深度對談。
作為智能制造端的優勢企業,深圳市贏領智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靈梅對近年來女裝高速發展的現狀深有體會,價格競爭、庫存積壓帶來了瓶頸期,尤其在疫情之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更加理性,傳統服裝行業相比智能制造的服裝行業面臨更多的市場痛點。
她說,“未來的品牌競爭,確實是看供應鏈系統的智能化程度,誰能夠多、快、美、專地適應市場的變化,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在下午場“‘Z世代’實驗室——企業供應鏈企業應用指南”論壇中,供應鏈行業中的佼佼者對時尚供應鏈的效用做出了更清晰的探討。
東莞市恒萊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恒均認為,在當下,高效的供應鏈意味著當有消費需求時,生產端能夠快速及時響應生產來滿足市場的需要,做到“所見即所買”。而科技發展對服裝零售業格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智能化物流無人運輸將極大促進消費便利和時差問題;人工智能在未來將改變決策模式,消費行為購買過程將會被量化;及時的智能生產過程將極大滿足大家對時尚的快速反應需求。
在當下,日用化學、人工智能、虛擬技術等科技技術正在日益改變整個服裝產業的存在模式和發展方向,杭州詩亦格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富偉對此表示,“新材料的運用可以避免同質化競爭,譬如親膚、多功能面料的運用讓服裝有了更多附加值。人工智能則可以提高服裝開發的精準度,降低庫存;5G的運用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感,令商家與消費者實現更多的交流互動,讓服裝成為一個好玩的產業;新芯片技術與生產的融合發展讓消費者可以追溯產品的每個環節,而這樣的產品會迅速打動消費者,是很好的一個發展方向”。


>>論壇現場
科技對時尚產業發展最顯著的影響體現在零售端,尤其是在時尚企業的線上和數字營銷等方面。悅蒂威童裝供應鏈董事長王俊鈞表示,“在今天我們所談的新零售,其核心就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大數據驅動,從而對品牌、商品供應鏈、流通與全渠道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生態圈,過去的服裝業一直在生產、設計上下功夫,專注于研究‘賣什么’,而近幾年來零售業更多在研究‘怎么賣’和‘在哪賣’,與之相應的場景與模式,漸漸成了零售新突破口。我認為,未來的服裝零售格局將由消費者主導,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按消費者需求生產的C2B(Customer to Business)模式會成為主流的商業模式”。
可持續也是供應鏈在當下不可規避的話題,COLORO戰略合作總監彭輝對此有自己鮮明的看法,“紡織服裝產業對環境的影響很大一部分來自顏色處理環節,包括印染加工對水的消耗等,因此準確使用顏色對于實現可持續時尚至關重要。首先,通過色彩梳理,合并相近色,減少不必要的開發和打樣;其次,通過預測配方和色牢度預估,避免錯誤的開發和打樣;再次,實現供應鏈色彩準確傳達,提高染色一次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