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冬曉
(化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廣東 化州 525141)
小兒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病癥,加強早期診斷與治療對于控制病情發展,提高患兒生存質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選擇化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小兒肺炎患兒100例為觀察對象,均經病原菌檢測、血常規檢查確診。男患兒56例,女患兒44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7.5±2.5)歲,病程2~10 d,平均病程(7.0±3.0)d。
微生物快速培養檢驗:用無菌棉拭子在患兒口腔或咽喉部位刮涂,將標本置于支原體培養基,用無菌痰液收集器采集患兒痰液,在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4 h,觀察培養基的顏色變化情況。
肺炎支原體抗體與血清總IgE檢驗: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3~5 ml,以3 000 r/min離心處理,分離上清液,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中總IgE水平,以被動凝集法對肺炎支原體抗體進行檢測,選擇日本富士賽樂迪亞-麥克Ⅱ試劑盒,在反應板第一孔加入100 μl血清稀釋,第二孔加入25 μl血清稀釋,至第12孔。在第一孔加入25 μl待檢血清,并對所有孔對倍稀釋,隨后于第二孔加入25 μl未致敏因子,第3~12孔加入25 μl致敏因子稀釋倍數(1∶40)、(1∶80)……(1∶20 840),混合后放置在20℃~30℃室內,靜置3 h后觀察結果。根據不同滴度水平將小兒肺炎分為陰性組、低滴度組、高滴度組。
比較兩種檢測方式對不同年齡段患兒陽性檢出情況。微生物快速培養基顏色由紅色轉為黃色為陽性,培養基若無顏色變化則為陰性。血清學檢驗顯示總IgE含量>60 IU/ml為陽性。根據MP抗體檢驗結果分組,血清中致敏顆粒1∶40為陽性;支原體抗體滴度1∶40~1∶80為低滴度;支原體抗體滴度>1∶160為高滴度。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微生物快速培養檢出總陽性率為84.0%,高于肺炎支原體抗體與血清總IgE檢驗的總陽性率81.0%,但兩種檢驗方式的檢出結果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段患兒兩種方式的陽性檢驗結果比較 例(%)
病程≥7 d患兒,微生物快速培養陽性檢測率低于肺炎支原體抗體與血清總IgE檢驗。病程<7 d患兒,微生物快速培養陽性檢測率較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不同病程患兒兩種方式的陽性檢驗結果比較 例(%)
通過肺炎支原體抗體與血清總IgE水平檢測結果分組對比,肺炎支原體抗體低滴度組與高滴度組血清總IgE陽性檢出率高于陰性組,高滴度組血清總IgE陽性檢出率高于低滴度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肺炎支原體抗體與血清總IgE水平檢測結果Tab.3 Examination result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antibody and serum IgE
肺炎支原體在機體中既是感染源,也是過敏原,患兒在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可能發生扁桃體炎、肺炎等病癥。同時肺炎支原體會刺激體內IgE水平增高,患兒呼吸道表現出炎癥高反應,繼而出現咳嗽癥狀[2]。早期診斷可及時治療和控制疾病的發展。近年來,臨床常用肺炎支原體DNA檢測、微生物快速培養、血清支原體抗體檢測等方式,對提高臨床診斷率有著積極意義。
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法可通過快速生長因子促進培養基中病原微生物的分解與增殖,產生大量氫離子,在不經穿刺情況下即可完成標本采集,是臨床常見的檢測方式。肺炎支原體抗體與血清總IgE檢驗主要借助試劑盒的作用,使受檢血清標本中肺炎支原體抗體及固相狀態下硝酸纖維素膜上肺炎支原體發生反應,達到陽性檢測結果[3]。
通過對比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法、肺炎支原體抗體與血清總IgE水平檢測兩種方式顯示,兩種檢測方式的總陽性檢出率差異不大。通過對不同年齡段患者在不同檢測方式下的陽性率對比,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法對低齡患兒發病初期肺炎支原體陽性檢驗靈敏度高。但由于支原體培養時間長,檢測中容易受多種微生物的影響,在對低齡患兒檢測中易出現假陰性。肺炎支原體抗體與血清總IgE檢測不需要特殊儀器,操作簡單,受外界因素影響小,檢測時間短,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提高了肺炎檢出的準確性[4]。
對小兒肺炎的臨床診斷中,采用肺炎支原體抗體與血清總IgE檢驗可縮短肺炎的診斷時間,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