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嵩
(遼寧省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眼科,遼寧 沈陽 110031)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在老年人群高發,也是老年人不可逆視力損害致盲疾病的重要原因,其發病可能與氧化損傷、視網膜色素上皮衰老等多種生理病理機制相關[1]。臨床將黃斑區出現脈絡膜新生血管(CNV)的AMD稱為新生血管性AMD(nAMD),可引起黃斑區出血、滲出、水腫,病情晚期進而造成黃斑區廣泛瘢痕化,嚴重損害視力[2]。目前,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是治療nAMD的主要手段,可抑制新生血管生長,而減輕CNV滲漏,改善視力[3]。雷珠單抗、康柏西普均為臨床常用抗VEGF藥物,但2者對nAMD治療孰優孰劣仍存在爭議。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74例nAMD患者為研究對象,以評估玻璃體內注射雷珠單抗、康柏西普對nAMD的影響,為明確nAMD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我院74例nAMD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通過簡單隨機分組分為雷珠單抗組及康柏西普組,各37例。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4]制定的AMD診斷標準;經裂隙燈、眼底、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確定為nAMD;年齡為55~80歲;單眼患病;依從性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入組前行相關治療;伴嚴重白內障、角膜白斑、玻璃體變性等眼科疾病;既往高眼壓、青光眼等視力損害疾病;合并腦梗死等危重疾病。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雷珠單抗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齡56~79(68.29±7.63)歲;病程1~6(3.22±0.65)個月;左眼17例,右眼20例。康柏西普組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齡56~78(67.76±7.82)歲;病程1~6(3.05±0.61)個月;左眼14例,右眼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雷珠單抗組于玻璃體注射前3d,給予迪可羅:氰氯沙星滴眼液滴眼,4次/d;玻璃體注射前,充分沖洗結膜囊,使用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生產企業:比利時愛爾康公司,規格:15mL,批準文號:H20090082)行表面麻醉;在顳下方距角鞏膜緣4.0mm處,垂直于鞏膜面勻速進針,注入雷珠單抗(生產企業:瑞士諾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10mg/mL,批準文號:S20181010)0.5mg。康柏西普組則注入康柏西普(生產企業: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規格:10mg/mL,批準文號:S20130012)0.5mg,其他操作同上述雷珠單抗組。兩組術后均涂紅霉素眼膏并包扎,術后第2天 ,換藥后給予氧氟沙星眼藥水(生產企業:沈陽興齊眼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0.4mL,批準文號:H20123454)滴眼,4次/d,連續滴眼3d;且采用3+PRN方案,每月玻璃體注射1次,共注射3次,注射3次后根據病情選擇繼續或停止注射。
1.3觀察指標:①視力:采用最佳矯正視力(BCVA)[5]評估,且將檢測數據轉化為最小分辨角對數視力(LogMAR)。②黃斑中心凹視網膜厚度(CRT):使用OCT(德國Zeiss公司)測量,每位患者連續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③眼壓:使用非接觸眼壓計(日本NIDEX公司)測量,每位患者連續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④血清C反應蛋白(CRP)、VEGF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試劑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生產)檢測血清CR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盒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檢測血清VEGF水平。⑤臨床療效:治療12周時,通過觀察CNV滲漏情況評估療效[6],利用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晚期10min圖像為標準,分為CNV滲漏停止、CNV滲漏減少、CNV持續滲漏、CNV滲漏增加、CNV滲漏復發共5種情況,其中治療總有效率=(CNV滲漏停止+CNV滲漏減少)/總例數×100%。⑥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2.1兩組治療前后視力、CRT、眼壓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眼壓組間及組內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視力、CRT在不同治療方法間、不同測量時間均有差異(P<0.05),且治療方法與測量時間有交互作用(P<0.05),兩組組內治療前后視力、CRT比較,均為治療前>治療4周>治療12周(P<0.05);雷珠單抗組治療4周、12周時CRT低于康柏西普組(P<0.05),兩組治療4周、12周時視力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視力 CRT 眼壓水平比較
2.2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VEGF水平比較:血清CRP、VEGF水平在不同治療方法間、不同測量時間均有差異(P<0.05),且治療方法與測量時間有交互作用(P<0.05),兩組治療前后組內血清CRP、VEGF水平比較,均為治療前>治療4周>治療12周(P<0.05);且治療4周、12周時,雷珠單抗組血清CRP、VEGF水平低于康柏西普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 VEGF水平比較
2.3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4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脈絡膜毛細血管可通過AMD引起的破裂玻璃膜,進入視網膜色素上皮層下及視網膜神經上皮下,形成CNV,誘發nAMD,且隨著病情進展,新生血管管壁的結構異常,又致血管滲漏及出血等病理改變[7]。故及時抑制CNV、減少滲漏,非常重要。臨床研究發現,VEGF具有誘導內皮細胞增殖、促進新生毛細血管形成、提高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而在CNV發生發展病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故抗VEGF藥物對nAMD治療有利[8]。康柏西普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抗VEGF藥物,可作用于VEGF-A、VEGF-B及胎盤生長因子等多種受體,實現多靶點、競爭性抑制VEGF,而抑制CNV形成,療效受到臨床的一定認可[9]。而雷珠單抗為目前治療nAMD應用最廣泛的抗VEGF藥物,其與VEGF-A亞型具有較高親和力,在抑制CNV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10]。對此,本研究就雷珠單抗、康柏西普治療nAMD療效及安全性展開分析,以評估應用價值更高的治療方案。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血清VEGF水平均隨治療時間的增加而降低。提示,雷珠單抗與康柏西普玻璃體注射均能發揮良好的抗VEGF作用,使機體VEGF表達水平下調。但雷珠單抗組治療4周、12周時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康柏西普組。考慮該結果與雷珠單抗能完全滲透視網膜全層,發揮更強的抗VEGF作用有關[11]。另外,氧化應激、炎癥反應也與CNV病理變化密切相關[12]。本研究也發現,兩組血清CRP水平也隨治療時間的增加而降低。這也說明,雷珠單抗與康柏西普玻璃體注射均能抑制CNV,組織血管滲漏,減輕炎癥反應。但雷珠單抗組治療4周、12周時血清CRP水平均低于康柏西普組。這也可能與雷珠單抗VEGF效果更強,而促進黃斑水腫消退,使相關病理反應更快緩解有關。不僅如此,兩組治療前后CRT比較,也發現,雷珠單抗組治療4周、12周時CRT降低效果均優于康柏西普組。分析其原因可能與雷珠單抗的抗VEGF作用使視網膜下液快速吸收,加速CRT降低有關。
除上述結論外,本研究還發現,兩組治療后視力均較治療前改善,且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這也說明,康柏西普也能達到與雷珠單抗相近的視力改善效果,兩種抗VEGF藥物均于患者視覺功能恢復有積極意義。依據CNV滲漏情況評估臨床療效,也顯示,兩組臨床療效相當。說明,雷珠單抗與康柏西普玻璃體注射治療nAMD效果均較好,臨床應用價值高。此外,本研究也對兩種藥物治療安全性進行評估,發現兩組治療前后眼壓組間及組內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且兩組均未發生葡萄膜炎、醫源性外傷性白內障等嚴重并發癥,僅發生球結膜下出血、異物感與流淚、一過性眼壓升高等并發癥,且經對癥治療等措施均好轉。也證實,雷珠單抗與康柏西普玻璃體注射治療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雷珠單抗、康柏西普玻璃體注射治療nAMD均有較好療效及安全性,但雷珠單抗在下調血清CRP、VEGF水平、減少CRT方面更具有優勢,臨床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