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欣健, 李 琳, 畢海霞, 劉天陽, 劉靖楠, 李明慧
(1.葫蘆島市氣象局, 遼寧 葫蘆島 125000; 2.興城市氣象局, 遼寧 興城 125100)
暴雨是遼寧地區主要的災害性天氣之一,一直以來是氣象預報服務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針對遼寧地區暴雨的主要特征、影響系統、觸發機制等已有研究報道[1-4]。但由于遼寧地區暴雨多出現在夏季尤其是7—8月,春季暴雨較為少見,因而針對春季暴雨過程的研究較少。此外,春季暴雨過程往往持續時間短,突發性、局地性強,預報難度大。為此,筆者利用常規氣象觀測數據、NCEP FNL 1°×1°分析數據及雷達資料,對2020年5月21日葫蘆島地區一次區域性暴雨過程特征及成因進行分析,以便加深對遼寧地區春季暴雨過程的認識,提升預報水平服務春耕生產。
2020年5月21日葫蘆島地區發生了一次區域性暴雨過程,降水從10時開始,午后逐漸加強,20—22時最強降水時段小時雨量達23.1 mm。12 h降水量統計顯示,全市出現暴雨站點共75個,其中2個站點出現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32.6 mm,最大降水量73.2 mm(興城市臺里),綏中和興城國家站降水量突破歷年同期極值。此外,降水過程中全市大部分地區還伴有雷電、短時大風天氣,最大風速達25.3 m/s(綏中縣高嶺鎮),降水具有明顯的強對流性質。
5月21日8時,500 hPa歐亞大陸中高緯度呈兩槽一脊的環流形勢,貝加爾湖西北部有一阻塞高壓,橫槽從黑龍江北部延伸到貝加爾湖附近,遼寧受橫槽前短波槽影響;850 hPa切變從內蒙古中部延伸至遼寧西南部,葫蘆島地區處于切變前端,地面低壓中心位于內蒙古中北部,遼寧處于低壓前緣,高低層系統位置配合好。
隨著系統東移發展,葫蘆島地區開始出現降水。14時850 hPa渤海灣有西南急流建立(圖1),水汽輸送增強,降水逐漸增大。20時遼寧位于槽前,850 hPa切變線位于葫蘆島北部,渤海灣西南急流加強,最大風速達24 m/s且有偏南急流向葫蘆島地區輸送水汽,降水迅速增強,此時地面葫蘆島地區位于倒槽頂部,高低壓間,等壓線密集,氣壓梯度大,近地面出現偏南大風。
隨著橫槽逐漸轉豎發展,系統東移增強,從午后開始850 hPa有負散度中心從河北西北部生成逐漸東移入海,地面也伴隨冷鋒過境。20時葫蘆島地區低層為輻合中心,850 hPa為正渦度,850 hPa散度小于—8×10-5/s,200 hPa散度大于12×10-5/s(圖2),同時低空急流發展增強,地面氣旋入海后增強,風場在沿岸地區存在輻合中心,低層垂直上升運動明顯。低層輻散,高層輻合,有利于對流系統發生發展,沿海地區組合反射率大于35 dBz,降水增強。
從假相當位溫上看,8—20時有高值舌逐漸從華北地區向東北方向延伸,葫蘆島地區850 hPa假相當位溫升高10 K左右,不穩定能量輸送積累,20時沿岸地區位于高能舌頂部(圖2),并且與輻合中心對應,等值線梯度加大,低層暖濕氣流被迫抬升。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伸向高層的高值區,下暖上冷,低層不穩定能量強,抬升作用明顯,熱力不穩定性強有利于強對流天氣觸發。
21日午后到夜間,低空急流發展增強,為此次過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輸送和大量的不穩定能量。20時渤海西北部沿岸存在接近10 g/kg的比濕中心,葫蘆島位于其中。從850 hPa水汽通量看,20時葫蘆島沿海地區正處于水汽通量的輻合中心,水汽通量散度中心強度達—60×10-8g/(cm2·hPa·s)以上(圖2)。葫蘆島沿海地區有強烈的水汽輻合和輸送,回波強度增強,最強時(21:42左右)組合反射率大于45 dBz,強回波區與高能區、強輻合區和強水汽輸送區吻合,出現短時強降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之后降水逐漸減弱。
此次區域性暴雨過程主要受高空短波槽東移和低層切變線影響,前半段降水較為穩定,后半段降水集中,局地性強、降水強度大、強對流性質明顯。期間葫蘆島地區位于槽前和850 hPa切變線南側,低空急流逐漸發展增強,環流形勢有利于強降水發生。從渦度和散度場上看,葫蘆島地區低層輻合,高層輻散,且受地面倒槽影響,低層垂直上升運動明顯,為暴雨發展提供有利的動力條件。假相當位溫上升,不穩定能量積累,強降水期間葫蘆島沿岸地區處于高能舌頂部,并且與輻合中心對應,下暖上冷,低層暖濕氣流抬升作用明顯,低層不穩定能量強,對流性不穩定強有利于強對流天氣觸發。低空急流強盛,葫蘆島沿岸地區為水汽輸送輻合中心,為暴雨發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條件。在高低空環流形勢的配合,高空干冷空氣入侵,低空急流的強水汽輸送和高能區不穩定能量的積累釋放共同作用下,造成此次區域性暴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