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平

各位領導、各位代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伴隨著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公共關系在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國際關系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九大確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化建設和對外宣傳等方面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中國公共關系與理論與實踐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有力指導。我國公共關系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協會第五屆理事會任期內,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民政部以及歷任業務主管單位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領導下,在廣大會員單位、各地公關行業組織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五屆制定的目標,本著“務實、開放、服務、創新”的工作原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堅持黨建引領,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順應新時代發展的新形勢,以“強合作、創品牌、促升級”為主線,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統籌各項有效資源,積極主動開展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創辦了全國領導干部媒介素養培訓基地、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據庫學習中心、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與體驗中心等平臺及“影像的力量”、“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等品牌活動,在理論建設、教育培訓、品牌塑造、社會服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標志性的工作成果,帶動全國公關行業組織服務創新、工作模式創新,推動行業新實踐新作為,圓滿完成了五屆工作目標和任務。
協會取得的成績離不開上級主管單位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離不開柳斌杰會長、各位理事、副會長的堅強領導和共同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受中國公共關系協會五屆理事會委托,向大會匯報五屆理事會的工作,請審議。
一、協會黨的政治建設不斷加強
我們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認真執行上級黨委的決議決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執行《關于加強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全行業開展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推動全行業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加強黨對行業工作的政治引領。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轉變作風,擔當作為。認真組織學習黨章黨規,強化規矩意識和紀律約束。嚴格遵守“八項規定”,規范行為。把黨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寫入協會章程,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不斷提高黨建質量。
二、中國特色公共關系理論體系建設和實踐應用取得可喜成績
一是中國特色公共關系理論體系建設成果喜人。凝聚行業智慧,編寫、出版我國公共關系行業首部藍皮書《中國公共關系發展報告》,自2016年已連續出版4部,涵蓋政府公共關系、企業公共關系、國際傳播、健康公共關系等領域的工作發展報告和優秀案例,是集中展現我國公共關系事業發展成就的重要參考。此外,還編輯出版了《大道有形——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會論文選集》《紅鏡頭——追憶紅色延安》《新時代、新作為:中國公共關系的全球實踐》等書籍,參與編寫《習近平新聞思想講義(2018年版)》《國家題庫技能實訓指導手冊(公關員)》(中級、高級)《世界品牌標準》《政府公共關系叢書》等書籍。
二是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累計舉辦和參加全國性、國際性的學術活動近500場,在國內外公共關系期刊發表論文1000多篇,在國際上的學術影響不斷擴大。三是承擔國家級課題研究成果豐碩。為全國政協、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央政法委、總政治部宣傳部、外交部、國防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環保部、交通部、國家衛健委、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北京、重慶、云南、貴州、四川、山西、廣西和中國華能、中國電信、強生公司、騰訊公司等部委、省市、“世界五百強企業”提供輿論管理、新聞發布機制建設、國際傳播、傳播政策、品牌形象等課題研究,大量課題成果直接轉化為實施具體工作的指導和國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依據。
三、扎實開展公共關系專業素養培訓,為提高政府和企業機構人員相關工作能力提供良好服務
協會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共建的全國領導干部媒介素養培訓基地連年舉辦省部級、司局級領導培訓班,為我國政府官員和企業管理者提供媒介素養培訓、戰略傳播培訓、新聞發言人培訓。自2013年成立以來,已成功舉辦300余期領導干部媒介素養培訓班次,培訓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和各界精英40000多人次,培訓基地團結、匯聚了一批國內外一流學者、行業領袖、政府官員參與基地教學和建設,是我國高級領導干部媒介素養培訓和新聞發言人培訓等相關領域的首選承辦單位之一,為5G智慧全媒體時代中國新聞發布事業提供了新動能。
四、打造平臺、開展主題活動,服務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創新傳播方式、形式、渠道,建設多元化傳播平臺。通過打造品牌活動,有效整合了社會各界資源,搭建了民間傳播平臺和渠道,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文化“走出去”。打造“鏡美華夏”影像文化活動品牌。以鏡頭為媒,向世界展示美麗中國的形象。連續5年舉辦了“影像的力量”國際攝影文化展,累計近百名國際攝影師和近千名國內攝影師參展,每年展出作品千余幅,觀眾超過10萬人次,此項文化活動已成為大同市人民政府傳播城市形象的主體文化活動。俄羅斯、荷蘭、巴基斯坦、瑞士、阿聯酋、芬蘭、立陶宛等國家先后擔任展覽“主賓國”。打造“中華漢字”傳統文化傳播活動品牌。聯合高校、文化界、新聞媒體等單位和專家學者舉辦“字說中國?節傳文脈”漢字文化傳播活動、“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活動、《詩經》誦讀活動,傳播中華漢字和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大道有形”大型文化公關活動品牌。策劃和制作大型紀錄片《面面大觀——絲綢之路上的面食》,講述“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飲食文化和各國之間文明的共同性和共通性。該紀錄片第一季在央視紀錄頻道黃金檔播出,歐美地區超過50家傳媒機構進行了轉播,是國家“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重點項目、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工程,為文化“走出去”和“請進來”發揮了積極作用。
國際與臺港澳合作交流委員會為協會與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公共關系組織的友好交往,以及加強協會與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在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
企事業公共關系委員會重點開展了餐飲企業品牌建設、中華老字號品牌價值體系研究的工作,引導餐飲企業創品牌等活動。
八、努力做好服務會員、服務行業,夯實協會工作基礎
加快信息化建設,完善網絡信息服務功能。改版協會官網,設立專人管理和日常維護,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為學術交流、知識普及、會員服務等工作提供平臺和服務。
服務地方公關組織。積極與全國公關行業組織開展聯系,通過對地方行業開展的活動提供支持、走訪調研,帶動行業組織共同發展。參與了上海、天津、浙江、江西、貴州、河北、湖北、新疆等多個省市地方公關組織開展的工作和活動,從主題策劃、邀請專家主題演講等方面提供輔助和服務。
豐富會員服務內容。通過舉辦講座、沙龍、信息服務等形式,提升服務會員的內容和品質,進而擴大了會員入會。自2013年以來,每年協會會員數基本保持在15-20%的增長率,公共關系行業隊伍在不斷發展壯大,協會的影響力和凝集力逐步增強。
回顧五屆理事會的工作,有以下體會: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是協會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協會作為全國性的行業組織,必須把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團結服務行業工作者、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有機統一起來,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嚴明政治紀律,強化政治擔當。
二是必須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協會作為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的重要力量,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各項決策部署,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發揮好聯系黨、政府與行業的重要橋梁紐帶作用,才能找準定位,有所作為。
三是堅持有為有位,是協會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在黨和政府工作大局中體現協會價值,就必須找準協會工作與中心工作的結合點,積極服務國家建設和發展的偉大實踐;就必須爭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加強協會工作平臺建設,為協會各項工作形成集群合力;就必須加強高素質公共關系人才培養,與社會各界一道,支持并推出一批高水平的“公關專才”和“公關通才”,打造一支業務全面、素質過硬的協會工作隊伍。
各位領導、各位代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未來五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是中國公共關系協會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回首過去,我們感到無比自豪;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領導和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正創新、團結奮斗,奮力開創協會工作新局面,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