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利軍
摘要:陽光、活潑是孩子的天性。現在大多數幼兒是活潑好動、能說會道、敢作敢為的,但也有一部分幼兒靦腆膽小、沉默寡言,不愿意和同伴一起玩,這一部分幼兒就屬于存有膽怯心理的幼兒。幼兒的膽怯心理具體表現為: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做事猶豫不決、畏縮不前,不愿意拋頭露面,不愿與同伴交往,遇到陌生的人或環境不知所措等。許多膽怯的幼兒會缺乏進取心和創造性。為此,從創造表現機會、放大幼兒優點、多種評價活動和家園共同關注等方面,總結擺脫幼兒膽怯心理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幼兒;膽怯心理;做法
3~6歲是兒童心理活動系統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個性形成的最初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期。若是抓住這個最佳時機,對存有膽怯心理的幼兒及時給予幫助和矯治,實施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幫助幼兒克服膽怯心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創造表現機會,打消膽怯心理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每個幼兒內心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每個幼兒都希望獲得成功。因此,教師應該給幼兒創造表現機會,讓幼兒在不斷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打消他們的膽怯心理。
二、放大幼兒優點,克服膽怯心理
著名雕刻家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同樣,每一位幼兒都有他自身的優點和特長,我們老師應該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幼兒的優點和特長,尤其是那些膽小的幼兒,我們更要細心發現并放大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勇敢地展示自己,在一次次成功中不斷獲得自信,從而克服膽怯心理。
子琪小朋友很膽小、害羞,每天早上媽媽送來時,他都是拉著媽媽的手,輕輕地跟老師打過招呼后,才肯松手讓媽媽離開。他和小朋友玩玩具,大多時候也是看著別人玩。我問他為什么自己不玩,他總是害羞地說:“我不會。”怎樣才能讓子琪不再膽怯呢?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終于發現了他的閃光點。
我們以前的園服都是寬松的運動服,小朋友們都會拉拉鏈,穿脫比較方便。這學期,我們的新園服是正裝,有襯衣,午睡時要脫掉。襯衣的紐扣小,扣眼緊,所以穿脫是個難題。雖然跟小朋友講過了扣紐扣、解紐扣的要領,但午睡時還是有不少小朋友需要幫忙。這時我發現子琪沒有等著老師、阿姨幫忙,自己很熟練地解開了紐扣,把襯衣疊好睡覺了。起床時,他又靈活地把紐扣扣好。起床后,我當眾表揚了子琪“真能干”,并且讓他做“小老師”教小朋友扣紐扣。當小朋友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子琪扣紐扣時,他可開心了。后來,班里來了一位新學生,年齡較小,子琪主動去幫助小朋友穿衣服、疊被子。現在,他玩玩具也會跟同伴一起商量、合作。看到子琪自信的笑容,我很欣慰。
三、開展多種活動,擺脫膽怯心理
班級是幼兒展示自我的最佳舞臺,所以,通過開展多種活動,讓幼兒多方式、多途徑展示自己,能夠幫他們逐漸擺脫膽怯心理。我在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中采用以下幾個做法。
(一)確定“小小值日生”
現在,我們每天輪流安排兩位幼兒擔任值日生,能力強弱搭配,給他們帶上值日生的標志,做老師的小幫手。比如,幫老師分發物品、檢查整理玩具、表揚好人好事等。幼兒在參與活動中,既為同伴服務,又能展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提高他們在同伴中的地位,從而使他們增強自信心,擺脫膽怯心理。
(二)鼓勵幼兒多說“我能行”
日本有一種鼓舞信心的“鼓氣學校”,學生經常高呼“我是優秀分子,我能勝!我能勝!”,以激勵自己戰勝自我。受此啟發,我利用晨談時間,讓小朋友們勇敢地說出自己的優點。當幼兒一一說完后,我總不忘再加一句鼓勵:“老師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做得更棒!”漸漸地,幼兒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增強了,開口說話也不再膽怯了。
(三)評選班級“小明星”
我在班級里會定期進行“陽光之星”“能干寶寶”“勇敢寶貝”“創意達人”等班級小明星的評選活動,以此激勵幼兒各展所長、各施其能。當他們被老師、同伴認可了,頭頂上帶著各種“光環”,就會變得更勇敢、自信。
四、家園共同關注,消除膽怯心理
幼兒的成長不僅依靠教師的鼓勵和幫助,更需要父母的支持。研究表明,膽怯的孩子多數來自過分呵護的家庭或者期望過高的家庭。在家里有小皇帝或小公主脾氣,遇到問題時就容易退縮,不敢承擔責任。因此,面對膽怯的幼兒,我也會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引導家長們找找自身的原因。
(一)不溺愛,不包辦
家長要多創造幼兒獨立表現的機會,切忌什么事情都為孩子代勞,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自理能力得不到發展,自然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就沒有自信,做事沒有了家長的幫助就感覺無從下手。
(二)多陪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
現在家長們工作忙,下班回家就拿著手機躺在床上,孩子想出去玩,有些家長懶得出去,就把手機或平板丟給孩子,各玩各的。長此以往,孩子就沉迷于電子產品,不肯與外界交流,對視力也有嚴重的損害。所以,多陪孩子出去走走,開闊一下孩子的眼界,多讓孩子接觸新的事物,多跟外界交流,這樣孩子的性格才會越來越開朗,才能有效地避免孩子的膽怯心理。
(三)更新觀念,不隨意給孩子“貼標簽”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標簽效應”,是指當一個人被外界用某個詞語來描述和分類時,他的自我認同和行為會受到影響。兒童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較差,最容易受到“標簽效應”的影響。當家長帶孩子出門,遇到朋友,孩子不想打招呼,很多家長就忙于“解釋”說:“我家孩子膽小、害羞。”這樣,孩子心里就有了這種意識:“我膽小”“我不敢跟別人打招呼”。所以,家長的“標簽”就無形中束縛了孩子自信心的發展,讓孩子變得靦腆、膽怯。因此,我經常提醒家長,不能給孩子“貼標簽”,應該多鼓勵孩子勇敢地跟他人交往,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
幼兒的世界是個特殊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性格、愛好和閃光點,他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作為教師,我們應對他們多一分關心、關愛,讓他們勇敢、自信地展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點滴進步,我們都要給予熱情的鼓勵和關注。總之,只有幫助幼兒戰勝膽怯心理,才能讓他們大方、活潑、勇敢、自信、健康成長。以上只是我在平時工作中的初步的想法和做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探索、研究,用自己的愛澆灌出一朵朵充滿自信和夢想的小花。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