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玲
摘? ? 要: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網絡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學習、生活和娛樂的內涵。本文用鮮活的事例,闡述了教師如何與時俱進,把新媒體和傳統手法應用于教學,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動手、動腦,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為可持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手法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網絡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學習、生活和娛樂的內涵。在技術革新如此之快、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如此發達的大環境中,如何將網絡及多媒體的技術和資源應用到教學教育實踐當中,是對廣大教師提出的一項新的挑戰。作為一位英語老師兼班主任,在將多媒體引入教育教學的探索實踐中,我也作了一些嘗試,現在列舉幾例,供大家參考。
我班的學生小李很喜歡網絡,喜歡用手機上網,曾有過一段“網絡迷失”的經歷。他原本基礎還不錯,但有一段時間因為沉迷于手機上網、網絡游戲,出現了厭學情緒,學習成績直線滑落,與父母親的關系也鬧得很僵。他的父母親無計可施,痛苦不堪。了解情況之后,我與他父母親聯手采取措施,多次與小李同學談心,還發動班上學習小組幫助他,并因勢利導,不反對他使用手機、不反對他上網,但前提條件是要先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和家務勞動。后來我又利用他喜歡網絡的特點,安排他上網查資料、網上學習等任務,將他對上網的興趣引導至有利于學習的方向,這才慢慢地將他拉到正常的學習、生活軌道上來。
為了引導他正確認識網絡,同時將他的這種愛好引導到有利于促進學習的健康方向,我給他布置了一項任務:帶領班上喜歡上網的同學組成英語學習小組。他接到任務后,很高興,讓學習小組的同學下載了“英語流利說”和“有道背單詞”的App,帶領學習小組成員每天學習英語,成員間還互相比賽,看誰的英語說得更流利、更準確,看誰掌握的英語詞匯更多。學習小組還將他們的學習情況通過截屏發布在朋友圈里,彼此點贊,彼此鼓勵。他們的這種學習方式和學習熱情受到其他同學及老師的充分肯定,他們的學習興趣越來越高,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品嘗到了利用網絡學習知識的趣味。
小李通過合理使用手機和網絡,英語科的成績進步很快,也帶動了一批同學利用網絡和多媒體進行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看到小李的進步,我很欣慰,將他作為班上帶領學生們利用網絡和多媒體進行學習的帶頭者,又給他布置了另一項任務:帶領全班同學制作微視頻“My colorful school life”,兩個月后評比,并推薦最佳視頻參加學校的比賽。小李接到任務后,就與班上的班干部商量,把全班學生分成了8個小組,每個小組各制作一段微視頻,然后從8段微視頻中優選出2段。每個小組里的同學分工合作,分別從不同的視角、按照安排的任務進行拍照,記錄下豐富多彩的、各個方面的(包括學習、體育鍛煉、文娛活動、義務勞動、美麗校園等)校園生活。各個組員根據主題各寫一篇作文,然后同組同學一起討論、修改,挑選出最好的一篇作文,由組內成員朗讀并錄音。最后全組同學一起研究如何把照片、朗讀和作文三者合一,制成微視頻。他們下載了“快剪輯”軟件,共同挑選所需要的圖片,插入文本描述,再導入照片、導入錄音、摳圖導入朗誦視頻,然后調整時間線,使得照片與朗讀同步,最后導出形成微視頻。各個小組的視頻做好后,又發布在我們班的微信群里,供同學們學習、點評。經過班級公開播放、評比,選出了兩個作品參賽,小李同學帶領的小組制作的作品入選了。
可見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如何引導他們善用網絡,也是家長和老師應該關切的一個重要問題。同學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動手、動腦,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學以致用。除了“英語流利說”“有道背單詞”“錄視頻”,我們還經常開展“微課”學習,同學們在每個單元中就一個重點或難點問題,做成不超過10分鐘的微課。
他們在制作微課之前,學習小組通過自主學習,把知識先進行消化,并在此過程中提出問題,一起討論。對于弄不懂的內容,他們還會請教其他小組的同學或老師,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最后形成微課底稿。準備工作完成后,他們就動手操作,有的負責打字,有的負責制作PPT,有的負責錄音,有的負責制作插圖和視頻,最后由一位同學進行剪輯,把PPT、圖片、視頻和錄音等素材制成微課。
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我僅僅以引導者、釋疑者的角色來予以輔助,整個微課由同學們自己動手、自己收集與組織素材、自己完成制作。微課制作,激發了同學們分工協作的團隊精神,鍛煉了同學們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他們勇于嘗試、敢于犯錯的精神,也極大地促進了同學們學習英語、學習新媒體技術的好奇心和興趣,磨煉了同學們克服困難、爭取勝利的意志力。
微課制作后,我又指導學生們將其上傳至班里的微信群,以供全體學生下載、學習。學生們反映非常好,紛紛在微信群予以點贊,表示這些微課對他們很有用處,有很多學生都表示也要自組小組,學習微課的制作。
新媒體在培養同學們的自主學習習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如果能別出心裁,同樣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現在進行時態時,恰好臨近端午節,我提議同學們組織一次與端午節有關的體驗學習活動。任務下達后,生活委員組織了一個體驗小組,準備好糯米、竹葉、草繩等粽子制作材料,收集了一段龍舟賽視頻,準備好課堂表演所需的電話、故事書、報紙等道具,并設計了兩個場景。上課時,同學們分別扮演兩個場景中的不同角色,采用英語交流,其他的同學配合著用道具演繹場景中正在發生的事情。
采用這樣的課堂教與學的方式,同學們既能主動用英語講,自己又融入場景進行演繹,身臨其境,這樣很好地理解了現在進行時態的含義和用法,同時又能聯系傳統端午節的節日氣氛,感受到遠在他鄉的游子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鄉愁情懷。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果很好。
又如在學習《花木蘭》時,我把課文內容改成劇本,安排學生們自行導演“舞臺劇”。接到任務后,學生們熱情滿滿,他們選出一位學生擔任“總導演”,并分成幾個任務小組,有的根據課本內容寫出臺詞,有的準備道具,有的準備配樂。準備工作完成后,他們利用放學后的時間進行排練,熟記臺詞、協調表演動作。到上課表演時,同學們口語流利、動作惟妙惟肖,把花木蘭對父親、對戰友、對國家的愛表演得淋漓盡致。在結尾花木蘭脫下戰袍、還原女兒身時,他們還不忘幽默一下,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盡管準備及排練占用了學生們不少的休息時間,但通過這種形式,既鍛煉了學生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們都對這種課堂學習方式非常認同,學習的效果也讓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