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電梯的維護或檢測過程中,只有正確、及時的進行電梯運行維護,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因此需要對電梯檢驗維護進行細致分析、科學操作,保障維修檢測具有實用性,通過有效的預防措施保障電梯檢測的合理有效性,降低電梯檢測中發生危險的可能性。
關鍵詞:電梯檢驗;事故傷害;常見問題;解決措施
一、電梯檢驗過程中的常見的事故傷害類型
1.1機械性傷害
電梯是一種機械運行設備,在進行電梯的檢驗時容易發生人工操作失誤的情況,而在電梯的后續投入使用中,發生嚴重的事故將直接影響內部的管理。電梯系統的內部管理是基于現有的檢查模式的,當出現人工操作失誤或異常運行時,就容易發生安全事故。電梯的檢驗包括對運行部件進行全面檢查,對曳引機、補償裝置等運行部件進行檢查。在電梯后續使用之前要進行檢驗,能夠減少安全事故的出現。
1.2墜落傷害
若在進行電梯檢驗工作時,沒有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就容易導致墜落事故的發生。電梯墜落嚴重威脅檢驗人員的生命安全,即使是當相關工作人員從爬梯進入機房時,也可能發生墜落事故。在進行電梯檢驗過程中,要提前打開層門,并采取正確的姿勢,一旦姿勢不對也容易導致電梯墜落事故的出現。
1.3電氣傷害
電氣傷害是一種影響較大的電梯事故,誘因眾多,雷電、漏電以及靜電因素都可能導致電氣傷害的出現。電氣傷害的損傷程度要立足于電能濕度,綜合考慮大小、接觸面等重要因素。在進行電梯檢驗前,要根據電梯的實際情況,進行電氣評估工作,使得整個電梯系統能夠符合相關標準。
二、電梯檢驗事故傷害的預防措施分析
2.1積極預防機械性傷害
首先,電梯檢驗人員在電梯檢驗的過程中應以較快的速度熟悉機房的作業環境。其次,電梯檢驗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重視轉動設備的檢查工作,依據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完成設備檢查,佩戴手套后方可觸摸盤車,而且抱閘操作員還需對松閘時間予以嚴格控制。再次,轎頂作業的過程中,如圖1所示,電梯檢驗人員要始終處于安全區域,檢驗的過程中需攜帶專業的檢驗工具,同時,檢驗人員還應站在轎頂完成電梯的各項操作。操作中不可長時間按住電梯的按鈕,避免電梯沖頂。最后,熟悉電梯底坑當中的構件位置,以規范的要求完成電梯檢驗作業。
2.2墜落傷害的預防措施
若要保證墜落傷害的預防工作,首先,工作人員需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和安全手套,且穿著防滑性較好的膠底鞋。其次,在機房平臺作業的過程中做好安全措施,合理利用安全網和安全帶。若機房平臺的落差在0.5以上,且未設置防護欄,則檢驗人員應在安全區域完成電梯檢驗作業。再次,在檢查井道內部情況時,要保證井道內的亮度。同時,檢查人員在檢查電梯井時,需按照規范的姿勢來檢查,如圖2所示,防止身體向井道內傾斜或將身體直接倚靠在層門邊上。
2.3電氣傷害的預防措施
全面檢查帶電設備可有效排除電梯中的電氣危險因素。在檢驗前必須做好電氣測試工作,避免檢驗中出現漏電現象。若發生漏電問題,則第一時間通知電工做好維修工作,針對可能出現老化問題的電梯設備,檢測人員既要穿戴絕緣防護工具,還需科學把握電梯電源的開關時間。在短接或拆線操作的過程中,需斷開電源后再操作。如電梯檢驗作業中遭遇陰雨天氣,檢驗人員應采用電筆檢測漏電部位。轎頂作業是電氣傷害的高發階段,所以,檢驗人員必須對此予以高度重視。檢驗人員要積極分析可能出現發熱問題的部件,若必須進行觸摸檢驗,則要在觸摸前佩戴防護手套。
三、結語
電梯檢驗過程中事故傷害分析與預防措施的開展對于提升我國電梯檢驗工作的安全性有著深遠影響。文章以電梯機械傷害、墜落傷害以及電氣傷害為出發點,分析相關傷害的出現原因,將科學性原則與實用性原則作為基本框架,從多個角度出發,對事故傷害預防措施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1]茹石磊,薛新山,李真真.淺談電梯檢驗過程中的事故傷害及其預防措施[J].水能經濟,2015(11):42.
[2]李劍華.淺析電梯檢驗過程中的事故傷害及預防措施[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15(5):64-66.
(作者單位:山東潤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李文文(1987.4.6),性別:女;籍貫:山東臨沂;民族:漢;學歷:本科、學士;職稱:助理工程師 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