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福流 宋貝

[摘要]“雙高”背景下,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提上日程,專升本是高職教育向高層次發展的趨勢,地方應用型高校面臨承擔高職學生升本教育的培養任務,而科學、適用的專本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基本保障。文章首先通過文獻研究明確“雙高”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基本內涵,進而探討地方應用型高校在專本銜接人才培養中面臨的前端和后端困境,最后分別針對前端和后端困境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雙高”計劃;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肖福流(1976- ),男,廣西凌云人,百色學院,中學高級教師,博士;宋貝(1988- ),女,河南駐馬店人,百色學院,講師,博士。(廣西? 百色? 533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智能+背景下廣西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GXGZJG2019B001)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0)14-0050-06
一、引言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4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遴選管理辦法(試行)》;12月,教育部、財政部正式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計劃名單,簡稱“雙高”計劃。至此,職業教育進入“雙高”時代,與我國普通高等教育“雙一流”相互對應,是國家在職業教育領域的重大戰略部署。
“雙高”計劃為高職專科學生提供了更為通暢的向上渠道,打破了職業教育斷頭路的局面,職業教育向本科層次發展。2019年5月,教育部首次批準15所高職專科院校更名為職業大學,成為本科層次“職業大學”。同時,“職教20條”明確指出,到2022年將促進引導一大批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我國職業大學剛剛起步,而近年來地方應用型高校與地方企業在產教融合發展、校企合作育人方面緊密合作,取得了不凡成就。特別是隨著“職教20條”和“雙高”計劃的發布和推進,地方本科高校紛紛向應用型高校轉型,在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上更顯優勢,未來在承接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中將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地方應用型高校如何做到對高職升本學生提質培優?應用型本科教育如何與高職專科教育接軌?歸根結底,其核心在于專本銜接教育,建立專本的有效銜接有助于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因此,厘清當前地方應用型高校在專本銜接教育中面臨的困境,找出應對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二、“雙高”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的基本內涵
(一)“雙高”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基本內涵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發展,我國大學逐漸細化,走向分類,應用型高校順應地方經濟社會需求逐漸興起。隨著“雙高”計劃的實行,一大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型高校,它們將辦學定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朝著職業大學的目標奮進。與普通本科高校相比,應用型高校更強調知識與技術的應用,在知識行動主體上強調多主體參與知識的運行,強調知識主體在實踐中自己創造知識、發現知識、應用知識;在知識行動過程上強調知識行動從“產生—傳播—實踐”的單向線性運行走向雙向互動;在職能上凸顯學校內部與社會需求的契合,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基于此,本研究將地方應用型高校定義為以服務區域與地方經濟社會為目的,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人才培養模式,以應用型本科教育為主,以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
(二)“雙高”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教育內涵
專本銜接是現代職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專科層次職業教育與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橋梁。以往高職專科是職業教育的最高教育層次,職業教育無法與普通本科層次教育形成有效對應銜接,成為終結性職業教育,“卡死”了職業教育上升的空間,致使高中優秀生源不愿接受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成為收取高考低分層次生源的“收容所”,在社會上形成不良評價。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企業、行業崗位對人才能力水平的需求層次進一步高移,企業生產經營與管理等需要更高技術層級和綜合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對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明顯提升。職業教育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成為解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根本途徑,更是職業教育體系打破“斷頭路”和“天花板”問題的關鍵舉措。“雙高”背景下,建設職業教育多元開放、協調發展的專本銜接“立交橋”勢在必行。
綜上,“雙高”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正處于銜接高職技能人才走向高層次、高水平的時代之交,專本銜接教育處于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向高層次、高質量發展的過河搭橋階段。本研究中專本銜接主要是指高職專科院校和地方應用型高校實施的高職專科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的銜接教育。
三、“雙高”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面臨的雙重困境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正值發展改革期,“雙高”計劃背景下,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的系統性、層次性及完整性,職業教育正努力向高職專科、高職本科、專業碩士、專業博士“四位一體”的階段性、層次性、高質量職業教育發展。雖然目前職業教育的上升渠道已經打開,高職專科學生可以通過專升本進入本科層次教育,本科教育完成后,可以通過報考專業碩士、專業博士繼續深造,但是系統的職業教育體系并未真正呈現效果,尤其缺失職業型本科、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階段的培養高校。職業大學剛剛起步,缺乏系統的提升培養體系,雖然地方應用型高校兼有研究型高校和技能型高校的優勢,更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人才培養路徑的需要,但是其多處于轉型建設期、轉型發展期、轉型探索期,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經驗不足,專業特色不突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不夠深入、不夠成熟,專本銜接人才培養面臨重重困境。
結合專本銜接內涵,從國家職業教育體系的系統性來看,專本銜接是高職專科教育向應用型本科教育提升的一個過渡階段,如下頁圖1所示。
專本銜接教育的前端是高職專科教育,后端是應用型本科教育。專升本學生通過接受地方應用型高校提供的教育,實現高職專科學歷層次的提升,并最終取得應用型本科層次學士學位。然而,地方應用型高校雖然以應用型教育為主,但并不是專業的職業教育。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前身多為普通本科高校,較偏重理論,傳統本科人才培養的“味”仍舊較濃,與專業的職業教育存在差距。“雙高”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是否有能力實現專業職業教育本質上的提升、實現學歷層次和職業技能層次同向提升的目的,是當前地方應用型高校面臨的主要質疑。因此,地方應用型高校在專本銜接教育上面臨的困境主要來自前端教育(高職專科教育)與后端教育(應用型本科教育)契合發展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教育能否做到對高職專科教育的順延,以及地方應用型高校能否通過專本銜接教育實現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目的。
(一)“雙高”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面臨的前端困境
現階段地方應用型高校承接高職專科教育培養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已得到普遍認可,但地方應用型高校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定位、專業目錄設置、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等與高職專科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特色定位、課程設計、教學與訓練方式等方面存還在較大差異。部分研究者認為,由于地方應用型高校職業教育層次定位不準、界限不清,致使專本銜接教育人才培養層次定位不清晰。現實中高職學生通過“專升本”渠道進入地方應用型高校就讀,經過兩年的本科深造學習,可能更多的是強化了專業理論知識,而操作技能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最終的結果是又成為一個“學術味濃”的“研究型”人才,而并不是國家和社會急需的職業技能型人才。這偏離職業教育的初衷,致使專本銜接教育的結果與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差別不大。
具體來說,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面臨的問題如下:首先,表現在高職專科層次與本科層次人才培養目標的錯位。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是有一定理論指導的一線操作性較強的技術技能人才,而應用型高校正在轉型過程中,人才培養更多的仍舊是趨向于理論型、研究型,在轉型過程中受到原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干擾”較大。其次,高職專科院校與承接本科銜接教育的應用型高校各自為政,課程體系相互獨立,課程內容重復較多,無法形成有效銜接。專升本前,高職專科院校與地方應用型高校沒有對照、溝通、統一教學計劃,致使專升本學生在本科段課程或缺失,或重復。最后,本專科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不同,高職專科院校與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標準各異。高職專科院校重技能訓練,輕公共基礎課、理論課,特別對英語、高數的要求更低,而地方應用型高校偏重理論,技能要求比高職專科院校低,導致高職生在本科高校學習時產生水土不服,出現失技能、厭理論的局面。
綜上,高職專科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教育遵從普通本科生的培養模式,尤其在教學內容、選修課程、教材、學生管理等方面與普通在校本科生毫無區別,則勢必忽略對升本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最終將偏離職業技能的培養目標,偏離“雙高”背景下對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要求。因此,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教育如何承接專升本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實現對高等專科專業職業技能培養的延續,是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面臨的前端困境。
(二)“雙高”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面臨的后端困境
職業大學的設立為我國高職專科院校發展打造了一條專屬路徑,使高職專科院校對自身發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定位,職業大學成為職業教育的專門、專業培養陣地。職業大學的前身為高職專科院校,是基礎條件較好的高職專科院校升格為本科層次的專業職業大學。“雙高”背景下,職業大學得到更多資源傾斜和政策紅利,加之職業辦學歷史資質,使職業大學在培養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上,無論是師資,還是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都更有經驗和優勢。地方應用型高校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面臨專業性的挑戰,地方應用型高校能否通過專本銜接教育實現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的,成為地方應用型高校自身轉型建設的重點。幸運的是,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不是簡單純粹地培養職業技能的提升,而是培養出集職業技能、技能理論、技能創新、技能轉化、科學研究能力為一身的復合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雖然職業大學在培養本科層次技能人才上優于地方應用型高校,但在培養綜合型、理論型、科研型人才上又弱于地方應用型高校,基于此,地方應用型高校需另辟蹊徑,通過專本銜接的橋梁作用努力向專業化、優質化應用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方向發展。
綜上,職業大學雖然在培養本科層次職業技能上優于地方應用型高校,但是地方應用型高校在科學研究、理論研究上優于職業大學。考慮到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應用型高校與職業大學在辦學規模、教學能力、社會地位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且就目前升本的職業大學來看,均為民辦高校。因此,地方應用型高校應充分認識自身優勢,通過專本銜接,將應用型人才培養和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相結合,以轉型發展為契機,創新“雙高”計劃下應用型人才輸出模式,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能力。可見,能否培養出專業職業技能本科層次的人才成為地方應用型高校的短板,也是專本銜接面臨的主要后端困境。
四、“雙高”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教育的應對策略
綜上,“雙高”背景下,為實現高職專科職業技能型人才通過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教育向應用型本科層次職業技能型人才轉變,提出以下策略:
(一)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前端困境應對策略
1.呼應高職專科職業教育——打造對話培養模式。高職專科院校和地方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與評價標準不統一,相互之間溝通渠道不暢,使得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在專業設置、課程教學和評價標準等方面尚未做到實質性銜接貫通,成為阻礙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的瓶頸。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高質量技術人才。了解前端高職專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順延高職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定位,打造涵蓋高職專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是解決前端高職專科職業教育向后端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順利過渡的先行條件。
因此,地方應用型高校在實施專本銜接教育時要結合高職專科職業教育階段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等制訂本科階段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等。同時,持續與高職專科院校對話、溝通,了解專業人才培養的學情狀況,查缺補漏,促進專本銜接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實現專本人才培養目標對接、課程體系對接、教學模式對接,有效解決專本銜接教育不連貫、不接軌現象。
2.構建職業教育體系——推行分層培養模式。以專業和技能等級為導向的職業體系構建是解決專本銜接層次提升與拔高的重點。專本銜接教育應理清專科層次與本科層次人才專業能力及技能等級,采取整體規劃、分層培養的教育理念。所謂整體規劃、層次培養,實質是區分專科、本科層次人才培養定位,以專業為單位,明確專科層次專業能力標準、本科層次專業能力標準,根據專業能力標準劃定技能等級層次,專科層次專業能力對應初級技能水平,本科層次專業能力對應中級技能水平,碩士、博士層次專業能力則對應高級技能水平。
為此,專本銜接教育需明確職業教育本科培養人才的定位,與專科高職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特色定位、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就業崗位層級等各方面進行本質區別,采取分層分段培養的方式進行,高職專科院校對接初級技能水平人才培養,地方應用型高校對接中級技能水平人才培養,人才層次培養的清晰界定實質是職業教育體系建構的制度設計。
(二)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后端困境解決策略
專本銜接教育能否順利實現職業教育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地方應用型高校面臨的后端困境,其實質是應用型高校自身轉型發展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契合問題。具體策略如下:
1.凸顯銜接培養的應用性,搭建課程與實踐一體化教學體系。在課程體系構建中,專本銜接教育應立足職業教育的目的,核心課程突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搭建理論知識提升與職業技能提升相融合的教學體系,強調銜接教育的應用性。在明確專本銜接人才培養目標的同時,加強課程研究與設計,整合課程內容,既要考慮到基礎理論知識層面,又要強化專業課與實踐課培養,圍繞服務實踐教學構建理論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大綱編制中注重理實一體化,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同時,要清楚地認識到,高職專科院校之所以能培養出操作能力較強的人才,關鍵還在于其仿真性、生產性實訓條件。為此,地方應用型高校應強調實踐訓練,在專本銜接人才培養上對實驗實訓體系進行調整,使學生在應用中既能學到實際操作,又能得到理論知識的升華。
2.創新銜接培養路徑,落實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雙高”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需創新銜接培養路徑,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一,地方應用型高校需推動校企(行業)機制體制創新,加強專業與企業(行業)銜接,增強對企業(行業)的服務意識,主動融入企業(行業)產業活動,依托企業(行業)擴充“雙師雙能型”人才隊伍,從企業(行業)一線引進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突出的能工巧匠兼任教師。第二,地方應用型高校需借助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平臺,深度介入企業(行業)應用前沿,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企業(行業)、社會需求的有機銜接,促進地方應用型高校內涵式發展。第三,地方應用型高校需促進產教融合與成果的轉化,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變,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第四,地方應用型高校需創新銜接路徑,打造一校雙園(元)的“企中校、校中企”模式:校園里建造科技園,企業里建造學徒中心,使大學既是校園又是科技園,企業既是實踐基地又是教學基地,真正實現專業設置與行業相對接、課程設置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內容與崗位要求無縫對接。
3.優化銜接師資力量,打造多元化“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雙高”背景下,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指向高端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教師教學能力面臨更高的要求與挑戰。為確保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培養的有效銜接,打造一支既有深厚理論功底,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是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教育貫徹落實的當務之急。尤其對于高技能專業,實踐應用性基本涵蓋所有課程,只有“雙師雙能型”教師才能在實施專本銜接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得心應手,確保技能訓練與理論教學銜接貫通。然而,現實中地方應用型高校重學歷、輕實踐能力的現象十分突出,過于注重高學歷人才引進,疏于企業兼職教師引進。總體來看,“雙師雙能型”師資不足已成客觀現實。
“雙師雙能型”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有嫻熟的實踐操作能力,短時間內打造一批高質量“雙師雙能型”教師非常困難,地方應用型高校需另辟蹊徑,聘請行業企業技能嫻熟的能工巧匠、企業(行業)專家、企業一線生產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作為兼任教師。同時,選派專業教師經常到行業企業生產工作基層,了解行業企業發展現狀、需求、趨勢等,準確把握行業企業相關工作崗位的工作流程、方式、困難、問題等,保持基層生產經營實踐與課堂知識、理論相銜接,促進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工作問題的銜接,靈活打造多元化“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
4.明確銜接服務職責,實現人才培養與區域社會需求相匹配。地方應用型高校要始終牢記“辦學定位服務地方、人才培養面向地方、科學研究圍繞地方、文化傳承引領地方”的辦學理念,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堅持與區域行業企業以及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為此,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應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堅持以“應用型”為本,依托自身學科和專業設置優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深入地方社會調研,準確把握地方人才需求類型、規模等狀況,促進學科、專業與地方行業的有效銜接。例如,地方應用型高校專本銜接人才培養應主動把握行業企業技術發展進程,專業設置緊密對接地方產業鏈、創新鏈,建設學科專業群,實現專業群與地方新興產業鏈的緊密結合;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制訂符合應用型人才成長規律的培養方案,緊緊圍繞地方新興產業和社會建設發展步伐,實現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發展同向同行;發揮地方應用型高校對接區域需求的科學研究、技術研究優勢,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人才需求無縫對接,形成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產業促進職業教育的共生局面。
[參考文獻]
[1]劉松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視域下的專本科銜接研究[J].職教論壇,2013(9):18-22.
[2]丁建洋.應用型大學類型化的邏輯意蘊、建構機理與價值旨趣[J].高校教育管理,2019(4):99-107.
[3]吳一鳴.從“示范”到“雙高”:高職高校回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邏輯機理與路徑優化[J].職業技術教育,2019(18):7-12.
[4]朱玫林,張健.對職業教育專本銜接的邏輯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8):90-92.
[5]閆麗平.高等職業教育專本銜接問題及路徑探析[J].職教通訊,2018(18):40-44.
[6]胡俊平,顧京,吳兆明.高等職業教育“雙高”建設的要義、表征和策略[J].江蘇高教,2019(11):119-124.
[7]賀星岳,曹大輝,程有娥,等.“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高職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邏輯及推進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9(9):96-101.
[8]張國浩,王以雷.新時代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困境與突破[J].教育與職業,2019(23):32-36.
[9]李瑋煒,賀定修.“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產教融合的基礎、需求與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