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言
1957年在日本出生的韓裔投資家孫正義,在1996年創建雅虎株式會社的時候,美國的谷歌、亞馬遜、臉書及蘋果(GAFA)還遠沒有雅虎有名氣。雅虎本來有可能成為國際IT平臺方面的大企業,可惜至今偏居日本一隅。現在眼看著抖音的國際版TikTok在美國、印度遭遇了滑鐵盧,孫正義十分想接手印度的TikTok。
日本的IT平臺企業,在孫正義設立雅虎的時候,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1990年代的最后幾年,電腦在日本十分普及,上網查閱各種資料的需求很大,雅虎不僅能提供免費的信箱,還有搜索功能,后來涉及了所有和電子服務有關的業務,風靡一時。
等到谷歌在日本登陸的時候,與雅虎的競爭無非是信箱容量比雅虎大了幾十倍,沒有讓人覺得比雅虎在技術上高超多少。一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日本人拼命為谷歌做宣傳,也未見起多大作用。普通人習慣使用的也依舊是雅虎,偶爾用一下谷歌而已。
雅虎本身起源于美國,在日本保有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后,在中國也有過一段很風光的時候,但雅虎最終未能成為影響世界的IT平臺。日本最終也沒有產生能和GAFA及BATH(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競爭的企業。
太多的專家學者從技術、國情、語言文化等角度,探討日本不能出國際性IT平臺企業的原因。筆者認為,在上述原因之外,孫正義的個人因素也不容忽略。他走了一條與谷歌創始人佩奇、布林,與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等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漸漸放棄了對雅虎的管理,拿著大把大把的錢去投資。
別的不說,在中國孫正義是阿里巴巴的股東,孫的關聯企業是字節跳動公司的股東之一。投資讓孫正義有了巨額收入,一個人一旦進入這個領域,能大把大把賺錢的時候,是不會再回過頭來做實業了,哪怕是保有一個IT平臺也顧不上了。日本沒有出孫正義之外的在IT平臺上有獨到見解的人,自此,IT平臺在日本起家、影響世界的機會,也徹底消失了。
孫正義投資了不少IT平臺企業,其中對阿里巴巴的投資最為成功,對美國眾創空間WeWork的投資,損失最為慘烈。投資對了,可以給企業帶來巨額回報,投錯了,則是巨額損失。不論投資哪種平臺,投資人最終不能成為平臺的主人,日本主宰的國際性IT平臺,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今后也很難出現。
其實在IT平臺方面,中美之外不僅日本未出巨人,歐洲等也沒有產生相關的有影響企業。不論在創業方面多么自由,沒有巨大的國內市場的支持,沒有跨越國界、讓平臺業務走向世界的氣魄,IT巨人很難從歐洲、日本這些受到人口(國內市場)限制的國家走向全球。
孫正義如今也依舊在尋求最佳投資目標。他看到了美國、印度對TikTok的嚴厲打壓,并購美國的TikTok對他來說難度很大,但考慮一下將印度具有數億用戶的TikTok并購下來,保有一個屬于自己的IT平臺,這將大大改變過去只投資、不經營的模式。
只是,印度會否準許日資來并購那里的TikTok?字節跳動真的肯將印度TikTok轉讓給股東之一的孫正義?目前還拿不到具體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