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程敏強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提高,我國企業均面臨國內競爭日趨激烈,參與國際競爭的風險和復雜性越來越突出,這對我國企業長遠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比較嚴峻的社會市場競爭的大背景下,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自身財務建設,完善和優化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厘清管理流程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倒逼企業重視并重新認知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脈絡,持續加大對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的優化,規避企業發展中財務問題,推動企業持續向好發展。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過程中,任何會計流程,都與內控結合,綁定供應鏈條,形成企業生產ERP體系。就企業財務管理活動要求,企業在財務管理活動定義為材料的購置、產品的銷售以及產品存儲。所有企業在財務管理層面,必須要遵守統一的標準,企業采購、生產、銷售措施也必須要按照統一的要求進行。企業經營中的財務數據主要來自于交易活動,通過交易訂單實現合理的內部財務管理控制。所以企業需要擴大與發展,就必須完善內部監督控制制度,并且將監督制度落實到位。完善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就要進行合理授權,在財務管理系統當中設計開發上機日志和操作口令等等,嚴防出現善用職權,徇私舞弊。基于此,企業運用內部控制制度時要格外注重有效性,企業若是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忽視內部控制,從而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與此同時,在欠缺完善財務內部管理控制制度的情況下,尚未做到全面清點公司財務,會在很大程度上為企業員工提供徇私舞弊的機會,導致企業蒙受損失。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需要與很多企業聯系,所以在經營中每個項目的負責人通過企業審批流程中的漏洞將項目進行拆分,從而避開上級檢查人員的督查,甚至沒有開具增值稅發票值要求供貨商開具普通發票,并按照不同時間進行報銷。企業經理由于工作任務繁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也難以作到面面俱到,仔細審核,造成企業蒙受損失。在企業中,資金負責人是財務經理,經理要對每一筆資金做好嚴格管控,明白資金流向,但是企業由于經營中的制度和流程等不完善,經理認識不到位,尚未全面認識企業發展與內部控制之間的重要性聯系,導致小失誤影響企業發展。
企業財務內部管理控制環境包括公司組織結構、人力資源開發機制和企業文化。如今,企業在經營中普遍存在著組織結構不合理現象,影響了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導致企業不合理下設機構,各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相對混亂,職能之間交叉或者缺失,進而導致企業的經營效率不高。
不健全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導致企業經營發展中人員儲備不足,或者是人員儲備過剩。在選擇崗位人員的時候,存在的暗箱操作將會造成公平正義缺失。后期對于企業員工的培訓力度和重視程度不足,員工的能力難以增長,造成從業失力。企業管理人員尚未與業績掛鉤,人員流動性大。公司缺少自己的經營風格和管理哲學,員工缺少凝聚力,導致使命感和責任感下降。
企業在對財務管理流程領域存在著弱控區和盲點區。企業財務內部管理體系在長時間的使用中不進行改進,必然會存在著漏洞。內部控制領域中的新業務發展中缺少科學控制,將會導致不法分子趁虛而入,在固定資產與應收賬款等弱控區經常性的出現問題。管理固定資產時經常出現低估負債、賬實不符、資產高估等現象。公司的財務出現權力制約失衡、責任劃分不當,公司在進行核實、授權等程序中往往缺少管理控制,在關鍵的控制節點上經常性的出現一人身兼多職,導致權力制衡被削弱。
在企業內部管理控制中,信息的交流與溝通是極為重要的。在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問題有以下幾種。
第一,對外部宣布信息時存在著不規范現象,我國對于企業的內控評價報告尚未有十分嚴格的規定,要求其披露信息,所以很多企業不主動,不及時將內控信息作出披露。第二,缺少暢通的內部信息傳播渠道,造成內控報告缺失。在傳遞信息的時候,缺少必要的質量保證,傳遞的信息不及時,不完善,導致決策經營失敗。內部報告流程不嚴謹,恰接點中斷。第三,不合理的信息系統規劃,運維不到位,特別是應急預案和安全措施存在疏忽,導致系統癱瘓。
企業在經營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組織專業人員為企業發展制定嚴密的財務管理控制制度,包括但是不拘泥于不同職務的權利責任劃分,合理設置會計崗位與監督崗位,對不同崗位的職責做好明確,崗位之間相互制約。強化控制現金流量的能力,通過使用現金流量的預算管理工作實現控制現金流量的目的。編制現金流量預算需立足于“以收定支、匹配成本費用”原則。通過采用零基預算編制方法,通過收付實現制將企業的現金流向做出真實反饋。
對客戶的資信程度做好評價,制定出相應的信用評價體系。選擇具有良好信用度的客戶,拒絕不良信用度的客戶。做好財務風險預警,負債需要支付一定利息,所以做好財務預警是必要的財務工作之一,另外,有效的運用債務提升制造企業受益。當企業擁有高利潤、合理經營的時候,負債較高將會加快企業增長。
科學化溝通交流,對促進企業財務內部管理水平提升具有積極作用,這也是現代企業經營的重要方向。在企業管理中,財務管控是核心工作之一,對企業各個部門均具有引領作用。無論是企業生產部門還是銷售部門,都需要通過有效的財務信息實現合理運行。溝通系統的快捷性和有效性,可以幫助企業順利掌握不同部門的運作動態,便于在最短時間內應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且針對于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進而保障企業的運營得以平衡,提升財務安全狀態。
通過內部審計工作在短時間內將存在的財務漏洞做出察覺,并及時補正。運用審計結果是整個經濟財務工作的核心內容,更是審計工作的最終目的。換言之,就財務部門而言,需要密切與公司不同部門進行溝通,強化認識與理解經濟責任審計,進而從多個領域展開多方合作。
企業內控是過程,需要相關制度約束。為保障企業內控科學性,需隨時根據情況調整控制措施,健全制度,實時接受監督。監督工作可以通過日常工作開展落實,也可以通過評估實現。
內部審計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強化監督力度,督促企業部門工作責任高效執行,幫助其他組織營造良好的環境,為企業財務管理控制提供建議。幫助企業建設財務控制制度,通過開放的氛圍展開有序競爭,提升全體職員思想道德覺悟,更好的面對財務監督。
企業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須不斷結合企業自身實際,不斷強化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保障企業遠離財務風險、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與真實,才能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