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香花 戴冰冰 張昊


【摘要】 目的 研究羥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98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9例。對照組給予甲氨蝶呤治療, 觀察組給予羥氯喹和甲氨蝶呤聯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的C蛋白反應、血沉、類風濕因子指標變化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C蛋白反應、血沉、類風濕因子水平分別為(157.23±45.41)mg/L、(47.34±15.94)mm/h、(29.06±6.34)U/ml均優于對照組的(192.46±57.36)mg/L、(64.21±18.46)mm/h、(37.99±10.32)U/ml, 不良反應發生率4.08%低于對照組的16.33%, 治療總有效率93.88%高于對照組的73.47%,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羥氯喹與甲氨蝶呤聯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C蛋白反應、血沉、類風濕因子水平, 降低不良反應率,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 類風濕性關節炎;羥氯喹;甲氨蝶呤;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58
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 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該疾病發病率逐年攀升[1], 這類疾病的主要特征就是慢性和進行性, 如果不及時或者不合理的治療, 可能會使患者形成關節性畸形病變, 造成十分嚴重的關節功能障礙, 很大程度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文獻報道[2], 類風濕關節炎以中老年女性高發, 我國平均發病率為 0.32%~0.36%, 早期階段主要表現為炎癥關節部位局限性骨流失, 逐漸出現關節部位及全身的骨質疏松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合并骨質疏松癥患者骨折的發生率明顯高于一般人群,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因此, 臨床要進行密切的關注, 探索更有效的方式進行治療。當前, 在臨床上主要使用藥物來治療此類疾病, 常用的藥物有羥氯喹、甲氨蝶呤等。本文主要探討羥氯喹及甲氨蝶呤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對其中的49例患者給予羥氯喹及甲氨蝶呤聯合治療,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進行治療并隨訪的98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9例。對照組中男28例, 女21例;年齡26~68歲, 平均年齡(38.32±9.90)歲;病程0.3~9.0年, 平均病程(3.64±1.79)年。觀察組中男26例, 女23例;年齡24~69歲, 平均年齡(38.24±10.26)歲;病程0.2~9.0年, 平均病程(3.69±1.7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根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 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②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健全者;②對于本次研究所使用的羥氯喹及甲氨蝶呤過敏;③精神疾病患者;④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婦女;⑤不同意參與此次研究的患者。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甲氨蝶呤(湖南正清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83205, 規格:2.5 mg)治療, 口服給藥, 7.5 mg/次, 1次/周, 連續治療24周。
觀察組患者給予羥氯喹和甲氨蝶呤聯合治療, 甲氨蝶呤的使用方法和對照組一致, 硫酸羥氯喹(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0264)口服給藥,?200 mg/次, 2次/d, 連續服用24周。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蛋白反應、血沉、類風濕因子水平變化情況, 并統計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采用乳膠增強透射免疫比濁法檢測C蛋白反應, 魏氏法檢測血沉, 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類風濕因子, 相關試劑盒購自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類風濕關節炎病癥好轉, 腫脹關節數減少;有效:經過治療患者部分癥狀好轉, 腫脹減輕、關節疼痛指數降低;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癥狀無變化或呈現出加重傾向。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蛋白反應、血沉、類風濕因子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C蛋白反應、血沉、類風濕因子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的C蛋白反應、血沉、類風濕因子水平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3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的臨床表現是關節滑膜炎。與其他的彌漫性結締組織病不同, 這類疾病更多的表現為不可逆轉的關節破壞[3]。
類風濕關節炎起病緩慢、癥狀多見、并且治療困難, 類風濕早期的癥狀有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晚期身上的關節會出現僵硬畸形, 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等。在患者患病的早期, 就使用藥物對其進行治療, 控制病情, 十分重要[4]。目前, 類風濕關節炎尚不能根治, 治療的目標是減輕癥狀, 防止關節破壞, 保護關節功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甲氨蝶呤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中使用最普遍的藥物, 國內外的眾多研究表明, 甲氨蝶呤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具有好的臨床效果, 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晨僵、關節腫痛、C蛋白反應以及血沉等, 但是它也會引發一些不良反應, 例如口腔潰瘍、腸胃道反應、肝功能損害以及骨髓抑制等[5]。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用藥物還有抗瘧藥, 它是一種比較安全的藥物[6-8]。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中, 主要使用的抗瘧藥是羥氯喹, 它可以阻礙抗原巨噬細胞的產生以及T淋巴細胞的活性, 進而產生臨床療效。該藥物藥代動力學特點決定了其起效慢, 一般服用2~3個月后方能見效。將甲氨碟呤與羥氯喹聯合應用于類風濕關節炎治療, 能夠在短時間內發揮藥物療效, 且兩種藥物不會相互抵觸、抑制, 能夠發揮協同作用, 具有直接抗炎作用, 可緩解骨關節的疼痛癥狀, 改善關節功能, 并可阻止骨關節炎病程的發展, 強化治療效果[9]。
在本次研究中, 主要探討羥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后C蛋白反應、血沉、類風濕因子水平均優于對照組, 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鄭小東[10]在研究中將12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觀察組給予羥氯喹聯合甲氨蝶呤治療,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沉、C反應蛋白等指標均優于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該名學者認為羥氯喹與甲氨蝶呤聯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能夠對患者機體環氧合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 阻斷前腺素的生成, 在止痛、抗炎、退熱方面有著顯著的療效。
綜上所述, 羥氯喹與甲氨蝶呤聯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C蛋白反應、血沉、類風濕因子水平, 降低不良反應率, 值得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榮良, 沈賢發, 薛鸞. 甲氨蝶呤聯合硫酸羥氯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不同證型療效分析. 河南中醫, 2017, 37(11):1975-1977.
[2] 王隆輝, 劉圣星, 陳榮, 等. 甲氨蝶呤片聯合艾拉莫德片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研究.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9, 35(3):231-234.
[3] 曹智, 束慶, 姚瑤, 等. 甲氨蝶呤代謝酶基因多態性在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藥學與臨床研究, 2018, 26(2):115-119.
[4] 劉東陽, 蘇金梅, 宋瀚麟, 等. 甲氨蝶呤及其活性代謝產物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的藥動學模型研究.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15, 20(5):571-577.
[5] 羅成城. 藤莓湯聯合來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療熱毒瘀阻型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觀察. 中國基層醫藥, 2019, 26(23):2840-2843.
[6] 李學榮, 張榜碩, 陳永平. 艾拉莫德聯合依那西普治療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研究. 安徽醫藥, 2019, 23(8):1674-1677.
[7] 舒碧瑩, 蔣麒俊, 蔡楓. ANCA、IL-1、IL-6、TNF-α四項檢測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研究進展.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9, 40(4):448-452.
[8] 林靜, 于慧敏, 王濤. 姜黃素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骨破壞的療效觀察. 天津中醫藥, 2019, 36(3):238-241.
[9] 李國銓, 葉鳳, 郭峰, 等. 柳氮磺吡啶腸溶片聯合羥氯喹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研究.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9, 35(6):507-509.
[10] 鄭小東. 研究羥氯喹及甲氨蝶呤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65):88-89.
[收稿日期:20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