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笑玲 廖國輝 盧雪芬


【摘要】 目的 探究骨科護理中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應用價值。方法 6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比較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的疼痛程度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床上活動時間、床下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8、12、24 h的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分分別為(4.85±0.16)、(3.08±0.11)、(2.27±0.18)分, 低于對照組的(6.53±0.21)、(5.12±0.15)、(3.59±0.22)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 術后床上活動時間、床下活動時間分別為(6.53±1.22)、(4.15±0.96)h, 均早于對照組的(11.45±1.28)、(6.38±0.74)h;住院時間(10.16±1.03)d短于對照組的(16.85±1.24)d;護理滿意度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90.23±2.15)、(88.75±2.02)分, 均高于對照組的(84.16±2.03)、(78.61±2.32)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應用有利于促進骨科患者的身體康復, 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減輕患者疼痛, 縮短住院時間, 可以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骨科;術后疼痛感;并發癥;滿意度;生活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78
骨科是醫院臨床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科室, 主要對人體骨骼系統的生理特征和病理特征開展研究, 并通過用藥和外科手術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 從而維持骨骼的正常形態和功能。手術是骨科疾病治療的常用方法, 雖然頗為有效, 但手術畢竟屬于有創性治療, 會對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損傷, 從而引發一系列并發癥, 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影響其康復進程和康復效果[1-3]。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一種具備循證醫學的圍手術期處理措施, 通過在手術不同時期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 可以減輕對手術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應激刺激, 從而縮短術后的康復時間, 輔助提高手術效果[4, 5]。
本研究選取6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 旨在進一步評價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臨床應用價值?,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本科治療的6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對照組:男18例, 女12例;年齡38~78歲, 平均年齡(58.96±6.99)歲。觀察組:男20例, 女10例;年齡37~76歲, 平均年齡(58.58±7.2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為脛腓骨骨折, 且均需要手術治療;②術前由患者本人或家屬簽署手術同意書, 均為自愿參與。
1. 2. 2 排除標準 ①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②合并精神異常或意識模糊;③合并手術禁忌證。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術前說明手術注意事項, 術中和術后執行各項常規護理操作。
1. 3. 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加速康復外科理念:①術前行健康宣教和疼痛評估:向患者和家屬介紹手術方法、手術醫護團隊、手術預計時長、手術前后注意事項等, 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顧慮和擔憂, 保障患者的各項指標符合手術要求。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根據評估結果, 制定評價-處理-再評價的評估模式。②術中:注意控制好手術室溫度, 避免患者術中不必要的肢體暴露, 輸注液體和血液制品在使用前要預加熱, 監測體溫變化, 避免體溫波動影響手術進程和手術效果。③術后:根據麻醉方式制定飲食指導, 全身麻醉患者術后2 h可飲水, 術后4~6 h可進食少量流食;神經阻滯麻醉患者術后即可進食少量流食。加強術后肢體的早期康復訓練: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訓練計劃, 包括練習肌肉收縮、床上大小便、主動關節活動, 逐漸過渡到坐起、下床活動等。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的疼痛程度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床上活動時間、床下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采用VAS評分評估疼痛程度(滿分10分), 得分越低說明疼痛越輕;采用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滿意度(滿分100分), 得分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生活質量(滿分100分), 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佳。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的疼痛程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8、12、24 h的VAS評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術后床上及床下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術后床上活動時間、床下活動時間均早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4 兩組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骨科是臨床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室, 脛腓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見疾病類型, 患者多需要接受手術治療[6]。雖然手術治療效果好, 但手術會對機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不利于患者術后肢體康復, 同時還會增加手術后的并發癥發生風險, 影響總體治療效果[7]。因此, 在圍手術期需要加強對脛腓骨骨折患者的護理干預, 以輔助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最大程度上保障手術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常規護理是最常用的護理方式, 其可以滿足大多數患者對于醫院常規醫療工作的需求, 但護理方法過于片面, 沒有考慮到每位患者在身體和心理層面上存在的差異性, 因此, 護理工作缺乏個性化特征, 臨床應用效果不理想[8]。近年來, 護理理念越來越完善, 護理方法也逐漸優化, 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作為近年來新興的醫學理論, 同時兼具科學性和系統性, 其在循證理論基礎上對圍手術期護理措施進行優化處理, 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達到促進患者身體康復的目的。本院在骨科護理中對脛腓骨骨折手術患者實施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 主要包括三個時間段。①術前通過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宣教和護理管理, 可以確保患者的各項指標均符合手術要求, 保障患者術前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同時, 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 并綜合評估結果進行相應處理, 可以形成良性的疼痛互動模式。②術中通過對患者進行保溫護理和相應處理, 不僅能夠避免術中低體溫現象出現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 同時還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體征穩定。③術后實施的護理方式是個性化的飲食干預和康復指導, 更有利于患者胃腸功能和肢體功能的改善, 從而縮短術后康復時間, 獲得更理想的康復效果。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護理過程中體現出了護理工作的全局觀和差異性, 不僅尊重了護理工作的連貫性與整體性原則, 同時也充分尊重了每一位患者, 更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和有效開展。本研究結果顯示, 骨科手術患者應用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有利于疼痛的緩解與改善, 并發癥發生率更低, 且患者術后床上活動時間、床下活動時間更早, 住院時間更短, 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 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運用于骨科護理中可獲得理想效果, 可以縮短患者術后康復時間與住院時間, 并在最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 降低并發癥風險, 故可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杜棣, 馬慧芳, 喬靜靜, 等.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高齡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20, 41(1):168-172.
[2] 張立超, 蘇鵬, 云才.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老年髖部骨折的短期療效分析. 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 2020, 5(1):47-50.
[3] 謝艷紅.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在踝關節周圍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實用醫技雜志, 2019, 26(12):1622-1623.
[4] 陳芳.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分析. 中外醫療, 2019, 38(29):125-128.
[5] 陳馳, 郭駿, 禹志宏, 等. 加速康復外科理論在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9, 28(8):646-649.
[6] 池根英, 鄭娟麗, 余燕華, 等.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下PDCA循環法在骨科患者術后留置導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浙江醫學, 2019, 41(14):1553-1555.
[7] 王潤生, 黃承軍, 蘇曉靜, 等.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老年單節段退行性腰椎疾病中應用研究.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 2019, 8(6):454-458.
[8] 董慧領, 張崇, 王倩, 等.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骨科高齡單膝置換患者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 武警醫學, 2019, 30(5):427-430.
[收稿日期: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