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婕 張宇塵



摘 要:納稅籌劃起源于19世紀中葉的西方國家,在20世紀末開始流入我國,逐漸被人們接受。近年來,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我國企業面臨著越來越艱巨的市場競爭壓力。納稅籌劃通過遞延納稅和少繳稅,使企業擁有更多的資金流,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但由于傳統觀念與代理觀的不合,其對企業的影響又有爭論。由此切入,以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探討納稅籌劃對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績效和市場績效波動的影響。
關鍵詞:納稅籌劃;制造業;公司績效;市場績效波動
中圖分類號:F275?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3-0130-03
納稅籌劃由來已久,早在19世紀中葉,納稅籌劃行為已經在西方開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依法治國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依法納稅的觀念也得到不斷地加強。在一個嶄新的開放的市場下,這些勢必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和行業競爭。通過納稅籌劃合理、合法地幫助企業節約經營成本,利用會計和稅法的區別緩解企業現金流的壓力與約束,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因此,納稅籌劃將會成為我國企業和稅收法律制度完善的共同助推器,會帶來新的企業發展高潮。
制造業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本文通過納稅籌劃行為對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績效和市場績效波動影響的研究,以小見大地考察納稅籌劃行為對全行業的影響。
一、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一)納稅籌劃與績效水平
截至目前,由于不同學科之間的細分和對于某些指標計算方式的不同,沒有一個統一的框架來整合不同學科的研究成果,也沒有一個標準的結果來表明納稅籌劃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因此,針對這一項目的研究主要從傳統觀點和委托代理問題兩方面展開。
傳統的積極作用觀點認為,納稅籌劃行為所帶來的節稅效果可以改善企業績效。例如,Koester(2011)[1]的觀點是,在不考慮代理成本和委托代理的情況下,納稅籌劃行為使企業可以將更多的資本掌握在自己手中,降低了潛在的機會成本,增加可能的收益并降低潛在的風險隱患,從而提升公司績效水平。其本質只是為了“節稅”,沒有別的動機,不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基于委托代理理論,公司所有者都希望公司管理者能從股東利益的角度出發,提高公司績效,最大化企業的稅后利潤。所有者希望管理者積極開展納稅籌劃行為,獲得更多的機會增加企業收益,降低機會成本。但是,因為代理問題的存在,所有者無法了解納稅籌劃過程中的種種細節,使得公司內部管理復雜化隱蔽化。如姜楠(2019)[2]的研究表明,納稅籌劃行為帶來的復雜隱蔽的交易也會使公司與審計師和稅務機關之間的隔閡增大。
基于此,納稅籌劃行為給公司帶來的實質影響需要通過檢驗來證明。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出鼓勵制造業公司發展擴張的政策,完善稅法的漏洞,開放市場,使得制造業公司有一個很好的發展環境。政府又通過完善對市場干預、對投資者法律意識的增強、對審計制度的改良、對國有銀行監管的提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問題。因此,本研究認為納稅籌劃行為可以提高制造業公司的會計績效和市場績效。
本研究對此提出以下假設:
H1:納稅籌劃行為與制造業公司會計績效之間的關系是正相關。
H2:納稅籌劃行為與制造業公司市場績效之間的關系是正相關。
(二)納稅籌劃與市場績效波動
前文分析了,納稅籌劃可以提高制造業公司的公司績效。通過提前的安排準備,企業降低稅負或延緩納稅時間點的行為大部分是合法的,但也可能存在一些我國稅法尚未完善的灰色地帶。市場績效是一種長期績效。同時,制造業有其特殊性。對于不同時期,同一公司所采取的納稅籌劃手段會不同;對于同一公司,不同時期所采取的納稅籌劃強度也會不同。這些不同會給公司的市場績效造成不穩定因素,加劇制造業公司的市場績效波動性?;诖耍狙芯繉Υ颂岢鲆韵录僭O。
H3:納稅籌劃行為會加劇制造業公司的市場績效波動。
二、變量選擇與模型設計
本文選取2013—2018年滬深兩市的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被解釋變量為績效水平(包括會計績效和市場績效)和市場績效波動。會計績效使用資產回報率為衡量依據,市場績效用托賓Q值來衡量,市場績效波動使用市場績效在研究期的標準差來衡量。解釋變量為納稅籌劃,使用會計-稅收差異來衡量。借鑒吳聯生(2009)[3]的做法,使用資產負債率、公司規模、公司成長性、有形資產密集度、營業規模和財務杠桿為控制變量。由此構建以下3個模型:
三、實證結果
通過使用混合OLS回歸模型,并為了排除異方差影響,對結果進行了Robust處理。結果如表1所示。
回歸結果表明,公司的納稅籌劃行為越強烈越明顯,公司的會計績效和市場績效提升越顯著。同時,納稅籌劃行為與市場績效波動呈顯著正相關,表明納稅籌劃行為會加劇已有的市場績效波動。
為了更好驗證結果,考慮到研究樣本數量眾多,可能存在個體差異效樣,本文使用了固定效應模型對模型1、模型2進行穩健性檢驗;對于模型3,將被解釋變量TBQ和解釋變量BTD進行替換,新的衡量方式為:被解釋變量TBQ=市值A/資產總計,解釋變量BTD替換為會計-稅收差異的變體(DDBTD)。結果如表2所示。
可見結論與前文一致,表明本研究穩健性強。
四、結論
本文選取2013—2018年滬深兩市的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研究了制造業中企業納稅籌劃行為與績效水平和市場績效波動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一家制造業上市公司納稅籌劃行為越強烈,節稅效果越明顯,那么他的會計績效和市場績效提升越顯著。同時,明顯的節稅成果也會使原有的市場績效波動更強烈。管理者應當適當運用適合自己公司的納稅籌劃手段進行節稅,以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Koester,Allison.Investor Valuation of Tax Avoidance Through Uncertain Tax Positions[M].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Tax Concurrent Sessions,UMI,2011.
[2]? 姜楠.企業避稅與非效率投資研究綜述[J].納稅,2019,13(4):8-10.
[3]? 吳聯生.國有股權、稅收優惠與公司稅負[J].經濟研究,2009,(10):110-121.
收稿日期:2020-05-26
作者簡介:張英婕(1980-),女,安徽蚌埠人,講師,高級審計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