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怡
摘 要:幽默作為社會交際的潤滑劑,被廣泛應用于喜劇小品的創作中。2019年春晚小品《“兒子”來了》之所以能如此受歡迎,究其原因是臺詞中幽默言語的成功表達。本文嘗試運用耶夫·維索爾倫的語言順應論中的語境順應,分析小品的言語幽默對交際語境中三個世界層面的順應過程和產生幽默效果的原因,旨在為讀者提供理解小品言語幽默的新視角。
關鍵詞:語言順應論;交際語境;言語幽默;《“兒子”來了》
一、引言
小品是人們生活中的調味劑,是以幽默形式為載體,大眾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一種文藝形式。言語幽默是人際交往中常見的語言現象,不僅能使人發笑,而且可以傳遞言語信息和交際意圖,被廣泛應用于喜劇小品的創作中。本文以小品《“兒子”來了》為例,運用語言順應論對其幽默言語進行交際語境的順應分析,將理論與實際語料相結合,從而使讀者更清晰地了解語言順應論的概念,以及從這一視角分析所達到的言語幽默效果。
二、相關理論概述
比利時語用學家耶夫·維索爾倫在1987年提出了語言順應論,他認為語言的使用是一個不斷選擇和發揮語言功能的過程,語言使用者在交際過程中選擇語言手段,以達到交際目的[1]。在描述語言和解釋語言使用時,可以從語境順應、結構順應、動態順應和順應的意識程度四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研究。在語言順應論中,語境是語言交際的重要因素,其中交際語境的成分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
三、小品《“兒子”來了》中的交際語境順應與言語幽默
《“兒子”來了》是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品,由葛優搭檔蔡明、潘長江、喬杉、翟天臨等人共同表演,反映了詐騙等違法行為的社會現象。小品巧妙地運用語言順應論進行創作,順應動態的交際語境,并形成了獨特的喜劇風格。以下將從三個世界層面探討此小品的言語幽默對交際語境的順應。
(一)對物理世界的順應
時間是物理世界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時間即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2]。本文討論的時間包括事件時間和參照時間等相對時間。時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語言的使用和理解。一般情況下,時間順序與語言選擇中的線性順序是相匹配的,在不同時間使用相同的表達會產生不同的語言效果。通過利用這一點,小品《“兒子”來了》創造出更多的喜劇效果,贏得觀眾的喜愛。例如:
(1)葛優:小兄弟,我這是剃了,自打睡了這個床墊子,頭發長得太快,早上剃光了,晚上就能擋眼睛,中午都不敢午睡。
蔡明:那是不能再午睡了,要不然就成了墩布了。
潘長江:等一會兒吧,睡這床墊子還能長頭發。
葛優:我尊敬的父親,何止啊,還長個兒呢。
例(1)中提到了“保健床墊”具有防脫發、長得快的功效,但推銷者葛優是光頭,這與床墊的功效形成邏輯上的反差,營造出幽默的氛圍;其中“頭發早上剃光了,晚上就能擋眼睛,中午都不敢睡”的說辭也是運用時間節點的變化加上夸張的描述,打破常規認知,使幽默效果發揮到極致。上例是通過順應時間因素以及抓住聽話者自身的特點等,故意夸大其功效和作用,目的是為了吸引對方的注意,希望他們可以上當,幽默中蘊含著諷刺意味。
(二)對社交世界的順應
社交場合作為社交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際者的語言選擇和行為規范必須符合其要求[3]。在社會交往中,交際者對交際內容的選擇受不同社交場合和情境的規約與影響。交際雙方在交際過程中的言語選擇除了要順應大的社會背景外,還要考慮當下具體的交際語境,以保證交際繼續有效地發展更新[4]。在小品《“兒子”來了》的創作上,對社交場合的順應顯得尤為關鍵,若能很好地運用這一因素,幽默效果便會油然而生。例如:
(2)潘長江:你看看這床墊子長成啥樣了,看,所有彈簧都繃出來了。
葛優:這么快就見效了。
潘長江:見效了,見血了。
葛優:我尊敬的父親,這是我們的針灸功能。
潘長江:那我后背還刮出不少血印子呢。
葛優:刮痧功能。
例(2)中這段對話反映出“騙子”葛優為了更好地推銷“保健床墊”,使盡渾身解數,說明床墊在不同的情況下,具備不同的療效和功能,包治百病。他按照潘長江擬定的語境進行對話的關聯順應,把觀眾帶入到不同的情境中,畫面感十足,并運用相似的語言結構,這段對話一直處于與真實情況差異很大的語境中,由此帶來了幽默效果。
(三)對心理世界的順應
在社會交際過程中,言語交際無疑是思維與思維之間的溝通(Verschueren,1999),而言語的選擇需要順應雙方的心理狀態[5]。說話人在發話前首先要對聽話人的心理世界做出預期的判斷,同時確保實現自身的交際意圖,發話人的這一過程即是順應自己和受話人心理世界的動態過程。小品《“兒子”來了》在選擇幽默的言語時,特別重視對社會大眾心理的順應,以幽默的方式傳達了一定的社會價值取向,揭示了社會現實問題。例如:
(3)翟天臨:你們是真糊涂了,爸,媽,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身體健康,少給子女們添麻煩,我理解,但是這些騙子他們也是利用這種心理,我這有網上的公示,心誠則靈集團涉嫌詐騙,以及制售偽劣商品,這回信了吧?
葛優:一家人說什么騙不騙的,但是你們二老以后在外邊真得當心,正好我這有一款老年防詐騙手鐲,親友優惠價。
翟天臨:巧了,我這也有一副防詐騙手鐲,還是免費的。
例(3)幽默的對話突出反映了這部作品的熱點話題以及要傳達的價值觀。當今社會,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迷信愚昧、易上當受騙的特點,通過健康講座、高利誘惑、情感推銷等手段,專門騙取老年人的信任,以此牟取暴利。作為子女,除了要提醒父母提防詐騙,還要給予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陪伴;相關部門也要加大對此類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以上例子中的幾句臺詞,直擊社會問題,順應了社會大眾心理,這樣產生的幽默往往深入人心。
四、結語
本文通過運用耶夫·維索爾倫的語言順應論,對小品《“兒子”來了》言語幽默的語境順應分析得出,交際雙方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需要順應一定的物理、社交和心理三個語言世界,遵循高度靈活的原則;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交際中語境的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剖析喜劇小品的幽默層面提供一個新視角。筆者認為,此小品正是以三個世界為依據生成的,在語言各個層面實施不同的幽默策略,形成獨具特色的幽默模式。通過分析,希望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言語幽默,對幽默的產生有更全面的認識。
參考文獻
[1]Verschueren J.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87:127.
[2]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9:300.
[3]何自然.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01.
[4]何自然,冉永平.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379.
[5]何自然,于國棟.語用學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評介[J].現代外語,1999(04):428–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