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 ?要】本文通過查閱有關口腔專科護士職業安全的相關文獻報道,特對口腔專科護士職業安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對策進行了綜述,希望可以為相關口腔專科護士提供參考,降低其職業危害的發生率。
【關鍵字】口腔專科護士;職業安全;危險因素;防范對策;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R1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58-01
眾所周知,很多疾病會通過血液、體液及唾沫等進行傳播[1]。近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主要就是通過飛沫和呼出的氣體直接傳播,或者通過接觸患者飛沫沉積的物體間接傳播。而需要進行口腔護理或治療的患者大多情況下不需要做常規傳染病檢查,但是這些患者當中,有部分患者可能有傳染病,這就是口腔專科護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觸了傳染病患者[2]。另外,口腔專科護士消毒器械所用的有毒化學物質,如醛類和含汞、砷的消毒液,還有消毒用的紫外線和光固化用的激光等也會導致口腔專科造成職業危害[3]。在此,我們特對口腔專科護士職業安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對策進行了綜述。具體如下。
1. 口腔專科護士職業安全的危險因素
1.1外在環境危險因素
1.1.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導致的職業暴露主要是指病原體感染、或細菌和寄生蟲引發的感染,比較常見的有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梅毒、口唇部的單純皰疹病毒。口腔專科護士在給患者治療護理時,會接觸到患者口腔內的血液和唾液,一旦患者有某種傳染病且其血液或唾液飛濺到口腔專科護士,而護士沒有做好防護的話,其被感染的概率就會很大[4]。臨床研究表明,經針刺傳播的血源性傳染病有20種以上,相對于其它科室,口腔科的乙肝傳播風險會更高[5]。
1.1.2化學因素
口腔專科護士在配置強刺激的揮發性的化學消毒劑和化學填充材料時,若未穿防護服和戴口罩,那么直接接觸或吸入這些化學藥品會損傷皮膚黏膜和呼吸道黏膜[6]。強揮發強刺激的常用消毒劑如雙氧水、戊二醛、含氯消毒液,除了會引起呼吸道黏膜損傷外,還會引發氣喘和蕁麻疹。此外還有甲醛甲酚、樟腦酚、甲醛、丁香油等也容易揮發形成有毒氣體。
1.1.3物理因素
1.1.3.1銳器傷害
口腔專科護士的工作之一是處理一次性物品,這些物品有跟管銼、鑷子、測壓針、拔髓針、牙周潔治頭、探針、齦下刮治器、清洗消毒口腔用車針、注射器針頭、刀片等[7]。處置這些銳器過程中,若不小心,就容易被這些銳器所傷,即使有戴手套也無法避免被這些銳器傷到的可能。一旦被傷到,除了皮外傷之外,還極有可能進一步感染器械上所攜帶的病原體和病毒。
1.1.3.2噪音傷害
潔治器、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等在運作時會產生較強噪音,口腔專科護士長期暴露在這種噪音環境中容易引起煩躁、頭暈頭痛、聽力睡眠質量下降、神經衰弱等。
1.1.3.3射線傷害
紫外線是用來消毒滅菌的,同時紫外線使用不當也會造成皮膚損傷,可引起皮膚紅腫、疼癢、角膜發炎等。紫外線在空氣中還能形成臭氧,產生的臭氧可進一步殺菌消毒。然而,吸入過多臭氧會破壞呼吸道黏膜。而且,當產生的臭氧濃度大于0.3 mg/m3時,可損傷工作人員眼睛和皮膚,從而引發白內障和皮炎[8]。
1.2 內在因素
口腔專科護士工作點面廣,過于繁瑣,每天需要面對大量牙科病人的咨詢,要接診和安排病人、準備器械和材料、協調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系,容易帶來心理壓力[9]。有些護士在工作過程中掉以輕心,缺乏自我防護意識,致使其所受的職業風險概率增大。而有些護士又對其所暴露的職業風險因素過于謹慎,導致其心理壓力過大,長期緊繃神經工作容易引發生理和心理疲勞,甚至出現神經衰弱,對自我職業認同感會降低。另外,缺乏社會支持和管理層的重視,職稱晉升困難,也是導致口腔專科護士心理壓力過大的原因之一[10,11]。
2. 口腔專科護士職業安全的風險防范對策
2.1改善診療環境及醫用防護設備
口腔專科門診可以設置好分區,如家屬休息區、健康教育區、治療區、消毒區和醫護人員休息區等,這樣醫護人員就不會在工作時間里一直處于緊張狀態。醫院必須提供安全合格的具有防滲透的口罩、手套、面罩或目鏡。同樣,所使用的儀器也必須安全合格。診室內應配備有密閉抽風系統用以處理有毒物品,室內要具備良好通風設施,要保持空氣流通新鮮以降低口腔治療過程揮發出來的有毒氣體濃度。要定期進行環境衛生學檢測及定期檢查設備質量,門診環境要通過5S考核標準[12]。
2.2加強口腔門診的規范管理與操作
相關調查發現引發口腔專科護士職業暴露的主要原因是未執行標準預防,包括未標準規范執行六步洗手法、未規范使用防護用具[13]。醫院應制定優化各項護理操作流程,規范藥品取用、防護操作和醫療廢物處理[14],完善醫護感染管理標準流程。提高操作規范監控力度,及時糾正操作不良行為,將操作不良行為列入考核項。
2.3定期對口腔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要定期對醫護人員的業務能力、安全防護能力和心理健康進行培訓。有些醫護人員出現職業暴露是因為其業務能力有所退步或者不重視預防。通過培訓可以提高應對職業暴露因素的能力,例如,如何操作與處理可以有效避免銳器傷、物理危害和生化危害,如何進行自我心理減壓與調適等[15]。
2.4提高管理層與社會對口腔專科護士的關心與認可
國家應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口腔專科護士一定的支持,對口腔專科護士的職業暴露危險因素給予重視,特別是病原性感染的危險,護士應定期進行HBV、HCV、HIV、結核等血清抗體檢測,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另外,要加強對口腔專科護士所做工作和所處環境的宣傳,增進社會對他們的了解和尊重。李宛罄等[16]指出了口腔專科護士在口腔科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管理者要率先轉變觀念,充分了解和關愛護士,提供恰當援助和心理壓力舒緩,啟發和引導護士去自我發現價值、自我激勵,在健康成長的過程中主動為患者優質服務。口腔科管理層要關注口腔專科護士的工作壓力,提高口腔專科護士的薪資和福利待遇、增加晉升和深造的機會以提高急診護士的自尊及社會地位[17]。
3. 小結
口腔專科護士普遍存在職業暴露的危險,包括物理危險因素、化學危險因素、生物危險因素和一定的心理壓力。要應對這些風險,口腔科門診應積極改善診療環境及醫用防護設備、加強口腔門診的規范管理與操作、定期對口腔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管理層與社會對口腔專科護士的關心與認可。
參考文獻
[1] 方靜,陳胡霞,金靜靜,等.南京軍區某醫院口腔科護理人員職業防護的管理[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6,4:186-187,188.
[2] 朱萍兒,黃曉明,蔣曉娟,等.95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397.
[3] 孫鳴婕.口腔專科護士職業安全的影響因素及風險管理進展[J].醫藥前沿,2018,44(4):270-271.
[4] 陶靜.分析口腔科門診護士職業的危險因素及其防護[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2019,6(1):93-94.
[5] 湯井利,湯文善,李偉.口腔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和職業傷害狀況調查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9,12(24):51-53.
[6] 黎雪蘭,陳桂英.89例口腔專科醫院銳器傷職業暴露的回顧性分析及防護對策[J].系統醫學,2018,3(5):147-149.
[7] 劉婷.口腔科護士職業暴露的安全防護[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2019,6(31):2-4.
[8] 學軍,石景森,王林,等.原發性膽囊癌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4,34(2):179-182.
[9] 張俊麗.口腔科護士職業暴露與自我防護[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000(025):249-249.
[10] 王梅,呂艷.口腔專科護士參加護理學繼續教育學習動機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護理,2016,8(5):455-458.
[11] 焦慧勤,陳守會.口腔專科護士離職原因的質性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4):516-518.
[12] 唐愛紅.口腔門診護士職業暴露的原因與防護管理策略分析[J].醫療管理與信息,2019,25:206.
[13] 黃瓊,周蘭.廈門市口腔科護士職業暴露因素調查與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5(3):65-66.
[14] 常琴,吳凱琳.綜合性醫院口腔科門診醫療廢物管理與護士職業防范現狀[J].上海醫藥,2019(22).
[15] 王慧婕,杜青.口腔專業護理人才的培養與使用[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2017,4(14):38-39,41.
[16] 李宛罄,楊瑩,秦彥濤.口腔專科護士在口腔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82-83.
[17] 鄭方萍,徐帶弟,王林俊.組織承諾對護士職業認同感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5):469-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