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桃紅


【摘 ?要】目的:研究調強放射治療對中晚期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響。方法:在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抽取7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放射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調強放射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肺通氣功能指標、肺彌散功能指標。結果:觀察組患者通氣功能指標、肺彌散功能指標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相較于常規放射治療方式,調強放射治療對中晚期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響更為明顯,值得予以運用。
【關鍵詞】調強放射治療;中晚期肺癌;患者;肺功能;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R73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65-01
由于中晚期肺癌患者對手術不耐受,所以在治療該類患者時普遍運用放射治療的方式,這種治療方式也為現階段胸部腫瘤臨床治療中效果較為顯著的一種治療方式。其主要是變化靶區劑量的不均分布,下降靶區內射線照射強度,同時確保劑量的合理分布,讓靶區之中的任意一點均能夠處在合理的劑量情況下,盡可能保護患者的正常組織。然因肺為輻射敏感器官,容易受到腫瘤部位、照射劑量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所以致使放射性肺損傷在當前仍難以有效防范。對此,本文主要研究調強放射治療對中晚期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響,現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中抽取7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32~79歲,平均年齡(57.7±6.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齡33~77歲,平均年齡(56.9±6.5)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放射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調強放射治療,其主要內容體現如下:運用CTT模擬定位,首先確定好腫瘤靶區和所涉及到的器官,向外擴散約7毫米當作靶區,在靶區前后左右逐一擴張約5毫米,上下約擴張10毫米,當做計劃靶區。若存在脊髓組織處在外擴靶區之中,則應適度加以調整[1]。運用同期加量整合技術這一處方,計劃靶區實際劑量約在1.8~2.0Gy/d,5d/周,進行25~30次,患者雙肺肺組織到達10Gy,占據其肺低于40%,肺組織到達至30Gy占患者全肺低于18%[2]。
1.3臨床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肺通氣功能指標。分為肺活量(FVC)、最大呼氣中期流量(MMEF)、1秒用力肺活量(FEV1)、最大通氣量(MVV)四項指標。②觀察兩組患者肺彌散功能指標。分為一氧化碳彌散量、肺泡彌散量二項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討論
調強放射治療方式為治療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一項重要方式,然在運用此方式后,卻難以避免會對患者的肺組織造成一定損傷[3]。在結束調強放射治療后,中晚期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會產生一定變化,肺彌散功能相關數據的變化情況能夠當作間質性肺炎產生的一項敏感指標。在整個治療期間,需多加監測患者肺彌散功能的實際變化情況,以便對患者采取及時的處理措施。
肺彌散功能主要指的是氣體經過肺泡與毛細血管壁加以氣體交換的整個階段,肺彌散功能在于肺泡毛細血管壁的實際厚度,肺泡的面積和血紅蛋白等。其主要機制在于患者在進行調強放射治療之后,毛細血管膜會由于放射性刺激而產生變性,喪失組織功能和結構,致使彌散距離加大,呼吸膜加厚,下降了氣體的彌散速率,也使得肺泡活性物質分泌降低,實施氣體交換時的有效性面積變少,使得通氣血流比值處在失調的狀態中,嚴重下降肺彌散功能。
以往所運用的常規放射治療方式存在劑量偏高的心肺暴露與不均的劑量分布情況,因而難以對于患者產生最佳的治療效果[4]。在運用調強放射治療方式之后,則能夠使劑量分布獲得均勻性,降低心肺劑量,增強放射劑量分布的實際勻稱性,能夠下降肺、以及心等器官的放射劑量及對這些器官的損傷,同時還利于降低各類并發癥的出現概率。
在運用調強放射治療方式后,能夠有效滿足腫瘤床所需要的劑量需求,還利于改變以往的放射治療形式,縮短整個治療時間,節約患者的治療費用,這也利于提高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的依從性。
總之,調強放射治療對中晚期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尤為明顯,能夠改善患者肺通氣功能指標以及肺彌散功能指標,從而對患者產生最為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舒婷,姜仁偉.調強放射治療對中晚期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響研究[J].名醫,2020(02):88.
[2] 徐升,張軍寧,甘廣輝.化療聯合調強放射治療局部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分析[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8,31(08):835-839.
[3] 鄒喜,陳金梅,洪金省,郭飛寶,藍林臻,張緯建.非小細胞肺癌腫瘤體積大小對調強放射治療肺劑量體積參數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42(04):413-418.
[4] 耿旭紅,尹希,梁續飛,楊華,鞏曉紅,郭麗娟.中晚期肺癌患者調強放射治療前后肺功能的變化[J].山東醫藥,2017,57(0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