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暢
摘要: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于1685年,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在我們的概念里巴赫即是“巴洛克”時期的代名詞,他的作品是巴洛克時期宮廷和宗教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音樂——復調音樂。本文筆者將對《二部創意曲》的第七首——e小調二部創意曲的音樂風格和演奏做淺顯分析。
關鍵詞:巴赫;復調音樂;二部創意曲;演奏分析
一、二部創意曲
創意曲是巴赫用來稱呼她為自己的孩子們寫來當作練習用的曲子的名稱,本意在于通過這類樂曲告訴他的孩子們怎樣把一個動機加以有創意的發展,使其最終成為一首完整的作品。巴赫的一生創作了無數作品,單創意曲就寫了30首,包括了二部和三部創意曲。其中二部創意是巴赫比較精巧的作品之一,在演奏時左右手分別有著不同的節奏和旋律,兩手相互配合,主題旋律交替出現。
二、音樂風格
巴赫是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所以,他的音樂帶有巴洛克時期宮廷音樂高貴、莊重并充滿情感的特點。而他所處的時代使它可以接觸到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音樂。本首創意曲有很強的復調性,內容嚴肅、莊重、深刻并且神圣,是巴赫學習了法國,意大利和德國音樂風格后的產物。
三、演奏分析
(一)裝飾音
該首創意曲的寫作中出現了運用了大量的裝飾音,而這些裝飾音的運用也給這部作品帶來不一樣的色彩。
1.短顫音和波音。短顫音和波音的演奏時值較短,在演奏時有一定難度。我們以開篇第一小節出現的短顫音為例,左手開頭雖為完整的一拍,但演奏時我們要將它看成是兩部分來演奏,第一部分是前半拍,第二部分則為后半拍。前半拍由e開始向下彈奏顫音,顫音結束落在e上。在演奏時我們要注意指法的運用,嚴格地按照譜面上標注的指法進行彈奏;波音出現在第二小節第一拍的右手,它與短顫音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由e開始向下彈奏波音,波音結束時落在升d1上。在作品中顫音和波音交替出現,使每個小樂句之間存在細微的變化,從而給人帶來新鮮感。整首創意曲多次出現這兩種節奏型,所以我們要將它視為我們練習的重點。在演奏短顫音和波音時要減少手指與琴鍵的接觸面積,用指尖觸鍵,手臂與手指放松,輕盈的觸鍵,同時要將每個音彈均勻,這樣才能使我們演奏出的顫音不會給人聽覺上以突兀的感覺。
2.長顫音。這首作品的第一個長顫音出現在第七小節中,由第三拍開始的長顫音,演奏時值長達六拍,演奏時由el開始向下彈奏顫音,結束音落在d1上。持續的長顫音為第九小節的重音d2起到了鋪墊情緒的作用,使高聲部旋律在顫音之后達到一個情緒的較高點。
(二)跳音
跳音我們并不陌生,但是對于巴赫音樂中的跳音,卻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我們以該首創意曲第六小節第三拍和第四拍的左手為例,這兩拍的最后四個音標都有跳音符號。如果我們按照傳統意義上跳音的概念來演奏的話,會將E、c、d、D這四個音彈得短促而尖銳,但是在這里我們要把這種跳音更多的用斷奏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其演奏出的音樂時值略長于斷奏又不可超過連奏。
(三)力度
在本首創意曲的譜面上標記著大量的力度標記,其中出現頻率最多的是f,p,mf,eresc以及標記在單個音符上的力度標記>。
巴赫的音樂作品帶有巴洛克時期宮廷音樂和宗教音樂的典型特征,有著嚴謹的對位和復雜的多線條旋律。欣賞巴赫的音樂總能給人以華麗,宏偉的感覺。而我認為,在這其中巴赫樂譜中所出現的演奏力度變化的標記起著極大的作用。試想,如果除去這些力度標記,單純將這些旋律不加修飾地演奏出來的話,即便是樂譜本身有著嚴苛的對位,豐富多變的旋律線,也還是難免會讓人覺得毫無生氣甚至枯燥無味。
力度標記為巴赫的音樂增添了色彩,使音樂本身變得富有生氣。就像在本首創意曲的第一小節中,由右手最先開始在高聲部用較強的力度展開音樂的主題,而左手旋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雖音符與音型大致相同,但由于演奏力度不同,則帶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右手旋律力度不斷增強,第三小節c2的重音標記將整句的情緒推向一個最高點,隨后右手力度慢慢減弱,此時左手的低聲部旋律力度開始增強,開始新一輪的主題旋律演奏。
如此反復,變換給人以聽覺上的沖擊,不讓聽眾有喘息的機會,直至樂曲結束依舊會讓人覺得意猶未盡,但同時卻又讓人覺得這是一場圓滿的收場和落幕,我想這便是音樂中力度變化的魅力。
(四)聲部
巴赫的復調音樂以擁有多條旋律聲部著稱,通常是一條主題旋律在多個聲部中交替出現,并伴有不同的伴奏型。二部創意是其中最為簡單的一種,全曲只由兩個聲部構成,主題旋律在左右手中交替出現。以本首創意曲為例,主題旋律首先出現在第一小節第一拍的后半拍的右手,隨后到第一小節第三拍的后半拍,主題旋律開始在左手出現。到第二小節第一拍的后半拍,主題旋律再次在右手出現。由此往后,旋律聲部以不同的形式和音高交替變幻地出現在左右手中。
(五)曲式
本首創意曲的調性為e小調,本曲的主題僅僅只有半個小節,即從第一小節第一拍的后半拍開始到第三拍結束,此后連續不斷的模仿主題旋律。呈示部是自由對題的卡農式模進加終止式至第七小節結束于G大調。第二部分也運用了主題連續不斷的模進,正、反向模仿并加用了長顫音的襯托,先后經由D大調、b小調、a小調、G大調、e小調至終止。
結語
巴赫的二部創意曲雖然是他眾多復調音樂作品中相對較容易演奏的作品,但是通過其創作及其演奏的分析,能夠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巴赫音樂的風格特點。從而讓我們在以后演奏巴赫其他的作品時,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曲目的創作特點,旋律的走向以及演奏的方式方法。最終達到能夠較為完整地演奏巴赫的音樂作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