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慶彩
教師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總存在一些認知與能力上的不足,面對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該如何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本文將以“班本主題”為載體,通過“三層連環扣”實施模式、“多元分類式”研訓模式和“1+1 交流式”反思模式,來優化班本主題審議,促進教師的自我提升,逐步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
教師在“課程生活化”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認知上和行動上的不足,這些問題亟待解決。而基于園本課程生活化的需要,以“班本”為出發點,每個班級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及實際情況,在園本課程的實施中,找到既適合幼兒又具有班級特色的主題活動。教師有效建構并實施“班本”主題活動,了解“班本”活動實施的正確過程與基本模式,可通過建構幼兒園的“班本”主題課程框架,抓住幼兒身邊的人和物,并將其融入實踐活動中。
班本主題活動中的主題審議,就是請園務組、教研組、教師對主題說明、活動計劃和網絡圖進行思考和商議,尋找出最適合的活動主題方案。
1.初期審議:梳理大框架,指明方向
首先,課程領導小組整理園本框架,確定“愛同伴、愛家人、愛家鄉、愛祖國”的中心版塊,再根據中心版塊確定班級活動內容。主框架的確定,為教師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后期活動的實際操作。
2.中期審議:查看過程動向,隨時“換航”
確定基本方向后,組織教師匯報活動進展,園務組分別從教學活動、實踐活動、呈現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細致分析,全程把控,分析優勢與不足,及時進行指導,確保后期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
3.后期審議:反思活動效果,尋找“特色”
班級匯報結束后我們進行了審議,從中尋找亮點,教師在指導下進行思考,相互交流,為后續活動的開展積累了經驗。后期的審議讓教師們懂得了如何做一名會反思的教師。
1.初期審議:明確中心所在
召開年級組會議,指出具體的中心內容,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確定班本主題,同時,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確定班本主題后,制定網絡圖,明確活動具體開展的方向,為課程后期開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好鋪墊。
2.中期審議:討論實際進展
在活動前對活動安排進行匯報,主要內容包括主題來源、主題的重點思考、課程開展的策略和后期的總結等,邀請園務組旁聽活動,教師提出各自想法,互相尋找問題,對活動計劃再次進行修改。
3.后期審議:聚焦活動過程
活動結束后,在主題墻上將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以圖文形式呈現出來。不斷清晰的活動內容與流程,既促進了教師課程實施能力的提高,也為后期班本主題活動的匯報做好充足的準備。
1.初期審議:調查為先,抓住主軸線
活動來源于幼兒,又回歸幼兒,因此,班本主題生成前教師要進行調查,包括幼兒的興趣點、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內容、能實踐操作的內容等。當清楚這些要素后,再根據主題活動的內容進行主題脈絡的分析與具體設計。
如在設計班本主題活動“我是小園丁”時,我們前期先審議“小園丁”的含義,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小園丁的工作是什么?2.小園丁需要在幼兒園做哪些工作?3.小園丁如何宣傳環保知識?幼兒不斷進行探索,將活動主題細化為:小園丁的工作、小園丁怎么做、小小宣傳員三部分,再結合自身經驗、教師的調查結果開展主題活動。
2)臨大堤坡腳一側,燃氣、電力等管線的井蓋標高,需要高于計算的堤防蓋重標高,而這些井蓋通常位于人行道上,與道路設計標高基本一致,因此,道路標高在規劃階段就應該考慮此因素,若規劃標高低于此標高,建議在設計階段進行調高。
2.中期審議:提出問題,細討關鍵點
教師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往往發現不了自己的問題,可以通過互動幫助他們及時發現問題,并找出活動重點。需要聚焦的問題如下:在活動實施過程中的思考;是否有效達成預期目標;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如何;在后期的活動開展中,教師該如何針對問題進行調整,有效開展后期的活動等。教師在與同伴的互動交往中不斷升華自己的想法,在相互提問后進行進一步的思考。
3.后期審議:成果呈現,做到一體化
后期要整理活動資料,理清活動環節和操作環節。最重要的是對主題的中心內容進行反思,進行班本主題匯報。教師間相互學習與答疑,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不斷提升自己對班本主題的思考與實施能力。
根據教師的工作時間長短將教師分為青年教師和經驗型教師兩種,分組開展教研活動。首先,教師根據活動主題進行思考,從幼兒的生活出發,設計教案,并進行評比,此環節可以提升教師的教案設計能力。隨后,根據教案內容評選出優秀教案,再進行第二輪的說課環節。最后,教師分小隊進行展示活動。多次的分析磨課,幫助教師有效地展示了課堂效果。
我們開展的“社會核心經驗教研活動”,先根據教師的經驗將教師分為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由組長帶頭多次進行分析、磨課、試教等流程;再進行教案設計、教案的設計交流、多次試教、展示課匯報及活動匯報等環節,認真完成組長分配的任務。通過這樣的活動,大大提升教師的教案活動設計和展示等多方面的能力。
如我們開展的“多領域磨課教研”活動,就結合了園本特色,根據教師的意愿及特長進行甄選,合理分配任務,讓教師以“體驗+反思”的狀態進行活動,教師結合自己的心得體驗進行匯報,提升了活動組織能力。
班本主題結束后,應進行班本主題匯報活動。匯報中,教師們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學習優秀的內容與方法。同時,邀請園務領導旁聽和評價,有針對性地提出亮點與改進之處,指引班本主題實施的方向,提高教師的實施能力。
在班本主題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關注到很多有價值的點。如何對有價值的點加以利用呢?可以“課程故事”為切入點,將課程的開展過程撰寫成故事,并進行分享,引發其他教師的思考。這是一種互相學習的方式,讓教師在學習和借鑒中不斷反思,不斷提升對班本課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