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仙,張文英,周兆蘭,盛萍娟
(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 普三科,云南 昭通 657000)
腔內修復術是目前治療患有胸腹主動脈瘤患者常用治療方法之一,對患者進行腔內修復時,存在一定風險,為提高手術安全性,降低患者術前、術中、術后不良反應,需對患者采取相關手術護理[1]。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患有胸腹主動脈瘤患者,對其采用腔內修復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后,分析其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其中,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在本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隨機對64例患有胸腹主動脈瘤患者進行研究,將其分為對比組和為觀察組(n=32),并分別進行常規護理和腔內修復術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其中,觀察組男22例,女10例,平均(58.34±7.54)歲;觀察組男23例,女9例,平均(58.94±6.59)歲。可以進行對比(P>0.05)。排除標準:①排除患有其他嚴重并發癥的患者;②排除凝血功能異常患者;③排除精神異常患者。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胸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手術前均對患者進行相關生命指標測定,并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通過患者影像學資料,將患者一側的股動脈切開,在DSA透視下,將支架通過輸送器輸送到患者患處,使其與造影結果相互吻合,與胸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無誤后,縫合切口。
1.2.2 護理方法:對比組患者采取術后常規護理,觀察患者術后切口恢復情況,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相關自護措施,監控患者指標,對患者進行抗感染護理。對觀察組患者在對比組患者的護理基礎上進行圍術期護理,護理包括術前、術中和術后護理。①術前護理: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及其家屬辦理相關入院手續,使患者及其家屬盡快適應醫院環境,由于患者患病后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治療效果、配合度較低,為提高患者治療依從度,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知識宣教,通過與患者面對面交流,了解患者內心疑惑,解答患者內容顧慮,對患者進行積極心理暗示,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知識宣教,告知患者相關護理措施和治療方法,提高患者對自身發病機制和手術流程認識,提高患者配合度[2]。同時在術前,虛啊搖對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進行檢測,對符合相關手術要求的患者進行術前檢查,并派遣專門的手術室護士到病房對患者進行手術相關流程介紹,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相關的手術注意事項和術前藥物護理、飲食護理,避免患者的身體各項指標不符合手術規定指標,使得手術延期。②術中護理:患者在進行手術時,護理人員需對手術環境進行有效調節,調整手術室溫度和濕度,使患者在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下進行手術,并對患者進行相關的防寒保暖護理,防止患者在手術期間出現打寒戰等詳細。手術過程中,為有效提高患者舒適度,手術室護理人員還需要對患者的手術體位進行調節,幫助患者調整一個舒適的手術體位,并方便醫生進行手術,同時介紹相關護理流程,對患者進行手術安慰和鼓勵,給予患者治療信心,檢查相關手術儀器,對患者進行麻醉護理,嚴密觀察患者麻醉后的表現,防止患者出現麻醉并發癥,例如寒戰、抽搐等癥狀。同時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嚴密檢測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對患者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量等進行嚴密監測,防止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血壓突然升高或者降低、心率過速或者過緩等現象,并對發生異常現象的患者及時通知主治醫生做好相關的防護和治療措施,必要時進行相應的輸血治療和急救。另外,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還需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護理,協助醫生完成相關的手術,正確、快速拿放相關手術器械,并在術后檢查和清點手術器械,防止出現遺漏,并做好相關的消毒工作[3];③術后護理:患者手術之后,需要對患者進行相關護理,使患者保持靜養,并對患者的生命各項指標進行監測,使患者的不良反應得到有效控制,對患者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進行預防,針對出現下肢動脈栓塞并發癥患者需要對患者的下肢進行按摩,并通過熱敷等方式刺激和活化患者的血管,避免出現下肢動脈栓塞現象,針對出現腎功能不全癥狀患者需要給予患者相關的藥物護理,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對患者的排尿等情況進行嚴密監測,對出現消化道應激性潰瘍患者,需要對患者進行飲食干預,使患者食用清淡食物,避免患者暴飲暴食,及時補充體內必需的能量和蛋白質等,并對患者進行一定的運動干預[4]。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治療情況。顯效:患者通過護理,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無不良反應,手術效率明顯提高;有效:患者通過護理,臨床癥狀基本得到控制,幾乎無不良反應,手術效率基本提高;無效:上述無改善。不良反應發生率:主要觀察患者下肢動脈栓塞情況、腎功能不全情況、消化道應激性潰瘍以及患者出血情況。治療情況通過記錄對比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將數據納入SPSS 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率。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效率93.75%(30/32),對比組患者護理效率為75.00%(24/32),統計具有差異,其中,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率[n(%)]
2.2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9.38%(3/32),對比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28.13%(9/32),其中,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n(%)]
2.3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情況。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要優于對比組,其中,具體數據如表3所示。
表3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情況(±s)

表3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情況(±s)
?
胸腹主動脈瘤主要指同時累及胸腔段、腹腔段以及侵犯到腎動脈以上的腹主動脈瘤等,如治療不及時會發生致死性動脈瘤破裂,主要病因與脈硬化囊性壞死、黏液變性、感染等因素有關。該疾病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血管疾病,危害較大,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胸腹主動脈永久或者局限擴張[4]。
胸腹主動脈瘤常采用腔內修復術進行治療,通過治療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發病率和致死率。為提高患者治療效率,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能使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得到具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其中,術前護理主要通過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環境護理、心理護理、知識宣教等,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信賴度,降低護患糾紛,同時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對疾病和治療認知度;術中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手術環境,降低患者術中緊張感,使患者能夠順利進行手術;術后護理能夠有效監控患者各項指標,使患者的創面得到有效康復,降低患者各項不良反應[5]。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相關數據表明,患者通過圍術期護理相比于常規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率,降低患者不良反應(P<0.05)。
綜上所述,針對患有胸腹主動脈瘤患者,對其采用腔內修復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后,能夠使患者在手術前、中、后期得到有效護理和治療,提高患者手術效率,降低患者不良反應。因此,該護理方法值得在醫學中推廣和使用,提升對該部分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幫助患者盡快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