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各種非遺保護和開發問題成為社會熱點。木雕藝術作為非遺保護和開發的重點領域,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發展成為當下最值得探討的話題。眾所周知,數字化是把雙刃劍,既可以促進木雕藝術的進步,又可以促使藝術發展的形成,所以要取其優點助力木雕藝術的保護和開發工作。鑒于此,現就數字化時代下木雕非遺的保護和開發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對木雕非遺保護和開發的方向提出建議。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圖分類號] J322? ? ? ? ? ? [文章標志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0)2-0108-02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劉麗琴.數字化時代下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J].天工,2020(2):108-109.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藝術歷史長河中的精粹,是我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中包含特色的中國價值、思維價值和想象文化意識,是民族文化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延伸。因此,非遺的保護和開發符合國家文化戰略建設的要求,是受非遺法保護的重要文化活動。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進步,非遺保護和開發的手段也變得更多,將這些技術應用在木雕藝術保護和開發的過程中意義非常深遠。所以,做好木雕藝術在數字化時代的保護和開發非常具有現實價值。
一、數字化時代木雕非遺保護和開發的主要內容
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木雕非遺保護和開發工作任務繁瑣,但首先應明確的就是木雕非遺保護和開發的主要內容。非遺保護和開發的核心就是藝術形式和其他難以物化的實踐活動以及不斷豐富的藝術知識體系和藝術技能。再者,非遺保護開發還有一些技藝工具和活動實物。木雕非遺保護和開發就是將木雕藝術相關的知識體系和主題技法進行全面的創新,這個知識體系包含主題選擇、隱喻、雕刻流程、技法等各種形式在時代中的變化。所以,木雕藝術保護和開發的主要內容其實就是代代相傳的環境因素和時代因素,以及有助于隱藏木雕文化的特色、結構設計和雕刻技法等。即使處在數字化時代下,但木雕非遺保護和開發的最終目標還是較難達到。所以,如何讓數字化適應木雕非遺的保護和開發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一件事。
二、數字化背景下木雕非遺保護和開發的發展方向
(一)利用數字化技術保護木雕非遺的真實和原生態
保護木雕非遺,需要充分利用數字化的技術優勢。首先,要重視基礎性的木雕保護,成立專門的保護研究機構、木雕保護協會、博物館等,培養木雕非遺保護的傳承人,對優秀的木雕非遺館藏保護,做好木雕藝術的保護工作。其次,要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的存儲和傳播優勢。木雕和平面藝術的保護不一樣,其原始資料的搜集和保存不僅需要對木雕圖案和圖像進行整理,還需要利用數字化的三維掃描技術對影像進行保存,讓整個木雕作品的三維造型盡量還原。最后,木雕藝術的創作有非常細致的工序,其中的視頻雕刻技法是很好的雕刻學習資源以及文化保護內容。這些都需要靠數字化技術完成。數字化技術可以記錄木雕的文化傳統和歷史事件,對不同時期的文化場景進行再現,對其他時期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特征進行保真。所以,木雕原始資料的數字化為木雕非遺的傳承、展示和傳播創造了信息化的條件,讓木雕非遺的信息傳遞和數字多媒體的傳播變得更加方便。而且這種實時的傳播還可以讓木雕藝術的展覽變得全球化,為藝術傳播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條件。
(二)利用數字化技術做好木雕非遺的傳承和創新
將技術的影響和藝術的發展結合起來,讓木雕藝術的三維設計、輸出加工技術等走向成熟。這些技術的成熟讓木雕工藝的制作效率提升,讓木雕造型設計和圖案設計的創新變得更加便捷。不僅如此,數字化的視頻采集技術和三維掃描技術也在木雕非遺保護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木雕沒有雕刻機,所以對木雕工藝的保護和開發不夠成熟。但有了數字化技術后可以將人腦中關于木雕設計和創作表現出來,實現人腦和電腦的有機統一,然后做好非遺保護和開發的傳承。對木雕非遺保護和開發要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的長處,利用數字化的軟件和工具將文化創意產業的形式和內容表現出來,然后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創作培養基礎和創意源。
(三)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木雕非遺的保護和開發
要想做好木雕非遺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就要對數字化技術不斷深入。木雕藝術的發展是坎坷的,是跟隨時代進步的,木雕藝術的再設計和創新讓其發揚光大的道路變得艱難。按照當前的木雕技藝發展,數字化技術讓工藝流程從設計、修光和油漆等步驟變得信息化,讓取料等其他工序也變得更加流暢。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數字化的雕刻機已經全面介入到木雕工藝的設計和生產中。例如,在傳統的木雕工藝中平雕的圖案直接復印到原料上,然后根據雕刻者自身的理解進行設計和加工。雖然這些和木雕本身的設計初衷有一些差別,但利用數字化的輔助技術設計的三維模擬效果才能充分地展示出來,然后通過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將這種偏差減少到最小。雖然目前的數字技術還不夠完善,不能完全符合木雕藝術家和從業者的技藝和文化需求,但只要技術不斷地更新,木雕非遺保護和開發的方式就會更加優化。
總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個國家、民族身份識別的重要文化表現,是全人類文化發展的智慧結晶,也是全世界文化發展多樣性的重要表現。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非遺保護開發的手段多樣。數字化技術不僅推動了木雕非遺保護工作,還加速了木雕產業的進步。雖然可能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但結合新技術還可以保護非遺的藝術精髓。數字化時代的非遺保護和開發方法還需不斷創新,我們只有做好思辨認識,才能充分利用數字化保護和開發好木雕非遺。
參考文獻:
[1]孫茜.傳統手工藝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播:以東陽木雕為例[J]. 設計藝術研究,2017(3):95-98.
[2]吳群,謝婭婷.模因視角下東陽木雕非遺文化傳播研究[J]. 裝飾,2015(6):134-135.
[3]許海峰,王菊雅,樊超,等.東陽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路徑與提升策略[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1).
[作者簡介]
劉麗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泉州市第六層次高級人才,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惠安雕刻研究會會員,泉州市臺商投資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雕(泉州張坂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鄭家木雕的第五代傳承人。
所創作品多次獲獎,如2011年參加第四屆中國(南寧)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作品《東方神韻》榮獲金獎,2016年參加第十一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作品《東方維納斯》榮獲金獎,2017年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海峽工藝優秀作品獎”作品《海絲麗影》榮獲金獎,2018年作品《惠安女》榮獲第三屆中國(濰坊)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等。
(編輯:溫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