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鑫 沈強


摘 要:隨著全球創業經濟的興起,創業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問題越來越得到重視,而創業企業績效影響因素成為創業研究領域中最為關注的研究問題。為此,本文對創業企業績效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主要從創業者及團隊、資源、戰略和行業結構四個維度進行了歸納,并對各維度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分析。通過以上回顧和總結,不僅對創業企業績效的研究現狀有了一個更全面系統地把握,同時對未來的研究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脈絡和方向。
關鍵詞:創業企業? 績效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9(a)--04
隨著全球創業經濟的興起,創業研究越來越得到理論界與實踐界的重視。隨著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提出,意味著創業與創新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從統計數據上來看,創業是個失敗率非常高的經濟行為,如何有效提高創業企業績效成為非常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實際上對創業企業績效的相關研究已獲得了不少成果,尤其是在基于傳統創業者特征研究成果的基礎上,Sandberg & Hofer(1987)從行業結構、戰略理論視角出發,將創業企業績效研究模型進行拓展,使得研究有了更大的突破,在此基礎上延伸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因此本文將聚焦于創業企業績效影響因素進行綜述,最后在總結的基礎上,并對未來研究方向進行前瞻性的展望。
1 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因素
早期的學者認為創業企業的績效僅僅是由創業者來決定的,研究主要關注創業者的背景特征和心理特征(Hambrick,1984;McCleland,1986)。
Sandberg & Hofer(1987)率先利用實證研究,通過對風險資本家作深入訪談的方式,一共獲得了17份創業企業的商業計劃書,深入剖析之后得出一個新的關于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因素模型:NVP= f(IS*S,IS,S)。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創業企業績效研究的焦點由單一影響因素轉向多影響因素。通過梳理國內外文獻,本文歸納出四個影響創業企業績效的主要因素:創業者及團隊、資源、戰略、行業結構。
1.1 創業者及團隊
研究者主要從創業者個人、團隊、社會網絡三個角度來詮釋創業者及團隊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如表1所示。
首先,創業者個人層面的研究者認為創業者的某些性格特征(如積極主動性、武斷、自信、激情、風險容忍度等)有利于創業企業的成功(McCleland,1986;Baum等,2001)。
Chrisman等(1998)認為創業企業的資源、所處行業、戰略抉擇(Zahra,2006)、組織結構受創業企業的能力、技能和經驗的影響,尤其是創業者的特殊能力,如行業技能、技術技能(Baum等,2001)以及同一行業的工作經驗(Colombo等,2005;Cassar,2014)對績效產生更為直接的影響;但創業者的教育水平沒有獲得一致性的結果,Colombo等(2005)、Chrisman等(2012)得出接受過經濟管理、科技領域、創業課程的教育有利于企業的績效,而楊浩等(2015)實證結果沒有獲得支持。創業者的不同動機、意圖會導致企業的增長速度不同(Zahra,2006)。
其次,大多學者得出創業團隊的完整性(Timmons,2002)和異質性(Hambrick,1984;賀小剛等,2008;張玉利,2003;Ensley,2014)對創業企業的績效顯示出正相關關系。團隊的經驗(如職業經驗、市場經驗等)有利于企業的增長(Mcgee等,1995;楊俊,2010)。團隊的教育水平對企業的績效產生顯著影響(Hambrick,1984;楊浩等,2015)。國內學者賀小剛等(2008)研究發現團隊的抱負水平和決策能力(Zhao,2012)對績效存在穩健的正向關系。
最后, Lechler(2001)、肖鵬(2018)等研究表明,溝通質量、關系質量、友情可以減少戰略決策時的沖突,社會網絡研究者Semrau(2012)、任勝剛(2018)認為網絡聚合的優勢在于網絡內部成員的信任和交流都很高時,有助于行為的一致性,從而會產生更高質量的決策。
1.2 資源
本文主要從創業企業內外部獲取的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兩個角度來對文獻進行回顧,如表2所示。
首先,創業企業的有形資源對企業的生存產生積極影響(Chrisman等,1998)。對于創業企業而言,提供足夠促進企業增長的資金是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Timmons,2002;Breuer,2018)。資金和人才的不足會抑制企業的發展甚至導致企業消亡(Westhead等,1997;Haber,2007),但資金過量會使創業者的心態容量發生變化,創業的勇氣和對風險的承受力隨力度會減弱(牟先泉,2007)。
Preffer等(1978)指出企業無法從組織內部獲取全部必需資源,必須依賴外部環境的提供,因此風險投資在創業企業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Breuer等,2018;Timmons,2002)。企業成立之初,資源匱乏,需要良好的交通、地理位置等來配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Grande等,2011)。
其次,創業企業的無形資源對創業企業的成功產生直接的影響(Chrisman等,1998),如文化、品牌(林嵩等,2004)、政策(王春艷等,2016)、信息、技術(Preffer,1978)等;同時無形資源更有可能讓企業獲取可持續競爭優勢和差異化能力(Barney,1991)。
1.3 戰略
戰略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主要聚焦在公司戰略和競爭戰略上,如表3所示。
首先,Porter(1986)提出了競爭戰略對企業追求持久的絕對競爭優勢有重大作用。Sandberg & Hofer(1987)率先比較了廣泛戰略和聚焦戰略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但戰略的有效性也取決于行業演變的階段。
之后McDougall(1994)、McGee等(1995)擴充了競爭戰略中的變量,如基于創新和質量的差異化、技術和市場差異化等,但三種競爭戰略對創業企業績效影響程度沒有達成一致性。
其次,從經營戰略來看,在創業早期,經營戰略要解決如何獲取和利用資源(Chrisman等,1998)。Jain(1999)研究表明管理所有權的保留讓創業企業的管理人員追求更高的創新;張玉利(2003)提出重視創新(Berthon,1999;Edelman,2005)、合作(Zahra,2006;李良成等,2007)、定位(Teal等,2003)和管理規范化等可以促進創業企業的成長。
Ebben等(2005)研究表明創業企業使用一種戰略產生的績效優于使用兩種戰略(主要是受限于資源),但哪種戰略更佳并未得到實證結果。
1.4 行業結構
Chrisman等(1998)指出行業結構對創業企業的生存、成功分別產生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本文將行業結構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劃分為結構特征和環境,如表4所示。
首先,Teal等(2003)研究指出行業類別不同,創業企業績效不同;且與行業階段也相關,但結果尚未一致,如Sandberg & Hofer(1987)研究表明在行業成長階段會獲得更大的成功、Robinson等(1999)認為在行業的早期進入能獲得高水平的績效等;但企業在高增長行業中會更關注專利所有權和其他專有知識(McDougall,1994)。
研究表明行業集中度、行業壁壘對創業企業績效無影響(Robinson等,1999;Jain,1999)。產品差異化程度并未對創業企業績效產生影響(Kunkel,1991;Robinson等,1999)。
其次,有部分學者將創業企業所處的行業結構等同于環境,研究結果表明動態性(Stuart等,1987;Shirokova等,2010;張映紅,2008)、敵對性(Zahra,2006)、異質性、復雜性(Baum等,2001)不利于企業的成長;而穩定、優質、寬容的環境通過影響戰略而間接地影響企業的績效(Baum等,2001)。
2 結語
本文重點梳理了創業企業績效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文獻,發現已有文獻在Sandberg(1987)的研究基礎上已做了大量拓展性和豐富性的工作,基于這些研究成果,我們歸納了“創業者及團隊、資源、戰略、行業結構”四個最有影響力的理論維度,同時每個理論維度又可以細分解成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層次又有眾多的理論概念或研究變量。
基于以上綜述,我們對創業企業績效影響因素的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有了一個更好的理解。現有的研究不僅讓我們在單個理論視角上有了不斷深入和全面地認知,同時也開始讓我們知道在理論融合與整合的基礎上來考察創業企業績效影響因素更具研究價值。
隨著每個理論視角產生的大量理論概念與研究變量,不同理論視角之間的融合與整合的潛力將更加具有可拓展性,特別是對相應理論變量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創業績效的影響,未來有很多研究工作可以做,并且在此基礎上還有可能提出一些創新的理論視角。
參考文獻
賀小剛,沈瑜.創業型企業的成長:基于企業家團隊資本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8(01).
肖鵬,周揚心悅,劉景東,等.社會網絡、關系質量與新創企業成長關系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8, 35(18).
楊俊,田莉,張玉利,等.創新還是模仿:創業團隊經驗異質性與沖突特征的角色[J].管理世界,2010(03).
Baum J R, Locke E A, Smith K G.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venture growt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44(02).
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01).
Chrisman J J, Bauerschmidt A, Hofer C W. The determinant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An extended model[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8, 23(01).
Hambrick D C, Mason P A.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4, 9(02).
McDougall P P, Covin J G, Robinson Jr R B, et al. The effects of industry growth and strategic breadth on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and strategy cont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15(07).
McGee J E, Dowling M J, Meggison W L.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Business Strategy and Managerial Experie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5(16).
Sandberg W R, Hofer C W. Improving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strategy,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entrepreneur[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87, 2(01).
Stuart R, Abetti P A. Start-up ventures: Towards the prediction of initial succ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87, 2(03).
Timmons, J.A. 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for 21 Century[M]. Illinois: Irwin,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