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露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雙重革新,使得互聯網技術為企業帶來新的管理模式——眾包模式。眾包模式依托于互聯網平臺,作為一種重要的創新模式受到各界廣泛關注。本文基于分析“眾包模式”的產生機理,結合我國“眾包模式”發展現狀,提出該種模式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的創新點與應用效果評價,旨在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眾包模式? 企業管理?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9(a)--02
“眾包模式”是指企業或機構將原本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在自由自愿的基礎上外包給非特定、大型的大眾網絡的一種做法。事實上,“眾包模式”概念的提出源于社會對企業創新模式的反思。“眾包模式”借助互聯網技術與群體智慧,高效結合企業內部資源與外部信息,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與質量,節約各項資源及成本,對企業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1 “眾包模式”的產生機理
1.1 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發展
“眾包模式”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是“網民”,因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以及協作式社交媒體的日益壯大,人們可隨時進行知識共享,互聯網逐漸呈現出大眾社會媒體形態。在“眾包模式”下,網民在其中扮演著生產型消費者的創新媒介角色。也正因為網絡中個體的差異性以及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互聯網時代的“眾包”有了真正的意義。數據顯示,全球網民數量早在2015年底就突破32億,至今仍持續增加,很大程度上為“眾包模式”提供了豐富、持續、穩定的人力資源支撐以及優質的平臺,最終為企業所用[1]。
1.2 消費者需求與意識的轉變
新時代消費者多呈現差異化、個性化以及多樣化的特點,為“眾包模式”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市場條件。消費者在產品的選擇上不僅注重質量和服務,還更加追求其中蘊含的個性化因素,而“眾包模式”的出現恰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贏得了其話語權。此外,我國教育水平、自動化生產水平提升解放了勞動力,使更多用戶有閑暇時間參與到社會化大生產中。作為消費者,為了獲取更佳的服務體驗,愿意且期待能夠控制可接受的產品或服務。消費者最了解自身需求,企業若能夠有效地運用其智慧,使其參與到產品的創新研發過程中,則有利于企業制造出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產品和服務,同時消費者也能通過此舉獲得成就感。
1.3 企業創新與市場競爭的需求
針對企業管理模式創新問題,傳統的封閉式和半開放式創新模式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消費者觀念的轉變,已難以滿足企業管理發展的需求。而“眾包”這一創新型管理模式為企業傳統管理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企業在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需要依靠強大的創新能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而“眾包模式”擁有豐富的外部智力資源,克服了企業存在的內生惰性和有限的智力資本,可視為開放式創新模式范疇內資源的內向整合,改變了傳統企業的研發路徑,轉變為完全開放的創新模式,企業對“眾包模式”的需求直接推進了其發展。
2 “眾包模式”對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啟示
2.1 “眾包模式”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優勢
互聯網在我國較高的覆蓋率為“眾包模式”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能夠使企業催生新的生產模式,只需要付出較低成本的就能提升生產效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眾包模式”能夠打破企業傳統管理邊界。在“眾包模式”的影響下,社會群眾貢獻了集體智慧,打破了各行各業的專家長期占據壟斷產品設計以及發行的統治地位和諸多領域的生產組織方式[2]。
二是“眾包模式”下企業預算大大減低。企業在管理方面通常需要花費較高的費用,容易導致項目產品研發方面資金的短缺,不利于產品的創新生產。在眾包模式下,企業可以散布任務,既能得到來自社會大眾提供的優秀方案,且不需要支付高昂的報酬。此外,參與產品設計以及生產的群眾是建立在對產品感興趣且能夠控制的基礎上,因此該群體也是產品忠實的消費者,企業無需過多擔心產品市場銷售情況,能夠節約部分市場推廣費用。
三是“眾包模式”轉變了傳統管理模式。“眾包模式”符合現代企業與用戶共同建立、經營、擁有新的商業生態的發展需求,是傳統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革新。最大程度地貼合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是企業生產的關鍵目標,需要全面、準確地掌握消費者行為習慣以及消費偏好,而“眾包模式”恰好是公眾意志的集中體現。企業能夠通過該途徑及時有效地獲取所需信息,避免出現信息不對稱情況,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同時,有利于企業垂直管理的組織結構呈現扁平化特點,提高企業整體生產經營效率,降低創新所需成本。
以亞馬遜“眾包模式”為例,早在2016年,亞馬遜采用“按照需求模式”開展眾包物流配送業務,建立了眾包購物模式并利用眾包優化物流服務,為零售企業線上發展的物流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模式[3]。顯著提升了其服務水平,強化供應鏈控制能力,尤其值得零售企業借鑒。
2.2 “眾包模式”對企業人力資源的影響
分享經濟主要是指借助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技術,以使用權為主體特征,為滿足多樣化需求,將海量以及分散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一種經濟活動。“眾包模式”是分享經濟重要組成形式,對人力資源影響巨大。作為人力資源“眾包模式”的延伸,“長尾理論”同樣適用[4]。通常情況下,人力資源外包能夠提供企業更好地服務,往往需要收取較高的費用,尤其對于中心企業而言,自身人力培養能力與吸引力呈現弱勢,采取人力資源外包模式不僅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消耗大量人力管理成本。
基于此,企業選用人力資源“眾包模式”,則可以借助互聯網整合信息資源,發揮自由職業者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真正地解決管理難題。企業基于互聯網人力資源眾包模式,可作出以下設計:(1)有效整合并分解眾包任務。這也是人力資源眾包的前提。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人力資源職能定位,細分人力資源管理任務。(2)建設眾包人才庫。企業人力資源眾包任務量較為龐大,根據接包者知識體系以及技能專長等特點,通過威客地圖收集信息構建人才數據庫,并借助數據挖掘技術,有利于提升眾包效率以及科學性。(3)構建眾包方案評價體系,有利于維持人力資源“眾包模式”的良性運轉。可以結合自身條件、作品需求兩方面作為切入點,并以此作為參考評價,導入第三方監督評價機構,保障分包模式的公平性。
2.3 眾包模式的創新性應用
企業各部門、企業與企業之間因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得到了密切聯系,呈現出企業網絡化狀態,逐漸形成企業網絡化合作。該種形式能夠有效開闊企業視野,更新員工思想觀念,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企業應明確網絡化影響,并結合自身發展方向和需求加以分析,積極應用“眾包模式”,構建適合本企業的現代企業網絡化管理模式。一方面,企業內部應用“眾包模式”,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并以協同合作的方式開發新的市場與銷售渠道,能夠促進與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員工主動且樂于發表自身觀點,提出改進產品、優化產品銷售等相關意見。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外部的互聯網眾包平臺,使得自愿參與眾包任務的群眾體驗到成就感以及分享的樂趣,實現了個人價值。而企業則以更為低廉的成本獲得高質量任務,同時提升了企業整體效率,雙方形成了共贏局面。因此企業可以搭建眾包云平臺,并加強對平臺的監督管理,以此發揮“眾包模式”應用的價值。
考慮到“眾包模式”下新產品信息類型具有差異性,通常情況,企業應用“眾包模式”運作需要經過以下流程。企業登錄眾包平臺發布任務并制定獎金,按照獲勝者方案對產品進行設計、生產并送往市場銷售、設計者積極購買產品并共享給一般用戶,進而影響市場需求。假設不考慮零售商環節,只考慮企業與市場兩級供應鏈,且營銷只針對眾包參與者和一般用戶,企業應用“眾包模式”進行營銷創新,多以開展眾包競賽形式為主,即通過懸賞方式為任務獲勝者一次性提供獎金。
企業需求滿足Q=a-bp(a>0,b>0),即 n+n^ =(a-bp(/1+μ),其中a為需求總量,b為價格敏感系數。 在此基礎上,針對企業團購營銷、推薦營銷、預購營銷模式可根據公式定理推斷出實現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營銷策略。
2.4 “眾包模式”應用效果評價
以某企業為例,運用多層綜合評價的形式,對“眾包模式”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根據統計分析,企業眾包管理平臺實際應用情況良好,綜合各因素可以得出,對社會群眾而言,更為重要的是發包方企業的發布項目以及企業的信用狀況。現階段,承包方積極參與眾包項目的關鍵因素是得到一定的獎勵,企業能否依照承諾付款或提供獎金的高低是其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而平臺內容的更新速度以及平臺的活躍度也是繼上述原因之外,參與者重點關注的問題。對于企業而言,則更看重參與眾包群眾的綜合實力,包括受教育程度等,最終由接包者提交方案的質量呈現。基于此,建議企業多加斟酌酬金的高低,并致力于維護企業誠信和商譽,同時完善平臺建設,提升其易用性。建議參與者不斷提升個人能力,提高方案質量,有利于得到新的任務。
3 結語
“眾包模式”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能夠有效地激發企業發展潛能。在運用“眾包模式”時,企業應積極促進自身信息化發展,建立互聯網思維;重視消費者需求,深挖網絡資源,使資源合理化配置;不斷規范并完善企業互聯網“眾包模式”等,通過不斷探索創新,最大程度地發揮眾包模式的優勢。
參考文獻
郝琳娜.共享經濟下基于眾包模式信息共享的企業營銷創新策略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8,18(04).
周劍鋒.基于共享經濟的零售業眾包模式發展分析——以亞馬遜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18(06).
高芳圓.分享經濟時代下基于互聯網的人力資源眾包模式探討[J].當代經濟,2017(35).
鄔舒欣.眾包模式下問題解決者的創造力激勵措施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