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平

摘 要:全域旅游已成為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上猶縣旅游產業已有較好的基礎,但存在產品競爭力不強、產業融合不深等問題。本文基于全域旅游要求,提出打造核心增長點、完善產業體系等措施促進旅游產業升級。
關鍵詞:全域旅游? 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9(a)--02
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需求和出游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傳統的旅游發展模式難以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2015年我國啟動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并分兩批在500個縣(市、區)進行試點,為發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在此背景下,如何實現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已成為各地關注的焦點。
1 上猶縣旅游資源總體概況
上猶縣位于江西省西南邊陲,贛州市西部,東鄰南康、南毗崇義、西接湖南桂東、北毗遂川,距贛州市區45公里,距贛州黃金機場、贛州高鐵西站僅半個小時車程;到深圳、廣州、廈門等沿海發達城市僅400多公里,是承接“珠三角”和“閩三角”的中間站。
旅游資源稟賦和獨特的旅游資源品質是一個區域發展旅游的重要基石。上猶縣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資源豐富,資源品質高。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1.5%,境內分布各類型旅游資源200多處,屬于全國縣級旅游資源豐富地區。其中人文旅游資源50處,包括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舊居,上寨紅軍醫院舊址,大石門紅軍標語群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生活戰斗留下的紅色革命遺址;有國家“一五”計劃重點工程、我國自行研發的第一座空腹重力壩——上猶江水力發電廠;有我國南方林區唯一保存完好、被譽為“世界旅游珍品”的窄軌小鐵路;有被稱為世界客家文化精萃,我國遠古大型民間燈彩“九獅拜象”;有中華客家民系宗氏文理“門楣文化”。自然旅游資源116處,包括國家森林公園、江西省風景名勝區—— “陡水湖”,以靜謐的湖水、珍貴的樹木、清幽的湖灣而享譽省內外;有國家森林公園五指峰,以奇特的地貌、雄險的山石、瑰麗的日出、爛漫的山花和2.45萬公頃的原始森林成為江南勝景之一。目前,上猶境內擁有五指峰、陽明湖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一個省級濕地公園。
2 上猶縣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為了加快推進旅游產業的發展,上猶縣先后出臺《上猶縣旅游產業扶持政策規定(試行)》《上猶縣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充分調動各界參與旅游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旅游產業作用逐步凸顯。
2.1 旅游產業規模逐年增長
自“旅游興縣”目標提出,上猶縣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旅游產業呈現出良好態勢;特別是近5年來,上猶縣緊扣全域旅游發展目標,旅游產業正步入快速發展軌道,如表1所示。
2.2 旅游產品較為豐富
旅游產品是產業發展的核心。上猶打造了“一幅油畫、一條生態魚、一塊觀賞石、一杯綠茶、一列森林小火車、一泓溫泉”六張旅游名片,形成了“春賞花、秋賞葉、夏漂流、冬泡泉”四季分明的旅游產品,初步形成了濱水度假、高山探險、戶外露營、觀光農業四大主題的全域旅游產品體系。截至目前,已建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陽明湖景區);國家3A級旅游景區1個(柏水寨景區);4A級鄉村旅游點2家(梅水園村、柏水寨),建成運營了五指峰漂流、大金山漂流、陽明湖水上樂園、印象客家歡樂水世界4個漂流嬉水項目和贛南森林小火車、花溪谷、南湖帆船基地等休閑觀光景點景區。
2.3 旅游品牌有所提升
品牌是產業發展的競爭力。上猶縣強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和推介,大力舉辦各類節慶營銷活動,逐步形成中國路亞黃金聯賽摩托車旅游文化節、向日葵文化旅游節、龍蝦啤酒節、龍舟賽、漂流嬉水節、職業釣魚拉力賽、自行車賽、千人露營大會、向日葵文化節、路亞水上嘉年華、賞楓節等16個節慶活動品牌。先后獲得了“中國生態休閑旅游名縣”“中國文化旅游最具影響力百強縣”“中國天然氧吧”“中國候鳥旅居小城”“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中國低碳旅游示范縣”等榮譽。
2.4 旅游配套設施較為完善
配套設施是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猶縣實施了五指峰旅游公路等13條旅游公路建設,構建了1小時的生態休閑度假旅游圈。縣內有星級酒店(含特色)12家,城區具有較好承接能力5家酒店共有348個房間、575個床位,還有5個四星級酒店正在建設中。還新建設了大型生態停車場,新增停車位3000多個,有效緩解了熱門景區車流壓力。同時,新建了龍門旅游碼頭,改造陽明湖4座躉船碼頭。在餐飲方面,建設了魚館一條街,縣內有各類農莊或農家樂160多家;截至2018年底,上猶縣有旅行社11家,直接從事旅游產業人員2600多人。
3 上猶縣旅游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發展觀念較為滯后
觀念決定發展思路。隨著全域旅游的興起,社會對旅游品質的要求整體提升,但地方政府仍過度依賴門票經濟,還停留在只抓景區景點的建設,沒有發展旅游產業鏈的意識。尤其是村民對旅游服務的理解還有較大差距,作為主人翁的意識還比較欠缺。
3.2 產業規劃不明晰
規劃決定實施方向。盡管歷屆政府制定了旅游規劃,但在具體實施時仍有困難。如陽明湖景區開發,受國家生態林政策的影響,但沒辦法實施。為了推進全域旅游發展,雖然制定了《上猶縣全域旅游總體規劃》,但整個規劃路線和景區的打造大多停留在概念上。此外,雖作出了以點連線的整體部署,但規劃較為粗糙,特別是在兩個景區之間的旅游產業或項目布局缺失,導致規劃操作性不強。
3.3 產品核心競爭力較弱
上猶縣雖然旅游資源豐富,但旅游產品結構單一,仍以觀光產品居多,參與體驗產品少,能夠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的產品相對不足。比如柏水寨、花溪谷的后續投入仍以觀光為主,游客滿意度較低;像水上運動、戶外運動、漂流等產品對參與者有一定的限制,使不少旅游者對上猶開發出來的體驗性、參與性項目望而卻步,進一步減弱了旅游產品的競爭力。
3.4 產業要素水平較低
上猶縣是國家開發扶貧重點縣,經濟基礎薄弱。政府在旅游產業方面的投入資金有限,且還有較大欠缺。區域內除了直通車之外,縣內沒有專門的旅游車隊,由于景區空間分布較散,導致旅游路徑受到制約。雖然有不少的旅游從業人員,但缺乏擅長旅游產品的策劃、營銷、講解員等一支專業化程度比較高的旅游開發人才隊伍。另外,缺乏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已開發的綠茶、茶油、奇石、客家門楣掛墜、香菇等商品,普遍存在產品雷同、深加工不夠、產品附加值低,沒有形成規模和地方特色等問題。
4 全域旅游背景下推進上猶縣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策
4.1 做好旅游產業的發展規劃
旅游規劃是產業發展的前提。規劃發展應具有創新的理念,要按照全域大景區發展思路,將旅游規劃的理念融入鄉村旅游規劃的整體發展。還要打破多頭管理的限制,并把城市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保護規劃等納入旅游規劃中,打破國土、林業、環保、農業等部門各自為戰的局面,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統一步調的旅游規劃方案,形成“多規合一”。同時,要合理配置旅游資源,制定《旅游產業發展詳細規劃》,切實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
4.2 提升旅游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要有若干核心增長點。應多點開發旅游資源,以點帶線成面,建設完善一批核心景區的建設。一是按照5A級景區的目標,積極開展陽明湖景區的5A創建工作;二是要加快天沐溫泉養生區項目建設的進度,按照4A級景區標準,推進溫泉特色小鎮的建設等;三是要啟動開展五指峰景區4A級景區創建工作,加速推進南湖和雙溪草山等核心景區的打造,逐步形成多極驅動旅游產業發展的態勢,不斷增強核心景區的競爭力和帶動力。
4.3 完善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
全域旅游理念下,上猶縣可利用“旅游+”模式,實現旅游產業的融合。例如可從以下四個層面將旅游與新農村建設深度融合:一是把鄉村公路沿線打造成旅游風景線;二是在重點村莊上開展精品示范點建設,把村莊打造成旅游風景點;三是在旅游景觀村莊,通過改善鄉村環境,發展“農家樂”項目,把村莊打造成旅游休閑新目的地;四是對于產業村莊,通過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挖掘農業文化。打造農業莊園,吸引游客到農莊休閑、度假,體驗農莊文化的特色小鎮。
4.4 強化產業發展的要素支撐
要素是破解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是要堅持通景道路建設改造優先,重點提升城區至五指峰、中稍、雙溪、平富等重點景區景點的路面狀況;二是培育旅游人才隊伍,加強與贛州市內高校的對接,建立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三是構建游客智慧旅游服務系統,實現全天候提高效率、全方位創新服務;四是優化全域旅游政務環境,強化旅游管理部分的服務職能,建立健全旅游綜合協調、旅游投訴統一受理等綜合監管機制;五是要綜合運用多種投融資工具,推動金融機構與旅游企業對接與合作,引入民營資本投資,助推旅游發展新局面。
參考文獻
上猶縣全域旅游總體規劃[Z].2018.
呂俊芳.城鄉統籌視野下中國全域旅游發展模式研究[J].河南科學,2014(01).
張輝.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旅游學刊,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