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對蘇北農民近10年收入狀況分析顯示,蘇北農民收入在穩步提升,蘇北城鄉差距以及與蘇南、蘇北的農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減少。根據結構分析和灰色關聯度分析顯示,在蘇北農民的各種收入來源中,與家庭人均純收入關聯度最好的是工資性收入,其次是家庭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而轉移性收入排在了最末位。針對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了拓寬就業渠道、做強做大區域農產品品牌、發揮土地資產價值以及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等促進農民增收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蘇北? 農民收入? 結構灰色關聯度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9(a)--03
農民增收問題作為熱點問題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相關文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從研究的內容上看,一方面是分析影響農民增收的因素,秦廣虎(2014)以蕪湖農民為研究對象,得出影響蕪湖農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地方部分企業發展不景氣、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暢、農產品銷售渠道狹窄、社會保障功能不全以及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
二是對農民收入增長提出解決對策,李雙鳳,楊文鳳(2010)提出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落實惠農政策和完善制度改革等來增加農民收入。從研究區域和范圍來看,學者主要聚焦于從全國范圍或某個地區展開研究,如張焱等(2014)分析了西部少數民族家庭收入來源,并提出了促進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農民家庭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有效途徑。
從研究的方法來看,大量的學者采用實證研究來分析相關因素與農民增收之間的關系,而其中灰色關聯分析法由于對樣本量的多少和樣本有無規律都同樣適用而被大量采用,眾多學者用該方法來分析影響農民收入的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農民增收的相關建議(門可佩等,2011;吳振鵬等,2013)。而從這些研究文獻來看,很少有學者對一個省不同區域的農民收入進行橫向比較。
基于此,本研究將對江蘇省三大區域的農民收入情況進行橫向比較,并在此基礎上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來對蘇北的收入結構進行分析。
1 蘇北農民收入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蘇北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來自省統計年鑒顯示,2008年蘇北居民人均純收入為6038.3元,2017年人均純收入為16501元,收入平均增長率為11.5%,但是我們也發現增長率處于波動變化趨勢,其中2009—2011年呈現上升趨勢,2012—2014年大幅度下降,2015—2017年在緩慢上升后變動較小,如圖1所示。
通過數據分析顯示,從2008—2017年十年間,蘇北城鄉收入比從2.08降到1.88,與蘇南、蘇中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如表1所示。所以,蘇北農民收入在這十年間有了穩步的提升。
為了進一步了解蘇北農民收入構成,從收入來源角度分析顯示,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性收入占比從2008年的95%下降到82%,其中家庭性收入占比十年間下降了15個百分點;財產性收入變動幅度較小,轉移性收入呈現大幅度上升,十年間上升了12個百分點,如表2所示。
在當前國內內需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大力增加農民收入,對拓寬農村消費市場,實現蘇北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不同類型的收入來源對收入增長的影響效果是有差異性的,運用恰當的實證分析工具,找出之間的差異性,通過合理排序,將使蘇北農民的增收攻堅戰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 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度測算
我國鄧聚龍教授于1982年提出了灰色系統理論,灰色關聯度分析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據序列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來判別其聯系是否緊密,曲線越接近,相應序列之間關聯度就越大,反之則越小[1]。這種方法對樣本量的多少和樣本有無規律都同樣適用,因而彌補了用數理統計方法作系統分析時所導致的缺憾,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2]。
對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的計算步驟如下[3]:
第一步,選定蘇北農民人均純收入參考序列X0(t),t為年限,t=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選擇和農民收入來源相關的4個來源作為比較序列,具體為:家庭經營性收入X1(t)、工資性收入X2(t)、財產性收入X3(t)和轉移性收入X4(t)。對原始數據做初值化處理:xi(t)=Xi(t)/Xi(2008)(i =0,1,2,3,4,t=2008,2009,…2018)。求參考變量數列x0與比較序列xi之間的絕對差:
第二步,根據蘇北農民人均收入及收入結構相關數據,計算灰色關聯系數:
Li(t)=(Δmin +pΔmax) /(Δi(t)+pΔmax)(i =0,1,2,3,4,0
第三步,求關聯度Ri=1/10Li(t)。關聯度系數分析與排序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在蘇北農民收入來源結構中,各種類型排序依次是: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這一排序也反映了各種類型收入的變動趨勢與總收入變動趨勢一致性的強弱[4]。
也就是說,在蘇北農民的各種收入來源中,與家庭人均純收入關聯度最好的是工資性收入,其次是家庭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而轉移性收入排在最末位。
3 結論與對策建議
3.1 結論
通過對蘇北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及其來源構成的灰色關聯分析,蘇北農民人均純收入與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具有較強的關聯性,而與轉移性收入的關聯性相對較弱,但是隨著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的增幅提升,將逐漸成為蘇北農民新的增長點。
3.2 對策建議
3.2.1 多舉并措,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
作為與家庭人均純收入關聯度最好的收入來源,其對于農民收入的影響及重要性也與日俱增。當前外出務工收入是蘇北農民工資性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只有讓農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就業渠道,才能提升農民工資性收入。
首先要加大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使農民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其次要扶持鄉村企業吸納就業,但是鄉村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扶持,通過稅收、金融方面的大力支持,使鄉村企業快速成長起來,將解決更多的就近就業[5];最后要鼓勵并支持農民返鄉創業,政府應為其提供創業指導,加大稅收及金融支持力度,以創業帶動本地就業。
3.2.2 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做強做大區域農產品品牌
家庭經營性收入一直是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高農民的家庭經營性收入,仍然是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當前蘇北應圍繞“生態優先”,鼓勵農民發展生態農業,同時結合當地鄉村特色展開休閑農業,從而實現一產和三產的融合;蘇北當地政府部門應全力打造及推廣區域農產品品牌,通過標準化生產流程,提升產品品質,并以地域自然資源、人文背景等來塑造品牌文化,將當地綠色農產品打造成城市的獨特名片。
3.2.3 深化農村改革,讓土地資源成為農民資產
如何讓農村土地發揮最大化的效用,關系著農民的切身利益,首先應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其次應積極推進“三權分置”改革,通過土地經營權入股、托管、聯耕聯種等方式,以土地流轉獲得收入;再次加快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使交易品種和數量進一步擴大、管理制度和交易規則進一步完善,給農民提供一個高效的陽光服務平臺;最后應深入開展農村集體股份制改革,合理設置股權,明確收益分配辦法,積極穩妥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3.2.4 立足鄉村振興,加大轉移支付力度
一是形成美麗鄉村專項資金,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重點做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廁所糞污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等工作,力爭獲得“宜居宜興美麗鄉村示范村”稱號;二是形成創業專項資金,鼓勵農民返鄉創業,讓更多人可以在家門口就業;三是形成社保專項資金,推進貧困人員全覆蓋,讓更多符合條件的人享受社保福利。
參考文獻
張焱,崔瑛,文淑惠.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農民家庭收入來源的灰色關聯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4(17).
李雙鳳,楊文鳳.福建省農民收入影響因素灰色關聯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
劉小燕.云南農民收入因素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20(11).
秦廣虎.基于灰色關聯度的蕪湖農民收入來源結構分析[J].巢湖學院學報,2014,1(16).
張榮.農民收入結構變動與收入增長之間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