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日本都會舉行風鈴展,今年也不例外。展覽近日在日本東京車站附近舉辦,集中展出2020個特色風鈴。風鈴有的用金銀銅等金屬制成,有的用石頭陶器制作,還有的用貝殼串成,吸引很多人前來觀賞;還有人穿上日本傳統服飾,在風鈴展上拍照留念。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這次展覽上,風鈴下的小字條上寫滿向醫護人員表達感謝和加油打氣的話語。即使夜幕降臨,也有人在燈光下仔細地挨個閱讀這些紙簽。展覽結束后,這些風鈴被贈送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醫護人員。
風鈴原先僅在日本貴族之間流行,直到江戶時代才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避暑消夏之物。日本人會在風鈴下的字條上寫吉祥話,再把風鈴懸掛于房前屋后,認為這能改善家中風水。更重要的是,在日本傳統中,風鈴的丁當聲素樸縹緲,是辟邪物。這主要是受佛教影響。風鈴是佛教重要器物之一,當微風吹動,風鈴清脆之聲莊嚴肅穆,似在時時警醒世人。日本人認為,在可以聽到風鈴聲的范圍內,邪魔鬼怪都不能近身,由此形成日本特有的風鈴文化。

左圖:觀眾在風鈴展上拍照。右圖:日本神社內到處掛滿風鈴。

日本展出的風鈴上寫滿向醫護人員致敬和感謝的話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國很多學校在新學年繼續實行遠程線上授課,學生對于筆記本電腦的需求量達到歷史新高。尷尬的是,聯想、惠普以及戴爾這三家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卻緊急通知校方,它們的存貨無法滿足訂單需求,有近500萬臺筆記本電腦的缺口,缺貨可能持續數月乃至更長時間。
當前,美國學校不僅缺少成套的電腦,還缺少屏幕等組件。原因是美國政府稱美國學生不應使用來自中國的電腦,許多大型電腦公司因使用中國生產的電子零部件而受到影響,無法及時向美國學校提交訂單。美國校方抱怨說:“就像要求藝術家在沒有顏料的情況下畫畫一樣,我們無法讓學生在沒電腦的情況下遠程上課?!?h3>用家當換食物?
新冠肺炎疫情令數百萬菲律賓人失去工作,很多人沒有經濟來源,被迫“以物換物”。民調機構調查顯示,約520萬菲律賓家庭在過去3個月至少有過一次挨餓經歷,創下近6年來最高紀錄。與此同時,自疫情在菲律賓暴發以來,“換取食物”搜索量激增300%。為適應這一需求,菲律賓新出現了近百個“以物換物”網站。在85個熱門“物物交換”社交群組中,用戶們不惜把家電、玩具甚至名牌包拿來交換食物。比如,一雙鞋可以換一整只腌制好的雞,一件衣服可以換幾斤大米。分析稱,一方面,部分人趁機處理他們不再需要的東西;另一方面,通過“以物換物”可以緩解人們當下的經濟拮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