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2020年7月,90歲高齡的哈佛大學榮休教授、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在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說:“很不幸,(美中)兩國有發生武裝沖突的可能性。”“今天,如果南海發生一場很小的摩擦,就可能會很快升級。如果不能對此有所控制,就很可能帶來災難性后果,每個國家都會成為輸家。這將非常可怕。”
作為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的擔憂有現實的依據。9月9日,在第十屆東亞峰會外長會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明確指出:近年來每次東亞峰會外長會都提及南海問題,每次在會上刻意炒作、興風作浪的都是個別域外國家。今年的最新動向,就是美國出于自身政治需要,公然放棄在主權爭議上不持立場的承諾,直接介入本地區領土和海洋爭端。僅上半年,美國就派出近3000架次軍機、60余艘次軍艦,包括多批次轟炸機和雙航母編隊,不斷在南海炫耀武力,強化軍事部署,甚至在與其毫不相干的爭議海域橫沖直撞,肆意推高地區沖突風險,正在成為南海軍事化的最大推手。
然而,正如今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所說,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通過霸凌手段把他們的意志強加給中國、改變中國的前進方向、阻撓中國人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
威脅本地區安全穩定,美軍航母所謂“航行自由”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
僅以今年7月為例,美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美國軍事力量卻在南海現身12次之多。
7月6日,美軍“里根”號和“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在南海開展了一次雙航母演訓。
7月7日,美軍一架RC-135戰略偵察機抵近到汕頭110公里處。
7月8日上午,美軍一架EP-3E白羊座電子偵察機對中國沿海實施抵近偵察,一度飛至距離廣東海岸約95.7公里的位置。
7月13日,美軍E-8C“聯合星”飛機再度逼近中國廣東海岸,最近時距離約為125公里。
7月14日,美軍驅逐艦“拉爾夫·約翰遜”號在中國南沙華陽礁和永暑礁12海里內“無害通行”。
7月15日,美軍E-8C偵察機再次現身南海上空,并朝著中國廣東省方向飛行。
7月17日,美軍E-8C偵察機被曝現身南海上空,并一度飛至距離廣東海岸約134公里的位置。
7月17日,美軍“里根”號航母打擊群與“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再次集結南海,開展“高端”雙航母演訓。
7月22日,美軍一架P-8A海上巡邏機出現在臺灣島以南的南海海域,向西飛行一段距離后折返。同日,另有一架隸屬于美國陸軍的RC-12X偵察機從韓國的基地起飛后,在黃海上空飛行了一段距離。

據美國太平洋艦隊消息,2020年7月17日,美國海軍“里根”號航母和“尼米茲”號航母在中國南海開始了第二次雙航母演習。
7月23日,美軍又派出5架、4個機型的軍機三次進入南海。分別為:當天早些時候,美軍一架P-3C反潛巡邏機從臺灣南部海域進入南海,向西飛行一段距離后折返;當天20點至21點,美軍一架RC-135W偵察機和一架P-8A反潛巡邏機從臺灣南部海域進入南海,向著 廣東省方向向西飛行;另外,當天還有4架美國空軍KC-135R空中加油機出現在西太平洋海域,其中兩架進入南海上空。
對美國的軍事挑釁,中國軍方予以堅決回應。7月9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表示,美國不斷派大批先進艦機來南海挑釁示強,多次開展“航行霸權”行動,威脅本地區安全穩定,是南海地區軍事化的最大推手,與本地區國家愛好和平的努力與愿望背道而馳。
7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九五一八〇部隊發布《封海公告》:“部隊計劃近期在雷州半島以西海域組織實彈打靶,打靶時間及火力覆蓋范圍如下:①7月25日—7月27日,火力覆蓋黃色海域;②7月28日—8月2日,火力覆蓋綠色海域。屆時將禁止相應海域一切海上航行及漁業作業,船只須停泊港內禁止出海,如有擅自出海造成危險者,后果自負。此次打靶覆蓋范圍廣,彈藥威力大,擅自出海被誤炸誤傷的危險極大,望駐地廣大人民群眾對自身生命財產安全負責,切勿擅自出海,因實彈打靶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相關內容請互相轉告。”國際社會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演習地點位于雷州半島以西海域,與美國頻繁現身的東南沿海存在一定距離。一方面,這是中國在南海嚴正聲明主權,另一方面,也是通過留有“安全緩沖區”的方式,為中美兩國保持溝通留下余地。
8月22日起,中國軍方在渤海、黃海、南海三大海域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8月26日,中國向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之間的南海區域試射東風-26B和東風-21D飛彈。有美國媒體稱,中國向南海發射的是“航母殺手”,旨在針對美國,威脅了地區安全。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這次試射的東風-21D射程是1800公里,東風-26B射程是4000公里。在南海地區,航母頻繁活動的只有美國,所以美國媒體會主動對號入座。國際社會肯定不會有第二個國家對號入座。但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說:‘這是中國軍隊在中國近海開展的例行安排,不針對任何國家,與南海爭議無關。有關的指責毫無根據,也毫無道理。我們中國軍隊任何時候在自己的主權區域進行試射,都是天經地義的。”
隨后,8月27日,美軍“馬斯廷”號導彈驅逐艦擅自闖入中國西沙領海。當天,國防部發言人吳謙表示,中方既不會隨美起舞,也不會任美胡來。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華敏表示,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馬斯廷”號跟蹤監視、查證識別,并予以警告驅離;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戰區部隊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堅決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

2020年7月15日,華春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史達偉有關言論再次暴露了美方干擾破壞中國與東盟國家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努力的圖謀。

2020年7月1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首次否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
分析美國近兩個月在南海的一連串軍事挑釁,吳士存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新冠肺炎疫情還在美國肆虐,并對美軍產生了影響,但并沒有影響美軍在南海的軍事部署,美國艦艇和飛機依然在南海保持常態化活動。這些活動主要包括4類:艦艇在南海航行、演練和演習;軍用飛機的偵察飛行和飛越;所謂的‘航行自由行動;與南海周邊國家的軍事外交、軍事交流援助和聯合演習。僅是航母的‘航行自由行動,美軍航母2020年在南海的行動已經形成一個半月至兩個月一次的頻率,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
美國在南海的挑釁不只表現在軍事方面,美官員還頻頻發表政治言論,叫囂在南海的權利。7月1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涉南海問題的政策聲明,否認中國在南海大部分海域的主權。他說:“今天我們正在強化美國在該地區一個至關重要、具有爭議的部分——南海的政策。我們明確表示,北京對南海大多數海域的離岸資源權利主張是完全不合法的。”“美國倡導一個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我們與很多長期支持國際秩序、國際規則的盟友及合作伙伴共享深遠和持久的利益。但這些共享的利益受到來自中國前所未有的威脅,北京損害了東南亞沿海國家的南海主權。”
此番聲明發表后,美國《國會山報》評論說,蓬佩奧正式否定了北京在南海的主權主張,此舉將使得兩國緊張的關系進一步惡化。英國廣播公司(BBC)則評論說,這是美國政府首次在南海爭議問題上表明立場,首次否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在此之前,從新中國成立到冷戰結束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美國對南海都是不持立場、相對中立的政策。
7月14日,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表聲明,嚴正反駁:“美國不是南海有關爭議當事方,卻頻頻插手南海問題,打著維護南海穩定的幌子,在地區炫耀武力、渲染緊張、鼓動對抗;打著維護規則的幌子,自己未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拿《海洋法》說事;打著‘維護航行與飛越自由的幌子,大肆侵犯他國領海領空,在世界各大海洋橫行霸道。”“中方敦促美方切實恪守在南海領土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的承諾,尊重地區國家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不要再做地區和平穩定的干擾者、破壞者和攪局者。”

2020年,美軍瀕海戰斗艦(右圖)、E-8C“聯合星”飛機(左上圖)、EP-3E電子偵察機(左下圖)等在中國南海挑釁。
就在7月14日,英國路透社報道,美國一家智庫向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提問:“美國是否會就南海問題對華施加制裁?”史達偉答:“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們有這么做的余地。”他甚至將中國在南海進行勘探開發等作業的企業比作“現代東印度公司”。
7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史達偉有關言論再次暴露了美方唯恐南海不亂、極力挑撥離間地區國家同中國關系、干擾破壞中國與東盟國家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努力的圖謀。“美方公然違背在南海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的承諾,一方面派遣大規模先進軍機軍艦到南海耀武揚威,不斷挑釁,一方面發表所謂聲明,破壞地區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的努力。美國至今沒有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國際上頻頻‘毀約退群,對國際法合則用、不合則棄。”“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最強大的國家和唯一超級大國,動輒制裁或者威脅制裁,這不免讓人覺得可悲……中國不怕威脅。樹欲靜而風不止,如果美國想興風作浪的話,那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8月26日,美國商務部網站發布一份新聞稿,宣稱將24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名單,限制其獲取美國技術,理由是這些企業“幫助中國軍方在南海修建島礁”。同日,美國國務院宣稱,將取消一些中國企業高管的美國簽證,理由是他們參與了南海的項目,他們的直系親屬也可能受到這些簽證限制。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在本國領土上開展相關建設,完全是主權范圍內的事,與軍事化無關。中方企業和個人參與本國建設活動,合理合法、無可非議。美方因中方企業和個人參與本國相關建設而對其實施非法制裁,毫無道理。美方此舉粗暴干涉了中國內政,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完全是霸道邏輯、強權政治。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我們敦促美方糾正錯誤,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將采取堅定措施,堅決維護本國企業和個人的合法利益。
在南海問題上,美國還脅迫別國選邊站隊,企圖離間其他國家同中國的關系。吳士存分析說:“這是美國在南海還能打出來的一張牌。南海問題本不是中美之間的問題,而是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之間的爭端。現在美國要拉攏域外盟友,組成所謂的‘準軍事集團,在南海開展聯合巡航。因為美國獨家長期在南海開展‘航行自由代價很大,也不可持續,所以它要推動更多盟友來分擔任務,同時保證對中國的軍事施壓力度不減。”
7月21日,美國“里根”號航母戰斗群、日本海上自衛隊與澳大利亞軍隊在南海舉行了三邊軍事演習。美國海軍表示,在聯合訓練期間,三國海軍進行了“全領域作戰環境下的綜合海上行動”,這將有助于他們“應對任何情況”。《日本時報》說,三國海軍在該海域展示實力的最新舉措“肯定會激怒中國”。
8月29日,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出訪美屬關島,與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舉行會談。兩人宣稱,“均反對在東海和南海以實力為背景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嘗試”,并就所謂“法治”的重要性達成了共識。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研究平臺發布的消息,一周后的9月5日,衛星圖像就在西沙群島以東發現了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
除了域外盟友,美國也充分挑動南海周邊國家,鼓勵和支持他們在海上、法理上和外交上采取針對中方的單方面挑釁行動。8月26日,就在美國宣布制裁24家參與南海島礁建設的中國公司當天,越南外交部發言人稱:“中國(在西沙群島)的反復軍演侵犯了越南的主權,使中國與東盟間有關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復雜化。”“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研究平臺主任胡波說:“越南現在的活躍漁船數量在南海是最多的。它們不僅跟中國發生沖突,也跟印尼和馬來西亞發生沖突,而且和后者的沖突可能更激烈。印尼就稱越南漁船像二戰時期日本的‘神風特攻隊一樣,非常彪悍,在南海進行非法的、無管制的、不報告的捕魚活動,甚至進行海上民兵活動。”

2020年3月,共有569艘越南漁船非法侵入我海南島的內海內水水域,進行違規捕撈。圖為漁船非法活動軌跡點。(圖片來源于“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
吳士存說:“美國給南海周邊國家發出了一個錯誤信號。蓬佩奧在涉南海政策發言中點到了南海一些爭議地點,如萬安灘、南康暗沙、北康暗沙、曾母暗沙等等,這是刻意讓相關國家誤以為,他們在這些地區采取單邊挑釁行動,美國會支持他們。由此蓄意挑動南海的不安全因素。”但是,美國真會為相關國家的冒險行為提供軍事保護、出動軍艦嗎?吳士存認為:“美國不會,也不敢這么干。在這方面,美國只是說說,相關國家不要太天真,以為美國會給他們提供保護,就鋌而走險了。”
《環球人物》:除了軍事牌、政治牌、盟友牌,美國在南海還有什么牌可打?
吳士存:從策略上說,美國在南海能打的牌基本上已經打得差不多,玩不出什么新花招了。從具體行動上說,下一步美國除了繼續聯合域內外的盟友和伙伴國開展聯合軍事演習外,可能會有一些新動作。
一是,美國可能會增加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基地。比如,除了現有的菲律賓和新加坡軍事基地外,美國可能還會以港口訪問等方式,把越南作為其在南海進行前沿部署和軍事行動的重要基地。
二是,美國海岸警衛隊在南海的部署和行動可能會常態化。美國現在已經把兩艘海岸警衛隊船只部署在日本的基地。未來,這些船只還會更加頻繁地進入南海,甚至可能在南海爭議地區進行所謂的“執法”。但根據國際慣例和普遍的國際實踐,沿岸國海岸警衛隊只是在本國專屬經濟區里面執法,美國并非南海沿岸國,其所謂的“執法”根本是越俎代庖。

吳士存
《環球人物》:隨著南海局勢升溫,國際上不乏擔憂之聲,認為中美沖突的突破點很可能就在南海。
吳士存:我想美國的戰略決策層還沒有做好在南海爆發戰爭的準備,美國現在能夠承受在南海打一仗嗎?只要挑起戰爭,對地區和平穩定、對中美關系都是災難性的,這就是美國為什么要試探中方的底線。美國目前還不太清楚中國在南海的底線——所以它的軍艦每次來了就是得寸進尺,它想看看底線到底在哪兒。這不像臺灣海峽,底線早已亮明:決不允許“臺獨”發生,決不允許美國支持“臺獨”,這條紅線沒有任何回旋余地。
《環球人物》:在試探底線的過程中,有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嗎?
吳士存:基于當前的南海形勢發展演變,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確實比以前增加了:
第一,目前的大背景是美國把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在各個方面制造爭端,步步緊逼。
第二,中美兩國一線官兵、一線裝備能夠發生接觸的區域,主要在南海。美國的“航行自由”無論是發生在西沙還是南沙,我們都會派軍艦跟蹤、識別、警告、驅離。隨著美國軍艦搞得寸進尺式的試探,這個距離會越來越近。比如2018年9月30日,中美兩艘快速行駛的驅逐艦——中國的“蘭州”艦和美國的“迪凱特”號,在南沙海域近距離接觸到只相隔41米。
第三,雖然中美之間有危機管控機制,但美國一線官兵的自由裁量權過大。2018年“蘭州”艦和“迪凱特”號發生近距離接觸時,后者突然啟動高強度的電子干擾設備等,完成一系列危險舉動。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官兵的處置權很大。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美國官兵有發生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環球人物》:美國官兵如果擦槍走火,符合美國在南海的利益嗎?
吳士存:顯然不符合,這一點美國還是有清醒認識的。美國的算盤是,借助南海炒作中國議題,讓中國在南海不能安穩踏實地進行島礁設施,以此牽制中國,但又不至于引發軍事沖突。這就是為什么前不久中美兩國國防部長進行了90分鐘的通話,因為美國知道軍事沖突對美國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所以要管控好一線官兵,盡可能避免軍事沖突和大的危機。
《環球人物》:面對美國在南海的挑釁,中國可以做些什么?
吳士存:對于美國的武力炫耀,中國當然不缺相應的反制措施。總體來說,中美在南海問題上的斗爭是兩國整體戰略博弈的一部分,只要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不解決,中美在南海的斗爭就不會消停。但是,只要美國當權者有意愿與中國管控在南海問題上的分歧,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戰略智慧,中美雙方還是有望將南海問題置于一個適當的位置,從而降低雙方在南海的緊張態勢。
第一,保持戰略定力。中國不能跟著美國走,不能被美國帶節奏,用國防部發言人的話說,就是“不會隨美起舞”,這是最重要的。很快我們就會看到,美國在南海實質性行動上不會有太多新招數了。
第二,穩步推進自身的能力建設。美國之所以敢在南海耀武揚威,本質上還是中國在南海方向上的威懾力還不足以震懾美國的單邊挑釁行為。中國要整合現有海上力量,著眼未來海上戰爭形態的變化,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形成威懾力,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第三,加速推進中國—東盟“南海行為準則”磋商,使南海的和平穩定建立在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之上。
第四,穩定中國—東盟的關系非常重要。今年上半年,東盟已超過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與此同時,中國已連續11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國—東盟關系的穩步提升是防止美國攪局南海的重要保證,這將有助于穩定南海局勢。9月2日,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在“合作視角下的南海”國際研討會上發表演講,談到幾點:“我們將繼續同東盟國家一道努力,共同把南海建成和平、友好、合作之海。”“美國的介入是南海風險之源,地區國家同聲共氣,堅決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一個更加和平、友好和合作的南海,符合地區國家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讓我們聚焦合作而非對抗,建設一個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吳士存
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員。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兼任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理事會主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副院長、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