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東


分數應用題是小學高年級的重要學習內容,文字敘述抽象,數量關系復雜,涵蓋內容廣泛,題型形式多樣,乘除法容易混淆,給廣大師生在教和學當中造成不少困難,如果教師一味從字面分析,不善于總結規律、歸納解題技巧,教學效果只會事倍功半,無法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從簡單分數題入手,分析數量關系,然后總結解題方法,再應用解題方法解答復雜應用題,從而培養學習興趣,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讓孩子不再畏懼,最大限度發揮孩子們的潛能。
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簡單題型中尋找規律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解題,能更好地讓學生理清思路掌握規律,以下引用幾道有代表性的簡單的分數應用題進行分析和總結規律。
例1:果園有200棵梨樹,桃樹是梨樹的34,桃樹有多少棵?
分析關鍵條件“梨樹的34是桃樹”,這實際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題目,就是梨樹×34=桃樹數量,200×34=150(棵),很容易理解。當數量關系復雜時學生就容易混淆到底是用乘法還是除法了。為了理清這個思路,可以這樣理解:把梨樹數量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桃樹占其中的一份,我們通常把看作單位1的量稱作標準量,34稱為分率,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34的對應值(以下簡稱分率對應值),為更好理清思路,我們畫線段圖進行分析:
從例題3、4可以看出,借助線段圖分析可以有效將復雜的問題變成簡單易懂的題目。
結束語
分數應用題文字敘述較為抽象,題型較多在此不一一列舉,但百變不離其宗,只要我們理清數量關系,找對準標準量,再看看這個三個條件已知什么求什么,然后按照“標準量×分率=分率對應值,分率對應值÷分率=標準量,分率對應值÷標準量=分率”這個規律解題就變得簡單易懂,借助線段圖解題還可以將抽象復雜的應用題變得簡單明了直觀易懂,既可以發散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又可以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題能力。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