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阿芳


[摘 要]針對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教育”改革的研究如火如荼,其中包括一種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模塊化O2O教學模式。O2O教學模式的模塊化依賴于教學內容、教學實施過程、考核方式、課程評價及教學反饋五個方面的模塊化,并采取相關的保障性措施。這種種教學模式的目標是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能進行個性化、自主及協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最終建立起終身學習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互聯網+;模塊化;O2O教學模式;個性化教學;協作教學;開放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10-0033-05
“互聯網+”理念在近幾年被頻繁地提到。這種理念被運用到生產、生活等領域,但與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的融合稍顯滯后。2015年5月,在中國青島召開的以“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變革”為主題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將“互聯網+教育”引入一個新時代[1]。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將成為現代教育探索的一個新方向和新熱點。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互聯網+教育”的改革中,讓學習者更方便地獲取知識、消化知識。
一、“互聯網+教育”背景概述
(一)“互聯網+教育”的引出
互聯網發展到現在,一所學校、一張課桌、一塊黑板、一個老師、一群學生的傳統教學方式越來越不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可,傳統教育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此時,網絡教學應運而生。網絡教學依托網絡平臺與視頻技術,將課堂教學搬入其中,使得教學內容在視頻中展現。這是一種新式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微課、hMOOC、翻轉課堂、彈幕教學)的出現正是網絡技術發展和教育教學研究進行深度融合的產物,“互聯網+教育”的出現目的在于提高教育的質量,培養更優秀的人才,使得教育更平等、更合理、更普及、更個性化,使得教育管理更科學、更人性化。
(二)“互聯網+教育”的特點
1.“互聯網+教育”具有更充實的教學載體
所謂的教學載體,通俗地講就是組織教學中所使用的工具。如今互聯網進入教育領域中,電子設備(電腦、手機、ipad等)、大數據、云技術、3D技術等都將成為教育的載體。大數據支持的互聯網,通過整合不同來源的數據(網絡授課時長、學習者登錄次數、作業提交情況、單元測試分數、虛擬實驗次數等),可以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得到一個更完整、全面的解析。云技術的合理運用,使得學習者不僅搜索知識更方便、快捷,而且能獲得相關的大量信息,從而拓寬學習者的知識面,同樣這樣的技術支持下的互聯網,可以使得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3D技術使得抽象的教學變得形象生動,方便學習者掌握各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知識、技術等。另外,風行已久的虛擬仿真技術,解決了在硬件實驗設備和條件不足的情況下,還能夠驗證定理、定律,更甚者進行創新創造性的研究。
2.“互聯網+教育”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互聯網+教育”給現代的學習者提供了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如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彈幕教學等[2]。慕課是指大規模、具有完整課程體系、資源豐富的網絡開發課程;微課是指在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15-20min),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能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微型課程”[3];翻轉課堂是指將課堂學習,課后討論的傳統模式翻轉,在課下完成主要知識的學習,而在課上完成疑難點的討論和解決[4];彈幕教學是指在上課過程中,學生運用電子設備(電腦、手機、ipad等),通過網絡提出問題,或者回答問題等,而這些內容會顯示在教師上課的多媒體上。學習者可以嘗試多種教學模式,尋找適合自身的學習模式,突破舊的教學模式對學習者的束縛,這樣使得教學更人性化,更能激勵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內在氣質。
3.“互聯網+教育”使得資源更豐富、更新穎
教學資源的傳統化與固定的書本知識和固定的教師知識傳授方式有關。互聯網在教育中的運用,可將教學資源擴大化、全面化,因為它是當今世界上最龐大的信息資源庫。用夸張的方式來說,在這個資源庫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搜不到的。同樣、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也在不斷地填充、更新著資源庫。學習者只要掌握了必備的網絡知識和搜索方法,互聯網上的資源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4.“互聯網+教育”使得學習更自由
慕課、微課的新教學模式出現,使得教學課堂變的自由,只要有網絡,只要有電子設備,只要進行了課程注冊,只要學習者想學,無論是什么階段的學習者,也無論是在何時何地點,都可以任意地選擇學習內容進行學習。這種自由的學習對于學習者來說,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自主人格的形成,更有利于終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5.“互聯網+教育”提倡互動式教學
以教師為中心、單方向“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它的存在感將越來越弱。教師的傳授、網絡資源的共享都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有效途徑。“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從中產生。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習者在課堂外利用網絡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而課堂上教師的作用由主導者向引導者轉變,引導者的目的在于指引學習者如何進行大量資源的檢索與篩選、將知識點串成體系、對知識的疑難點進行答疑解惑、對學習思路和內容進行交流,課堂上更注重互動對話。互動式的教學是對教師各項教學技能綜合運用的一個挑戰,也是學習者綜合能力提高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方式。
6.“互聯網+教育”使得教育更公平
教育部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報告》中提到,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國6.4萬個教學點完成了“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建設的任務,實現了設備配置、資源配送、教學應用的到位,這為教育的公平化提供了良好的前期準備工作[7]。隨著教育部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再推廣,將有更多的教學點進入到數字聯網中,這種方式的運用突破了地域、空間、資源的限制,使得教育落后的地區與發達的地區一樣能夠享受到優質教學資源的服務,解決了師資不平衡、教學不平衡的問題。
二、模塊化O2O教學模式構建探究
(一)O2O教學模式的提出
O2O(OfflineToOnline)教育是清大學習吧首創的教育模式。清大學習吧在線上開設班級圈、線下發展體驗店,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利用班級圈實現課程的本地化,通過學習終端連接線上課程和班級圈[6]。由于各個省份的學習環境不同,清大學習吧通過整合不同地方的優質教育資源,由本地最好的教師授課,保證了教學質量。而開設的付費學習吧,讓教師自發自主地為學生做好服務,教師經營自己的班級圈,服務做好,讓學生學完之后能夠有效果,學生才能夠繼續留在圈子里學習,教師在其中也能獲得一定的收益。清大學習吧的班級圈里還設有后期的服務功能和答疑功能,比如說在學習過程中有問題及時提交,老師會在24小時之內及時解答。這種線上與線下全方位的服務,對學習者起到了明顯的幫助作用。
(二)何謂模塊化O2O教學模式
模塊化是指將復雜的問題根據一定的規律分割成一個個單元,每個單元就是一個模塊,模塊的內部自成一個整體。也可以說模塊與模塊之間是獨立的共同體。O2O教學模式的模塊化依賴于教學內容、實施過程、考核方式、課程評價、教學反饋的模塊化。采用模塊化O2O教學模式不僅方便學習者進行有目的、有方向性的自主學習,而且更能幫助學習者進行知識的整合和系統化,同時模塊化的考核和評價體系能更好地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并且給出更合理的學習方案。
(三)模塊化O2O教學模式的學習環境構建
模塊化O2O教學模式的學習環境需要對教學情境、教學工具、教學資源、組織構架等進行設計。教學情境指的是例如家、學校、社區等適合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氛圍;教學工具指的是筆記本電腦、ipad、智能手機、電腦、云技術、大數據、物聯網、QQ、微信、學習吧、討論區、郵箱、FLASH動畫、視頻、課件等用于信息處理、教學呈現、互動可視化交流的工具。教學資源泛指互聯網、“云平臺”等上的所有相關資源;組織構架指的是模塊與模塊之間聯系的思維導圖等知識構架,以及學習者、教師、管理者能夠互助學習、合理引導、協調工作的管理構架等。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潛力、學習興趣依賴于學習環境的合理搭建,教育觀念及形態的適度更新。這種行為亦能提高教學質量。當然,這種學習環境是一個動態的環境,它要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教師、學習者和技術支持者的共同使用與研究,不斷的整改、補充、完善。
(四)模塊化O2O教學模式的實施
本文借鑒翻轉課堂、hMOOC、微課的各自優勢,引入一種模塊化的O2O教學模式,立足于以學習者為主體,采用協作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尊重了個人的學習興趣與習慣,又能讓學習者分階段的、分層次的完成學習任務,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學習方式,以期養成終身學習的終極目標。模塊化O2O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1.線上教學模塊化
(1)課前準備完成教學內容模塊化
教師首先要吃透所教課程的內容,然后將內容細化成好幾個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模塊,每個模塊具有獨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這些內容由很多的知識點構成。該知識點已經由經驗豐富的教師錄制成視頻并上傳到互聯網上。
(2)教學實施完成實施過程的模塊化
教師根據教案設計和學習流程,需要規定學習者在線上需要學習的模塊,線上的模塊是由已經碎化了知識點的短小視頻構成。這個視頻可以是知識講座、實踐演示、案例解析等。另外,每一個視頻都包含了和該視頻相關的幾個問題。學習者解鎖下一個學習視頻需要滿足如下條件:完成當前視頻的觀看、完成視頻后的相關問題、問題回答達標。另外,在回答問題時,如果問題回答錯誤,學習者必須被強制要求重新觀看視頻,才能進行下一次的解答。這樣學習者在成功解鎖視頻后,后臺可以根據回答問題的次數給學習者累積經驗值。當學習者成功解鎖了所要學習模塊中的所以知識點視頻時,可以獲得教師經驗包,其包含了該模塊的思維導圖、知識樹圖及知識總結等。教師經驗包既方便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點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也方便學習者系統化地學習知識。另外,學有余力的學習者還可以進入知識拓展模塊,進行深度、廣度的學習。知識拓展模塊中知識的呈現具有多樣性(如PPT、視頻、網站鏈接、游戲等)。
(3)課程考核模塊化
所謂考核的模塊化是指,在教學實施過程模塊化的基礎上,當學習者在學習完該模塊的知識并獲得教師經驗包后,可以進入到該模塊的測試系統進行測試,測試只有一次,并有時間限制,測試完成后,學習者可以看到該模塊所得的測試分數。該分數被記錄在后臺系統中。以方便進行最后的模塊化課程評價。
(4)教學反饋模塊化
教師在進行相關模塊的線下教學之前,除了要準備線下教學內容外,還要上網進入互聯網教學平臺的討論區和統計區。值得一提的是,每個教學模塊下都有自己的討論區和統計區,方便模塊化管理。在討論區里可以看到學習者針對該模塊的知識點不懂的問題的提問,教師可以在該區進行反饋、指導和答疑。在答疑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學習者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在統計區里,后臺可以統計出學習者學習該模塊知識時所用的時間、測試分數、視頻觀看次數、學習者參與討論次數,討論區中知識點被反復提起次數等。教師通過查看討論區和統計區的內容,可以知道哪些知識點不好理解,哪些知識點容易被學習者忽視等,從而方便教師在進行線下教學前,做好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的調整。
2.線下教學模塊化
教師以模塊為單位開展線下教學,線下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首先給出多個研究任務(課題),并明確不同任務(課題)的學習環境,然后與學生進行溝通協調,確定學習者是采用個性化的獨立研究、還是采用協作化的分工合作研究,以及學習者是否自定研究課題。確定好課題和學習方式后,學習者進入研究階段,在此階段,教師要不時地給予學習者方向性指導、解答學習者的疑惑、輔助學習者攻克疑難點、并系統觀察學習者的學習表現。另外,當研究完成后,學習者要進行任務匯報,匯報自己做了什么、完成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最后由教師進行本模塊學習要點總結,并給出該模塊的線下考核成績。
3.線上線下模塊化課程評價
傳統的課程評價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來進行,這是不科學的。教育者一直強調,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果只采用期末考試進行課程評價,學習者在平時的學習將不夠重視,而將目標放在最后的一次性考試上。模塊化的課程評價體系由學習者的經驗值A、各模塊線上測試平均值B、各模塊線下考核成績平均值C和期末測試D綜合組成。例如經驗值A占10%、各模塊線上測試平均值B占20%、各模塊線下考核成績平均值C占30%、期末測試C占40%。這樣把學習者在期末期間短期的沖刺復習壓力,有意識地分配到平時的知識點解鎖、模塊測試、任務研究中去,既能有效地提高各個課程模塊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又能有效地調整學習者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步驟,最終達到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
三、模塊化O2O教學模式實施保障性措施的探究
目前各個高校發展“互聯網+教育”的進度是非常緩慢的。各個高校引入的MOOC、微課、創客等先進教學模式少之又少,傳統的教學模式遲遲未被打破。這本身與教育的延后性有一定的關系,當然保障措施融入的滯后性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本文對實施模塊化O2O教學模式的保障性措施進行了一定的探究。其保障性措施實施模式圖如圖2所示。
(一)獎勵、管理制度的有效出臺
如今,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互聯網技術越來越成熟,高校可以利用這些技術輕松獲得大量的信息,如教師微課播放率、討論區熱帖數等,并且高校能根據這些信息快速地得到先進教學模式的使用反饋。模塊化O2O教學的建設離不開高校有關部門激勵和管理制度的出臺。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門應給予進行改革的教師豐厚的獎勵,獎勵可以通過多渠道發放,比如對教改課題研究進行大力撥款,對創新性、研究性、開放性課程建設多維度引進經費,對教學質量工程建設、教育平臺建設給予大量經費支持。同時確定行之有效的建設評價指標體系,讓建設經費落到實處。另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門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創新管理技術、通過云終端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并且與教師、學生進行互動,使管理更快速、有效、精準。
(二)信息工具的有效整合
學習環境的構建,離不開教學情境和教學工具,而情境和工具的合理化、直觀化、多樣化直接影響學習環境的構建。在學校這個大情境里,高校要完善網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更人性化的互動交流平臺以及相關的學習軟件等,以期有效地整合相關教學工具。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三亞建成了“智慧教室”,這種教室為了滿足不同學習對象的個性化需要,將所有的課桌椅設計成可以靈活拼接的形式,另外,在教室內安裝的多種IT設備可以方便地使用網絡虛擬技術,將企業工作的真實場景全方位的、動態的再現,并且還可以通過這些設備輕松、自在的與各個地方的學習群體或專家進行交流[7]。
(三)教學設計的有效引導
傳統教學具有封閉性,這種封閉性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去有效地接受知識。而采用模塊化O2O教學模式后,知識點的學習由課上轉到了課下。線下的教學是開放式的,周圍環境的干擾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質量。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如何達到有效的方向性指引,是保障模塊化O2O教學模式順利進行的必要因素。在前文中我們提到,O2O教學模式采用問題通關、經驗值獎勵,并將經驗值獎勵納入課程評價體系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障學習質量,是一種推行O2O教學模式的保障性措施。另外,目前國內不少網絡游戲公司正在開發新的項目——教育類網絡游戲,它們嘗試通過游戲激發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動力。這些教育類游戲為學習者營造了一種生動的游戲化學習環境,學習者可以在這種游戲情境中體會不一樣的更具吸引性的學習體驗,而且游戲設有獎勵,可大大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從而增強線下學習的“粘性”[8]。
(四)O2O教師團隊的有效組建
模塊化O2O教學模式的實施離不開一個結構合理的教師團隊。教學功底強的教師可以進行教學設計,口才好、善于表達的教師可以進行微視頻的錄制,具有較強信息技術能力的教師可以進行線上設備維護和開發等,當然教師團隊里每個成員的基本教學素養和使用基本應用軟件的能力均需要具備,這樣才能有效推行模塊化O2O教學模式。
新的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一個教師單槍匹馬地去完成。它需要教學軟硬件設施的合理設計、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管理者的有效管理、高層領導的大力扶持、各個保障性措施相互協調改進等。我們構建模塊化O2O教學模式目的在于將新興的網絡技術、強大的在線教育資源等融入傳統教學模式中,它的使命不是去替代,而是去創新傳統教學,通過對現有各種資源的重組和拓展,創造出真正的自主、協作、開發的教學新課堂[9]。
四、結束語
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郭延生曾經說過,人們并不知道未來的模樣,但是,我們可以去探索、去改變不正確的,去挖掘正確的。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探究的模塊化O2O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與“學”的形態,摒棄了傳統教學的缺點,它的教學設計、教學理念滿足了學習者個性化的需求,將學習者放在主體地位,將因材施教真正實現出來。我們期望模塊化O2O教學模式的開啟,能為我國教育提供先進的教育理念、優質的教育資源、廣闊的教育前景,開啟教育新篇章。
[ 參 考 文 獻 ]
[1] 張忠華,周萍.“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變革[J].教育學術月刊,2015(12):39-43.
[2] 張琳,“互聯網+教育”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轉換[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33(7):69-71.
[3] 黃玉蘭,“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基于慕課的編程類課程創新教學模式構建[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5):252-255.
[4] 郭力嘉,高職課堂:互聯網支撐下“翻轉”的新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45-49.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報告[EB/OL].(2015-03-15)[2015-06-12].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3/t20150324_186570.html
[6] 百度百科:O2O教育模式[OL].http://baike.baidu.com/item/O2O教育模式.
[7] 車明朝.互聯網+: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2):37-45.
[8] 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70-73.
[9] 李利.翻轉課堂:如何革新傳統教學:兼談翻轉教學的整體設計[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7):49-52.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