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云
教育部發布2017版普通高中學科課程標準,把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明確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其中“語言建構與運用”放在首要位置,這是符合語文學科特點的,因為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實現了語文學科的基本職責,為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打下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
一、基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課時保證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積累是關鍵。語言的積累、文本的積累、文化的積累、審美鑒賞的積累,歸根到底都需要時間的積累,沒有日積月累的刻意練習,學生怎么可能培養出自由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情達意的能力?因此要保證寫作備考的教學效果,首先從時間上落實,從課時上保證。
初三上學期開始,我們保證每周一節寫作課,時間固定,課時固定,在時間上保證教師寫作備考時會進行目標性、系統性的思考,同時也保證學生對寫作訓練的重視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持之以恒的刻意訓練也讓學生明顯看到自己從量變到質變的進步,走上考場心中有數,臨場不亂,胸有成竹。
二、發展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課型結合
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初中語文教學有獨立的寫作課,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寫作課又可以分為寫作指導課、寫作訓練課、寫作修改課。在備考階段,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進行不同課型的寫作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漢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規律,依據具體的語言情境,有效的運用書面語言進行交流溝通,復盤自己的語言材料的結構和思維系統。
首先,根據初三上下學期寫作備考目標的不同,我們采用兩種課型結合的方法進行指導訓練。上學期的備考目標是梳理考點,積累素材,因此是寫作指導課和寫作片段訓練課相結合;下學期的備考目標是限時訓練,修改升格,因此是真題寫作訓練課與寫作修改課相結合。
其次,課堂訓練與課后積累鞏固相結合。上學期,每周課堂一個小專題指導,并現場進行片段訓練,課后進行同類型的片段寫作的鞏固練習。下學期,每周課堂進行限時寫作訓練以及寫作評價標準的討論講評,課后進行寫作的修改升格訓練。
一個學年持之以恒地系統訓練,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寫作能力,發展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三、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指導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既要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注意啟發和調動學生學習
寫作的積極性,也不能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寫作活動的同時,也應該及時反思自己的教法和學法是否有效,及時批改學生習作,及時指導學生復盤修改,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有效提高。
1.立意素材積累指導
初三上學期結合初三議論文寫作教學,用五周時間指導學生整理收集“理想”“立志”“勤奮”“助人為樂”“勇敢”“友誼”“節儉”“謙虛”“積累”“好問”“惜時”“健身強體”“孝敬父母”“熱愛勞動”“堅毅”等15個立意主題。
第七周開始,我們參考《2018年廣州市中考語文備考訓練精選》中的寫作素材積累分類,指導學生從個人成長類、親情類、友情類、社會見聞類、民俗風情類、文學藝術類、事物感悟類七大類,三十三個小類的整理日常生活素材,每周三個小類,集結成冊。
2.寫作方法指導
初三上學期,每周寫作課進行專題指導,梳理下來,總共有五大主題,十四個小專題。如審題指導課,審名詞類題目、動詞類題目、短語類題目、補充式短語類題目。選材指導課,指導學生選材以小見大、靈活調用素材。立意指導課,指導學生思考立意角度、尋找動情點,主題深化與升華。語言指導課,指導學生進行細節描寫、抒情議論。布局謀篇課,指導學生學會提綱挈領、詳略安排得當、巧妙設計高潮等。
3.評價升格指導
初三下學期,每周進行一次限時寫作訓練,第二周課堂討論作文評價標準及升格訓練。
課堂具體操作流程如下:第一步,根據中考作文評分標準,從內容、語言、結構、文面四個方面設計該次寫作的評分標準。第二步,教師作文評改給四個分,但不寫在卷面上,另用登分表格進行登記。第三步,復印幾個等級的作文,選擇其中兩篇,結合評改標準進行講評。第四步,組織學生模仿教師的講評進行討論,并對剩余的作文評價評分,再與教師的評分對照。第五步,課后再要求學生對自己的作文評分并說明理由,第二天再與教師評分進行對照,鞏固對評分標準的認識。第六步,經過兩次訓練,學生對中考作文評分標準能基本掌握到位,再要求學生從選材、立意、細節描寫、結構布局四個方面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具體修改。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