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華軼
在統編教材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更多地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具體到口語交際的教學,我們應以具體情境為依托、以口語交際活動為載體、以口語知識的習得為主要內容,以交往能力的發展為重要指向,從而更好地落實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
一、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建構專業系統的教學體系
在統編教材中,口語交際板塊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其課程特色更加鮮明,獨立性更強,與識字、閱讀、習作等模塊形成并置之勢。具體表現為:有目標、有內容、有教學要求、有課時安排,課程要素十分齊全。教師也要轉變觀念,把握好口語交際這一模塊,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要根據各年段目標,進行有梯度、有層次的教學設計,形成系統的口語交際教學體系。第一學段設計主要關注學生口語交際的態度與習慣,重在鼓勵學生自信地表達;第二學段的設計重點圍繞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組織內容能力;第三學段側重培養傾聽應對能力、安排語脈能力、使用體態能力等;另一方面要拓展多元的課程資源,設計完整豐富的教學內容。比如搜集辯論賽的視頻、相關電視節目精彩片段,如《朗讀者》、《超級演說家》等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初步感知語言運用的精妙之處。還可以模仿這些節目的形式,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獨白式、交際式的口語訓練。
二、強化目標意識,采用雙線結合的課程結構
統編教材采用“雙線組元”的模式,在口語交際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借助這一模式,采用雙線結合的課程結構。強化目標意識,避免出現教學目標寬泛、虛空、無序等問題,努力做到目標呈現明晰、目標安排有序、目標實現集中、目標訓練做實。比如在低年段,側重培養學生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夠自然大方、有禮貌,并可以簡單復述聽到內容的大意;中年段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高年段與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對方,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能根據對象和場合,作簡單的發言。
三、構建適宜情境,培養“1+X”語用能力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要構建適宜的交際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其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進行口語交際,體驗口語交際的方式方法,體悟交際語言的精妙之處。情境的創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將書中的文字形象化、具體化;還可以通過小劇場演繹或游戲等方式,將學生帶入口語交際的情境之中。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口語交際話題總共48個,話題類型分為五大類,即獨白類、交往類、介紹類、議論類以及表演類。這些話題都偏向生活化,貼近小學生日常生活,是小學生群體能夠親自體驗和實踐的問題與活動,話題的內容親和度高,實用性強,能夠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那么,怎樣讓這些內容發揮其最大效益,真正為孩子們所用,提高其溝通交流的能力?這就是我們要思考的培養孩子遷移運用的能力,即“1+X”的語用能力。首先,要以課本的情景為基礎和依托,聯系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類似情景,進行拓展練習;其次,要善于進行不同板塊的縱橫延伸,雖然“聽說讀寫”四個板塊有所區隔,但他們也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比如鼓勵學生多閱讀,從閱讀中積累語言素材;又如在學習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2單元第6課《將相和》時,可以先聽老師對情境的描述,在讓學生模擬情境,看看自己在那樣的情況下會怎樣做、怎樣說,再對比一下藺相如的語言藝術,充分感受交際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四、注重多元有效評價,實現“聽與說”雙向互動
口語交際課堂中的評價,是實現課堂對話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自身不足之處,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認識和表達溝通的水平。教師在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進行評價要即時、全面、精準、有生成性,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還要根據每個學生表達的獨特性和個性化進行多角度、有創意、針對性的評價,避免出現“好,很好,很棒”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價語。評價時可針對表達內容進行回應,也可針對回答者組織語言的能力和交流的表現進行點評。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雙向互動過程,不是只有說的一方占主導地位,學會傾聽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教師要鼓勵其他學生耐心聽,聽后還要認真評,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在互相評價交往中取長補短,逐漸進步。也可讓“說話人”自評、反思,這樣課堂上,不只有師生評,還有生生評和自評,整個課堂都被調動起來,提高課堂效率。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