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賢
大觀念理念下的單元設計是大單元設計,而這種大單元設計與《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2017年版)所提出的學習任務群不謀而合,目標都指向了核心素養。
一、單元名稱與課時,即在多少時間內學習什么
人教版語文必修四第4單元是傳記類文言文單元,傳主分別是藺相如、蘇武和張衡。筆者設定本單元名稱是“為家國情懷點贊”,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還需要聯系粵教版語文必修一、二、四、五中的的第4單元點擊鏈接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語法知識短文和粵教版必修五第2單元沈英甲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關于袁隆平的新聞報道等教材資源。
二、單元目標,即此單元要解決什么問題,期望學生學會什么
筆者制定了“為家國情懷點贊”傳記文言文單元四個學習目標:1.通過借助注釋、工具書獨立研讀文本,梳理文言基礎知識和文學文化常識,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等核心素養。2.通過文本分析概括傳主的人物形象特征,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核心素養。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用課本劇和頒獎辭等現代形式為傳主的“家國情懷”點贊,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等核心素養。4.通過參與一系列自主、合作、探究性任務群學習,提升“思維發展與提升”等核心素養。
三、評價任務,即何以知道學生已經學會了
基于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筆者制定評價量規表,分為起步(0-9分)、發展(10-14)、完成(15-19分)、典范(20-25分)四個評價等級并賦予相應分值,得分由自評(占比20%)、組評(占比30%)和教師評(占比50%)組成。
四、學習過程,即要經歷怎樣的學習才能夠學會
關于學習過程,其實質是設計學生的學習經驗積累過程。學生要完成“為家國情懷點贊”的任務群,學生就必須在研讀課文、課本劇表演、文言語法知識點講解和人物形象性格討論分析等環環相扣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自我探究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思維碰撞中,提升文言文自學能力、文本探討分析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互動能力等語文核心素養能力。
五、作業與檢測,即學生是否真的學會了
筆者對本單元的作業與檢測進行了一系列的設計。例如:
課前作業:表格填寫,整理與本單元傳記有關的文言、文學、文化常識。課中作業:繪制本單元傳記的人物關系圖。課后作業:假設張衡“穿越”到我們現代社會,請你根據《張衡傳》原文的相關內容,分析張衡的學科優勢,給張衡提供具體的高考選科建議。綜合題:假設現在將舉行“感動中國古代人物”頒獎大會,請你仿照“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欄目袁隆平頒獎辭中的激情與文采,根據傳記內容,分別給藺相如、蘇武和張衡寫頒獎辭。
六、學后反思,即通過怎樣的反思讓學生管理自己的學習
本單元學后反思,筆者設計讓學生根據本單元四個學習目標從“為自己的優秀點贊”“為未來加油”和“為學習典范同學點贊”三個維度小結分析自己在本單元的學習情況。
大觀念理念下的語文單元學習任務群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好知識的“根基”,建構必要的知識基礎;任務群的驅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能力羽翼漸豐,翱翔的翅膀更加有力,助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美國教育學者里克·史密斯指出:“要建立優質教學的課堂管理,程序先行,程序這一軌道的明確程度決定教學內容這一列火車的行駛方向及其速度。程序是軌道,教學內容就是火車。”大觀念理念下的語文單元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的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牢牢把握大觀念這一個火車頭,設計好單元學習任務群程序軌道,堅定不移地大膽行駛,才能讓學生欣賞到語文學習沿途驚喜不斷的旖旎風光,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