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江宏 辛文靜
摘? 要: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了美國糧食局在一戰期間發布的所有海報。其中,糧食政策主題海報檔案占很大比例,它們見證了美國政府在一戰期間調控糧食的活動。這些海報檔案可分為節約號召、專項節約、節約宣誓和鼓勵生產四類,體現了當時海報強調自愿節約、畫面以女性為主、宣傳對象廣泛等特點。糧食政策海報成功地激勵了公眾參與糧食局提出的節約糧食活動熱情并成為研究當時美國歷史的重要資料。
關鍵詞:海報檔案;美國糧食局;糧食調控
Abstract: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United States holds all posters issued by the U.S. Food Service during World War I. The U.S. National Archives has a collection of all posters issued by the U.S. Food Service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A large percentage of these are food policy-themed poster Archives that bear witness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U.S. government in regulating food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These poster Archiv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call to save,special savings,savings pledge and encourage production,reflecting the poster's emphasis on voluntary savings. It is also characterized by its female-oriented and widely publicized audience. The food policy poster succeeded in awakening the public's participating in the food saving initiatives of the Food Authority Activity, becoming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the study of American history.
Keywords: Poster Archives; U.S.Food service; Food regulating initiative
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了大批一戰期間的海報,其中美國糧食局第4號全宗收藏了該機構在一戰期間發布的所有海報,其中糧食政策宣傳海報占很大比例。這些糧食政策海報檔案見證了美國政府在一戰期間調控糧食的活動。
1 糧食政策海報的發行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直接導致了交戰各國糧食作物減產以及對糧食需求的大量增長,美國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1917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了《糧食與燃料控制法案》(Food and Fuel Control Act),即《利弗爾法案》(Lever Act),以降低食品價格,抑制糧食投機活動。1917年8月10日,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簽署了2679-A號執行命令,創建了“美國糧食管理局”(U.S. Food Administration),代替以前負責調控糧食的志愿者組織。美國政府通過設立“糧食管理局”實施戰時糧食政策,保證向前線輸送糧食以備戰爭所需。
哈勃·胡夫(Herbert Hoover)擔任第一任美國糧食局局長。他曾向威爾遜總統建議,應由唯一的最高管理者來組織該管理局的活動而不是一個委員會,以確保該聯邦機構的效用。威爾遜接受他的建議,并把《利弗爾法案》所授予總統的管理糧食分配、進口、出口、購買和儲存的權力轉給他,這樣胡夫成為了“糧食獨裁者”。胡夫采取了系列措施,如監管聯邦公司和國家貿易協會、與地方商人合作等,并號召全美公民發揚“提高糧食產量”和“降低食物消耗”。胡夫采取的措施得到美國民眾的響應。很多美國家庭的戶主都簽訂信用卡片,表明他們節約糧食的決心,連威爾遜總統也身先士卒在白宮草坪上養起羊來。[1]
2 糧食政策海報的主要內容
為了向美國公眾宣傳以及貫徹美國糧食局制定的戰時糧食政策,美國糧食局通過其廣告部門設計并發行了大量海報。根據美國國家檔案館的收藏統計,美國國家糧食局在1917-1919年間共設計并發行糧食政策主題的海報91幅。[2]根據海報檔案表現的主題,這些海報大體可分成四類:節約號召、專項節約、節約宣誓和鼓勵生產。
2.1 節約號召
鑒于糧食、食品供應的萎縮狀態,美國當局號召國民減少消費和浪費。這些海報中除了大量直接的節約糧食倡議,還通過“為什么節約糧食”和“如何節約糧食”來增強國民的節約意識。
海報中還有關于如何節約的宣傳。如“糧食:第一,三思后購買;第二,小心烹調;第三,少用小麥和肉;第四,購買當地糧食;第五,夠吃即可;第六,余料利用,切勿浪費”、“節約陸地上的糧食,多吃能自我給養的魚類”、“不要把好的食物丟棄在垃圾桶或廚房水槽中。不要喂孩子和寵物吃奢侈的食物。請勿浪費糧食!”。
海報不僅宣傳如何節約糧食,還把節約擴展到廢物再利用上,如“廚房里的垃圾,在你清除所有人可吃的東西外可能還有制造硝酸甘油、肥皂、肥料和其他必需品的物質,或者優良的豬飼料。因此,不要把碎陶器、玻璃或其他生活廢品扔進垃圾桶。保持垃圾清潔以使其再利用”。通過這些海報宣傳,人們不僅能了解到為什么節約,還能學會如何節約。
2.2 專項節約
鑒于歐洲國家的糧食全面虧空情況,他們緊缺的小麥、肉類和糖等糧食需要從美國進口。為了給協約國提供充足的小麥、肉類和糖,美國國家糧食局專門設計了節約小麥、肉類和糖的專項節約海報。同樣,這些海報也積極宣傳節約小麥、肉和糖的辦法,如在烹調方面“多吃玉米、燕麥、黑麥產品,魚和禽類,水果,蔬菜,馬鈴薯等燒、烤、煮的食品。少吃小麥,麥芽糖和脂肪” “多吃鄉村奶酪,就會省下肉類。郵政卡會告訴你烹調方法”。
海報還介紹了使用其他替代食品來節約這些緊缺糧食的方法,如“節約:小麥(多用玉米)、肉(多吃魚和大豆)、脂肪(適量使用)、糖(用糖漿)。一切為了自由”“吃糖漿和蜜糖。用最好的路易斯安那蜜糖和糖漿棍來節約糖”。此外,海報還給出了具體的節約建議,如“節約用糖:第一,水果里不放糖;第二,甜點里不放糖;第三,麥片粥里少放糖;第四,咖啡和茶里少放糖;第五,蛋糕和糖果里少放糖;第六,使用其他甜品。”
2.3 節約宣誓
美國糧食局設計了一些鼓勵國民宣誓節約的海報。例如,“如果愛國就向你的國家宣誓節約糧食”“少吃面包,節約小麥”“忠誠的美國人一直堅持宣誓少吃小麥和肉,這是由糧食現狀決定的”。除了向成人提出節約糧食宣誓的倡議,還有專門針對兒童的,如“美國小公民,做你能做到的。多吃燕麥和玉米,玉米糊、玉米粥”。小學生要發誓做到“餐桌上不剩飯,餐間不加餐”。
2.4 鼓勵生產
除了號召全體人民節約糧食,美國糧食局也采取措施來刺激生產。當時的海報中就有大量鼓勵生產的主題,如“1918精神。世界渴望糧食。繼續庭院種植”“國家需要谷物,種植谷物,盡最大可能耕種,生產更多的糧食”“在農場和后院飼養更多的豬,雞蛋和家禽可以節省牛肉和豬肉”“雞蛋短缺時就多產雞蛋。早孵化以便能在秋季和冬季產蛋”。很多美國民眾深受鼓舞,開始從事農業生產,美國國家糧食局聯合當地相關部門制定了一些手冊幫助他們學會種植和飼養。這些內容在海報中也有所反映,如“播撒成功的種子!自己種植蔬菜”“男生、女生都可以加入綿羊俱樂部。今天就向你所住縣相關部門或俱樂部索要全部相關信息”“把蔬菜、水果罐裝,向國家戰爭種植委員會索要免費手冊”。
3 糧食政策海報檔案的特點
從內容上分析,這些糧食政策海報反映了強調自愿節約、畫面以女性為主、宣傳對象廣泛等特點。
3.1 強調自愿節約
從上述海報的內容可以看出,美國國家糧食局采取鼓勵國民自愿的方式來節約糧食。從維護世界公平和正義的角度出發,激發國民的愛國熱情,鼓動國民的犧牲精神。在這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生動畫面和語言的感染下,美國國民掀起了自愿地節約糧食活動。也正是這些自愿活動,才能讓美國國民由衷地并持續地節約糧食。當然,美國國家糧食局除了鼓勵國民自愿節約糧食外也采用了一些強制手段,如胡夫當時采取了限定小麥價格,購買并分配小麥等強制措施。正是在這種強制措施和自愿犧牲精神共同作用下,到1918年時,美國比戰前多出口了三倍的面包、肉和糖。[3]
3.2 畫面以女性為主
海報設計作為一種視覺傳達藝術,圖形和文字是它的基本設計元素。這些海報的圖像中多以女性為主。這反映了節約糧食的主戰場在家庭。因為實際上每個家庭對糧食、食品的消費安排一般都是由家庭主婦作出的;另外,在戰時后方,人口以婦女、老人和兒童為主。所以,號召減少消費和浪費的對象重點放在美國婦女身上。當時,通過成立美國婦女聯合委員會、簽署家庭承諾書、發行家庭卡片等規定糧食、食品使用的細則,節省出了大量的食品物資。
3.3 宣傳對象廣泛
這些節約糧食海報不僅內容豐富還強調盡可能對更多的公眾產生重要影響。針對當時美國有很多移民的特點,為了號召所有美國公民的節約糧食意識,包括這些來自不同民族的移民,海報在發行時采取了多種語言發行的形式,同樣的宣傳畫面和宣傳內容配以不同語言。如“現在你們也要節約糧食。盟國需要小麥。切勿浪費”。這幅海報分別以英語、意大利語和依地語(猶太人使用的國際語)三種語言發行,體現其廣泛宣傳之意。
4 糧食政策海報的作用
糧食政策海報通過號召大家無私地犧牲自己來喚醒公眾的良知和愛國主義精神,積極地參與糧食局提出的“節約糧食,擴大生產”的活動。這樣,一方面,保證有持續不斷的小麥、肉、糖等糧食運往協約國。據統計,1917年7月到1918年7月的這段時間,美國實際向歐洲運送了1.2億蒲式耳的小麥,即他們運送的小麥是平時的6倍多。[4]另一方面,節約糧食的宣傳使美國本身也有了足夠的存儲。
參考文獻:
[1][EB/OL].[2019-04-20].http://www.Archives.gov/education/lessons/sow-seeds/.
[2][EB/OL].[2019-04-20].http://www.Archives.gov/fort-worth/finding-aids/rg004-food-administration.html.
[3][EB/OL].[2019-04-20].http://www.Archives.gov/education/lessons/sow-seeds/ KatharineBlunt&FraneesL.Swain&Floreneepowdermaker,FoodGuideforWarService at Home.
[4][EB/OL].[2019-06-10].http://www.gutenberg.org/files/14055/14055-14055-h.htm.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來稿日期: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