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丹 陳淑花 應亞云


[摘要] 目的 以接受日間乳腺腫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總結心理護理干預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以該院收治的42例接受日間乳腺腫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根據患者入院順序分為實驗組與對比組后,分別給予心理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干預,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評價心理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 兩組患者的護理后的SAS評分與SDS評分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整體心理狀態顯著優于對比組(P<0.05)。 結論 心理護理干預方法滿足乳腺腫物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要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因此有助于保證治療依從性。
[關鍵詞] 乳腺腫物;糖尿病;心理護理;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6(b)-015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take diabetic patients receiving daytime breast tumo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Methods Forty-two diabet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daytime breast tumors in the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mparativ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and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model is evaluated. Results The SAS scores and SD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care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mental st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 meets the nursing requirement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tumors and diabetes, 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bad mood, so it helps to ensure the compliance of the treatment.
[Key words] Breast mass; Diabetes; Psychological care; Psychological state
近些年乳腺類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對女性患者的健康安全構成威脅,而與其他身體部位相比,乳房對于女性而言具有特殊意義,因此很多女性在手術治療期間會表現出抗拒心理,不愿意接受治療。該院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對于乳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身體機能下降,正常生活受影響,再加之糖尿病病程長,臨床治療效果不理想,導致患者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心理壓力,患者一方面擔心臨床治療無法取得預期效果,另一方面也因為糖尿病影響患者對臨床治療手段的耐受性。所以為了能夠調整患者不良情緒,保證治療順利進行,必須要重視對患者的心理干預,接受日間乳腺腫物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心理護理的方法及其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42例接受日間乳腺腫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根據患者的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比組。實驗組患者21例,平均年齡(56.1±2.8)歲,包括乳腺纖維瘤7例,乳腺腺病9例,乳腺囊腫5例。對比組患者21例,平均年齡(55.8±3.1)歲,包括乳腺纖維瘤8例,乳腺腺病7例,乳腺囊腫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該次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支持,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參與該次研究。患者的排除標準為:①患有精神類疾病,或者對護理的依從性差、無自主表達能力;②存在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
1.2? 方法
對比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簡單的溝通,介紹該院乳腺腫物的基本治療方案,并統計患者相關資料;日常監測患者血糖指標變化,叮囑患者遵醫囑服用降血糖藥物;做好用藥宣教,介紹各種藥物用量用法,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
實驗組患者接受心理護理干預,方案包括:①術前心理護理干預。在乳腺腫物手術治療之前,心理護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保證患者對手術治療依從性。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立即與患者建立交流機制,先引導患者適應醫院環境,例如觀察醫院的硬件設備、閱讀醫院的相關規章制度等,讓患者基本了解醫院情況,消除因為環境變化所產生的負性情緒。同時護理人員根據治療需求,通過視頻結合圖片的方法,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宣教,詳細闡述微創手術等治療手段的先進性,并通過列舉科室內的案例,介紹乳腺手術的必要性,并且有效的術后康復不會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最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血糖監測結果,告知患者不良情緒與血糖以及手術治療效果之間的相關性,確保患者能夠認真配合護理人員工作調整心理狀態。②術中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必須要進一步優化手術室環境,避免手術室內嘈雜,在叮囑相關人員保證安靜的情況下,為手術治療提供環境支持。在手術治療開始之前,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進行交流,詢問患者的工作情況、子女學習等,到達分散注意力目的;或者護理人員合理利用語言藝術,鼓勵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目前該院的大部分乳腺腫物切除術會采用局麻方法,患者因為耐受力不同會出現呻吟等情況,影響手術治療進程,針對患者出現的這種問題,護理人員通過肢體語言,例如握住患者的雙手,或者輕輕拍打手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強化手術耐受性。③術后心理護理。在手術結束后,患者一方面擔心乳腺腫物化驗結果,另一方面也擔心手術造成瘢痕影響后期生活。所以護理人員在心理護理中需要鼓勵患者正視身體狀況,養成良好心態,并說明悲觀對于預后不利。同時處理人員也可以根據患者訴求,介紹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幫助患者構建手術治療信心,消除負性情緒。首先,成立針對性心理護理小組,開展心理護理指導,保障所有的護理人員都可以了解護理要點,發放心理護理質量量表,作為對患者進行護理的相關依據,詳細檢測患者術后的血糖水平,針對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制定飲食護理策略以及生活護理策略。其次,開展全面知識宣傳與教育工作,采用輕柔的語氣和耐心的態度,與患者進行細致的溝通,成立線上知識宣教社群,定期上傳一些與糖尿病控制以及乳房日常護理的視頻與音頻,對于一些存在嚴重焦慮的患者,給予一對一指導, 避免患者諱疾忌醫,影響實際的護理效果。在社群當中可以定期進行患者調查與宣傳教育程度了解,對于一些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表達能力差的患者,進行針對性指導。再次,開展術后的康復護理對于患者的實際情況也有著顯著的影響,很多患者會擔心身體組織被破壞,切除之后身體會存在疤痕,自己已經不再完整,尤其是很多未婚婦女會擔心術后疤痕影響美感,影響自己未來的人生,對生理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全面健康與教育,并對患者進行疏導。引導患者,正確看待自己的疾病發展情況以及手術完成情況,并配合術后的一些修復手術,隆胸手術,皮膚修整手術等對患者進行引導,避免患者感到絕望和恐懼。最后,在治療之后仍然有患者會擔心自己會發展成為乳腺癌,感到焦慮恐懼,對于未來的人生感到絕望,認為癌癥無法治愈產生絕望的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護理人員要及時安慰并介紹最新的科學治療方案,鼓勵患者建立康復振作的信心,向其介紹乳腺癌的主要發病機制,引導其看到未來美好生活,并提高其對放療、化療等流程的認知情況,提高患者治療的配合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并通過出院指導等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醒患者在日后工作與生活的過程當中緩解心理壓力,正常用藥調整飲食,從而提高術后的恢復水平。
1.3? 觀察指標
采用SAS、SDS心理狀態評估量表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證明心理狀態越差。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情況后,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態更理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在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血糖控制情況后,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血糖控制狀態更理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腫物合并糖尿病常見于中年女性,此時受工作、疾病、家庭等因素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十分復雜,患者不僅要在家庭與社會中承擔相應的作用,也必須要時刻忍受疾病痛苦,這種情況將會進一步加劇患者心理狀態惡化。同時,乳腺腫物還具有特殊的發病部位,乳房是女性普遍關注的身體部位,對女性健康與生活幸福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出現乳腺腫塊之后,患者會因為過于擔心預后以及對術后恢復不自信而引發不良情緒發生。最后,對于乳腺腫塊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也是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很多患者因為過度擔心糖尿病癥狀而出現不良情緒。由此可見,乳腺腫物合并糖尿病患者普遍會出現不良情緒,而傳統的護理方法缺乏對患者心理狀態的識別,很多護理手段都是圍繞臨床治療工作開展的,例如監測血糖變化、進行術前健康宣教等,這些方法只能讓患者做好手術準備,但是不利于提高手術依從性,甚至患者的不良情緒無法改善,導致患者出現抗拒治療的問題。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可以對患者的問題進行合理的疏導,避免由于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影響手術的效果和患者的預后。開展心理護理可以依靠現有的經驗,也要按照科學的方案來進行輔助治療效果,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避免患者出現失眠、內分泌失調等現象,導致患者治療效果不佳,甚至造成癌癥轉移、癌癥誘發,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同時通過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護理,可以顯著提高患者對于糖尿病的認識程度,促進患者的康復。
在該次研究中,分析了心理護理模式在接受日間乳腺腫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價值,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在接受心理護理干預之后,患者護理的后SAS評分為(31.6±1.9)分,SDS評分為(30.4±1.2)分,優于對比組(P<0.05),證明在接受日間乳腺腫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護理中,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方法有助于調整患者的不良情緒,具有可行性。
在對接受日間乳腺腫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可行性主要變現為:①接受日間乳腺腫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過于擔心疾病,該次研究中所入選的患者普遍具有長時間糖尿病史,已經對用藥以及臨床治療產生厭惡感,并且也知曉糖尿病對預后的不良影響,很多患者在發現異常的血糖指標后會進一步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最終影響了治療效果。而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方法,護理人員能夠根據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有效控制,通過與患者之間建立緊密的交流機制,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因此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促使臨床癥狀改善。②患者針對自身所處環境的變化有可能出現不良情緒,由于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患者出現不良情緒的原因,主動根據引導患者適應醫院環境變化,所以護理能夠取得滿意效果。③患者對乳房手術存在天然恐懼,并且患者擔心術后的病理化驗結果顯示為惡性,因此容易演變為不良情緒。在心理護理中,護理人員通過引導患者全面認識疾病,對疾病治療以及預期療效形成正確認識,能夠避免患者因為過度擔心預后而出現心理上的變化。④在整個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心理特征,關注患者在入院之后出現的情緒變化,例如患者是否對手術治療過程耐受、手術治療是否會對患者造成經濟負擔等,所以在手術治療接受,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對預期療效進行分析,盡量幫助患者縮短住院時間,降低經濟壓力。
綜上所述,針對接受日間乳腺腫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具有可行性,該護理方法對于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指標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避免因為血糖指標變化而影響患者預后,促使患者能夠以積極心態完成手術治療,這是保證療效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劉井艷,張卓,丁秀榮,等.心理干預在乳腺癌和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19(5):185-186.
[2]? 賈洪波.乳腺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7,24(2):125-126.
[3]? 姜莉莉.術前心理護理在乳腺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4(23):170.
[4]? 徐小霞.心理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效果觀察[J].心理月刊,2019,14(21):79.
[5]? 陸昕宇.門診乳房腫物患者切除術前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30):180-181.
(收稿日期: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