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西花
【摘要】心血管病存在較大的死亡率,發病率也在不斷的升高。心血管內科多數為冠心病、高血壓、心絞痛患者,患者多為老年人,隨之也會帶來很多的并發癥,治療風險也會更高,因此,必須實施有效的防范對策。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2
目前人們飲食習慣卻越來越不健康。飲食習慣不健康會導致肥胖等問題,嚴重時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心血管疾病治療過程中,臨床護理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也只有在臨床治療與護理雙管齊下的作用下,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1 當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問題
1.1 院方不安全因素
從醫院角度進行分析得出,對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造成影響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工作。心血管護理工作的主要特征是工作量較大且較為繁雜,若院方無法有效的將各項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將直接影響到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其次,院方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可能會造成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不能將醫囑更好的執行。由于院方的管理原因從而無法有效執行各類規范管理制度,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則無法有效規范執行各類護理操作,造成護理工作存在各類安全隱患。
1.2 護理人員不安全因素
護理工作人員是日常護理工作的主體,因此,護理工作人員的自身素養對護理工作的質量有直接影響。其一,護理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與安全意識,因此,無法細致的將患者病情與自身體質進行更好的觀察,使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其二,心血管內科中患者的病情大部分較為復雜,且病患較多,所以護理工作十分繁重,其科室護理人員工作狀態處在高強度狀態,長時間精神緊張易造成護理人員的心理出現消極及懈怠,進而導致開展工作時不夠細致、全面,遺留了各類護理風險。
三護理記錄不及時。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發病較為突然,且伴隨著危險癥狀,所以在發病的第一時間,醫護人員需要采取及時的治療措施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故而則不會有人第一時間做好相應的護理記錄,大多數在救治完成后,后續填補護理記錄,從而降低了護理記錄記載的及時性,甚至導致記錄中偏差以及錯誤的產生。
1.3 患者不安全因素
患者是醫生的治療對象,也是護理人員所需要服務的對象,所以,患者是否配合直接影響著護理工作的質量。例如,1.患者由于病情而情緒波動較大,從而無法配合護理工作,并存在不遵守醫囑的情況,進而發生跌倒、滑脫、墜床等各類風險事件,影響著其自身康復。2.一些患者和家屬對醫療方面的知識不了解,對疾病治療的期望值過高,若無法達到其期望值而產生糾紛,影響疾病的治療。
2 探討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問題的有效應對策略
2.1 制定并完善護理管理制度
針對院方講,心血管內科護理的管理不到位屬于不安全因素的基礎問題,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法。院方需要在對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的護理現狀與需求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所有的護理工作均將其作為直接的依據,通過落實護理管理工作以提升護理工作開展的科學合理及規范性,將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類不安因素以最大限度進行消除,在提升護理質量的基礎上使患者病情更快的康復。
2.2 優化護理人員思想認識并強化業務水平
總體講,開展護理工作“思想認知”是影響護理人員工作的關鍵點,其占據主導位置。因此,首先要優化護理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做到對護理人員傳統護理理念的轉變,進一步提升對現代護理服務理念的理解與認識,保證所有的護理人員都能有較強的責任心與安全意識。根據相關規范進行護理工作,不僅可以提高護理工作開展的規范性,還能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此外,還需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護理人員是開展護理工作的主體,護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與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有直接影響,所以不僅要遵守有關護理工作規章制度外還需強化其業務水平,確保其滿足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的切實需求,結合患者病情實情與身體狀況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最大限度發揮護理工作的積極作用。
2.3 護理人員溝通能力的提升
在入院治療期間患者與家屬接觸的第一窗口就是護理人員,因此,患者與家屬的所有疑問都會在第一時間找護理人員尋求幫助,若護理人員不能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則可能使兩者之間產生矛盾,甚至導致護患糾紛。無論是患者還是其家屬,因患病因素會引發各類不良情緒,所以十分容易激動,甚至存在脾氣暴躁的可能。因此護理人員要提升自身的溝通技巧,始終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進行溝通,并保持最大的耐心,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解決患者的疑問,不僅可做到對患者和家屬情緒的改善,還可以有效的提升其治療的依從性,從而降低各類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
2.4 加強法律意識水平
對于護理人員而言,職業道德操守是其必備的品質之一。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從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在醫生醫囑下更好的與患者配合,加強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出院,以免引發醫患糾紛。在處理糾紛和矛盾的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學會運用專門的法律知識來維護自身權益,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進而在法律規范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解決醫患間的矛盾和糾紛,避免人身權益受到損壞,助長不正之風。
參考文獻
[1] 孫麗紅,楊 艷.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相關預防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9):262-263.
[2] 宋 穎.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3):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