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俊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為痔瘡患者實施RPH內痔套扎外痔切除手術治療,或者是傳統外剝內扎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差異。方法 2019年4月~2020年4月,將我院70例痔瘡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每組各35例,為參照組行傳統外剝內扎手術治療,針對研究組實施RPH內痔套扎外痔切除手術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面愈合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結果 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面愈合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均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為痔瘡患者實施RPH內痔套扎外痔切除手術治療,能獲取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痔瘡;RPH內痔套扎外痔切除手術;傳統外剝內扎手術;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R65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2
痔瘡是肛腸外科臨床中的常見病和高發病,患者在發病后通常會形成和展示出種類多樣的臨床癥狀,并且給患者的日常化工作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手術治療是痔瘡患者基本治療方法,恰當選擇手術治療技術類型,能確保患者在臨床獲取良好治療效果。文章以我院收治的部分痔瘡患者作為調查對象,為其開展了RPH內痔套扎外痔切除手術治療,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9年9月~2020年4月,將我院70例痔瘡患者基于隨機方法均分兩組,各35例。參照組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齡介于22~82歲,平均(48.3±5.5)歲,病程介于1~27年,平均(14.4±4.0)年。研究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齡介于21~79歲,平均(48.2±5.3)歲,病程介于1~25年,平均(14.1±3.7)年。研究組與參照組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基本資料方面無差異(P>0.05)。
1.2 臨床治療干預方法
參照組行傳統外剝內扎術,研究組實施RPH內痔套扎外痔切除術,要在全面檢查評估患者的臨床病情表現特點前提下,嚴格遵照臨床規程針對患者開展手術治療干預,支持患者順利獲取到優質良好治療干預效果。
1.3 臨床評價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面愈合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以統計學軟件包——SPSS 19.0,計數資料x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則存在組間差異。
2 結 果
2.1 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94.29%(33/35)高于參照組65.71%(23/35),組間有差異(x2=8.929,P<0.05)。
2.2 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面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創面愈合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P<0.05)。詳情參見表1。
3 討 論
在肛腸科臨床中,痔瘡發病率通常處在較高水平,患者在發病后大多會展示出排便困難癥狀、大便帶血癥狀、肛門墜脹癥狀、疼痛癥狀,以及瘙癢癥狀等,繼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破壞患者的生活質量[1]。參照痔瘡患者的發病情形,通常將痔瘡疾病具體劃分為內痔、外痔,以及混合痔三種類型[2]。現階段,臨床醫生尚未實現對痔瘡發病機制的全面直觀認識,但是有研究文獻顯示,痔瘡的發生,與靜脈曲張因素,以及肛墊下移因素具備相關性[3]。
便血是痔瘡患者群體中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類型,患者的具體表現方式,包含無痛便血、間歇性便血、便后出現鮮血、便時滴血、手紙上帶血等,且患者的癥狀在并發便秘、飲酒,或者是接觸刺激性食物條件下會逐漸加重。
單純性內痔患者通常不會發生疼痛癥狀,其肛門部位通常會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墜脹感,并且會逐漸發展形成脫垂病理表現。
本項調查中獲取的結果顯示,為痔瘡患者實施RPH內痔套扎外痔切除手術治療,能獲取較好效果,值得引起廣泛關注并加以推廣運用。
4 結 語
在肛腸外科臨床中,針對痔瘡患者開展RPH內痔套扎外痔切除手術治療,效果良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范軍偉,苑 暉.探討痔上黏膜環切吻合與自動痔瘡套扎、消痔靈注射術用于重度痔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20,9(02):153.
[2] 蔣青峰,李五生.用中藥熏洗療法聯合痔瘡膏對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后的痔瘡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04):59-60.
[3] 陳志林.馬應龍麝香痔瘡膏聯合地奧司明片在創面水腫中的應用效果及對VAS、肛門功能的影響研究[J].北方藥學,2019,16(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