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娟
【摘要】心房顫動是一種包括用永久性、持續性及陣發性(按發作時間劃分)的臨床常見房性心律失常,其中陣發性最為多見,通常患者會伴有程度不同的心室反映,一般存在混亂、快速等現象。有資料顯示,動態心電圖可有效對房顫的類型進行區分,可保障患者的診治安全性與后續療效。基于此筆者為具體研究動態心電圖在陣發性心房顫動中的實際作用,作以下綜述。
【關鍵詞】心電圖;心房顫動;陣發性
【中圖分類號】R540.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1
陣發性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表現為驚慌、胸悶、心悸等癥狀的心律失常疾病[1],發病人群多為器質性心臟病者。由于其房顫持續時間相對較短,采用常規心電圖難以有效記錄其相關數據。臨床為準確、科學地對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進行診斷,應用動態心電圖較多。
1 電生理機制
臨床上,大部分學者認為陣發性房顫進行時的疾病機制包括高速電連接(維持房顫與主導轉子)、局灶驅動、局灶觸發等因素,且上述因素對永久性房顫、持續性房顫的維持及誘發均有一定參與[2]。而臨床上對陣發性房顫如何病變至慢性房顫的機制尚不明確,僅可知患者機體在發生陣發性房顫后,心房不應期會相應變短,且其傳導阻滯、慢傳導徑路的發生幾率會增加,與此同時,會導致患者更易形成房顫波,影響其生命質量。
2 動態心電圖特點
2.1 異位搏動
有學者通過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對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作相應檢測,檢測期間發現約百分之一幾率為房速誘發,約百分之七的幾率為典型房撲誘發,約百分之九十三的幾率為房性期收縮誘發。由此可知房性期前收縮誘發是導致患者出現陣發性心房顫動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可制定一種具有重復性佳、高效、可靠等特點的誘發與消融方案[3],以改善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病情。
2.2 心臟節律
臨床通過對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動態心電圖記錄進行分析與觀察,除去心肌梗死(三個月內發生)以及嚴重器質性心臟病者,發現其他患者陣發性房顫時間均持續半分鐘以上,對前兩分鐘與初始三十秒的竇性心律進行記錄、觀察與計算,可對其發作期間心率變化進行確定。而通過比較其既往節律與房顫前三個節律的方式,可對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病情發作時的異位節律作有效判斷,為后續行對癥治療夯實基礎,一定程度上避免誤診。
2.3 終止方式
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終止用藥或自行終止后,其f波(房顫波)頻率會相應出現減慢或加速等的問題,而在其f波終止后,患者通常會短暫產生程度不同的竇性停搏、竇性抑制的情況,其間歇較長,且同時伴有逸搏心律或逸搏等[4],其中大多數患者會出現頭暈、氣短及明顯心悸,臨床需加以針對性治療。
2.4 晝夜節律
臨床上,動態心電圖可對陣發性房顫患者的晝夜節律情況進行觀察,研究表示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發病高峰期在晚十二點至早六點,夜間發生較多,低谷期一般為早六點至午十一點,而其午后開始逐步回升,多呈雙峰型圖線,可通過余弦密度函數對其百分之九十的晝夜節律進行說明。由于陣發性房顫的持續時間與其發生時刻有緊密聯系,且其統計學經研究調查存在差異,可知其晝夜節律的特性[5],基于此臨床可實施更為精準的治療,以求最大限度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3 小 結
心房顫動是一種發病機制多與神經介導有關的心內科疾病,按照發作的常見性,一般包括持續性、陣發性兩種,前者心電特征相對明顯,診斷較為簡單,后者則由于持續時間、發作時間均不固定,診斷難度較高。近年來大部分醫療機構為減低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病死率,保護其心臟功能,用動態心電圖行診斷工作較多,相較于常規心電圖,該檢查方法可實時記錄患者的房顫情況,監護其心臟活動,有利于對患者的病情發展、病情預后進行把控。
但由于陣發性房顫患者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是大多數全身疾病、心臟疾病的常見癥狀,為實施精準治療,臨床需對相關醫療人員進行有效培訓,以及時對患者病情進行分辨,保證患者的預后與診治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艷艷,賈 偉.24h動態心電圖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律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9,48(01):61-63+70.
[2] 王金晶,熊云云,楊 昉,劉 玲,郭芮兵,劉新峰.重復12導聯心電圖檢查對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篩查[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9(12):1245-1247.
[3] 廖麗紅,黃順紅,劉甲興,傅靜瑜,施麗沙,陳哲民,陳素芳,林秋萍,陳小珊.48 h長時程動態心電圖檢測在陣發性房顫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05):535-537.
[4] 王茂敬,蔡尚郎.陣發性房顫患者射頻消融術后心電圖P波離散度的變化[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4,23(04):463-465.
[5] 趙廣珍.P波離散度在OSAHS患者發生陣發性心房顫動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4,34(S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