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辰昱 羅琳 王貴民

【摘要】目的 分析MRI IDEAL-IQ技術評估絕經后椎體骨髓脂肪含量診斷骨質疏松癥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2019年間就診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50例,按DXA的結果分為骨量正常組(n=27)、骨質疏松組(n=23)。兩組患者均進行IDEAL-IQ序列掃描,比較兩組的椎體骨髓脂肪含量。結果 骨質疏松組骨髓脂肪含量比率高于骨量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隨著骨質礦物含量降低,骨髓脂肪含量會逐漸升高,而IDEAL-IQ技術可客觀評估椎體骨髓脂肪含量,為臨床上診斷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及病情嚴重程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絕經后骨質疏松癥;MRI IDEAL-IQ技術
【中圖分類號】R6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1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指因雌激素缺乏導致骨量正常、骨組織結構變化,進而引發骨質疏松。該病癥患者常伴有駝背、骨痛等,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在骨量正常的同時伴有骨髓脂肪增多[1]。而MRI IDEAL-IQ技術可以對器官組織內的脂肪進行定量檢測,但目前關于其對椎體骨髓脂肪的相關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 IDEAL-IQ技術評估絕經后椎體骨髓脂肪含量診斷骨質疏松癥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019年間就診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50例,按病理檢查結果分為骨量正常組(n=27)和骨質疏松組(n=23)。骨量正常組年齡46~60歲,平均(53.22±3.41)歲。骨質疏松組年齡47~60歲,平均(53.71±3.49)歲;病程1~7年,平均(4.08±1.46)年。將兩組的基礎資料進行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檢測儀器選用GE Discovery MR750 W 3.0T掃描儀,先給予受檢者腰椎常規掃描:T1W、T2W矢狀面,T2W軸位,將骨折性病變進行排除后。行IDEAL-IQ序列椎體矢狀位掃描。獲取脂肪分數圖后,在其上擇取矢狀位椎體正中層面,并手動繪制感興趣區(ROI)測量L1~4椎體的FF值(%),ROI區域為完整椎體的松質骨部分,規避椎靜脈入口,每個椎體需測量兩遍后取其均值。
1.3 評價指標
依據水脂像評估并比較兩組骨髓脂肪含量比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骨質疏松組骨髓脂肪含量比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Dixon兩點法最早由Dixon提出,Dixon兩點法是依據氫質子在水、脂肪具有相異的進動頻率,并通過運算、處理獲取水像、脂像。雖然該種方式可以成功分離水像與脂像,但仍存在一定的技術缺陷:主磁場不均會對其造成影響,加之該種方式的掃描時間相對較長,其在臨床運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采用的IDEAL-IQ技術是一種新型序列,其對Dixon兩點法進行再研發革新,其技術核心是通過迭代最小二乘水脂分離算法、非對稱采集技術,并校正脂肪多譜峰分布、T2*衰減等,將定性水脂分離轉至定量水脂分離,其水脂分離原理是通過FES序列與6個回波進行結合,一次掃描獲取6組相異相位差的水、脂肪影像,并分離6組水像、脂像,從而獲取脂肪分數圖,進而減小或排除了脂肪多譜峰模型、渦流效應、T2效應干擾等因素的影響。IDEAL-IQ技術可以客觀的反映出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間的椎體骨髓脂肪含量的差異,為臨床診斷及鑒別病情程度提供參考。本研究結果顯示,骨質疏松組骨髓脂肪含量比率高于骨量正常組,這表明應用MRIIDEAL-IQ技術評估絕經后椎體骨髓脂肪含量診斷骨質疏松癥效果較好,診斷具有客觀性。
綜上所述,針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應用MRI IDEAL-IQ技術診斷的價值較為顯著,可客觀定量的評估椎體骨髓脂肪含量,為臨床上診斷骨質疏松癥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劍敏,肖小注,黃鳳琪,等.低頻脈沖電磁場療法對老年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謝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2019,21(2):274-277.
[2] 施 丹,史 曉,王晶晶,等.絕經后女性骨髓脂肪含量與骨密度的相關性[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2016,9(1):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