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唐紅萍
【摘要】目的 探究重癥監護病房( ICU )內醫院感染出現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對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選擇本院入ICU治療的60歲及以上2070例患者基本資料、治療過程和護理資料回顧性分析,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ICU的患者多以中老年群體居多,經過對各項數據匯總處理后發現,導致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常見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醫療器械外界因素等,根據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結論 ICU中≥60歲患者出現醫院感染的發生率要高于其他患者群體,常見的病原菌為G-需氧桿菌、G+需氧球菌和真菌,應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加強基礎護理、正確實施護理程序、注意ICU病房環境護理等,都能有效減少ICU監護過程中的醫院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醫院感染;重癥監護病房;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2
醫院感染對重癥監護病房( ICU )患者影響非常大,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健康和預后效果,并且細菌很容易出現耐藥性,因此醫護人員必須提高對醫院感染的重視程度。ICU的創建顯著提升了高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生存幾率,但由于患者大多高齡,病情危急且屬于重癥,機體的抵抗力明顯下降,部分患者具有長期抗菌藥物和基礎疾病的藥物使用史,導致ICU患者群體中高齡患者出現醫院感染的概率要明顯大于醫院其他患者群體。因此,在ICU中實施醫院感染的有效預防和控制是很有必要的,能夠對患者治療和預后效果起到顯著的積極作用[1]。現將對ICU內2070例≥60歲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究醫院感染出現的原因并制定對策,現將分析和探究結果匯總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選擇本院進行入院治療的ICU內≥60歲患者2070例,男1193例、女877例,年齡60~99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5.38±9.05)歲。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ICU中2070例≥60歲患者的基本資料、治療過程和護理資料,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參照衛生部2001年《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病原微生物的培養和藥敏試驗,按照醫院常規方法進行檢測和藥敏結果判讀。
2 結 果
2.1 臨床資料
在ICU中2070例≥60歲的患者中,出現醫院感染的患者有47人(醫院感染例次數為49例次),醫院感染發病率為2.27%(醫院感染發病例次率為2.37%)。醫院感染的患者基礎疾病情況:腦卒中27例(57.45%)、肺部感染21例(44.68%)、高血壓19例(40.43%)、Ⅱ型糖尿病12例(25.53%)、多發傷11例(23.40%)、腦外傷8例(17.02%)、腎功能不全7例(14.89%)、冠心病6例(12.77%)、惡性腫瘤6例(12.77%)。
2.2 感染部位
醫院感染部位集中在下呼吸道感染(非呼吸機相關性肺炎)23例次(46.94%)、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0例(20.41%)、中央導管相關血流感染9例(18.37%)、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4例(8.16%)和菌血癥3例(6.12%)。
2.3 病原學分布
發生醫院感染的病原菌有:G-需氧桿菌35株(70.00%)、G+需氧球菌9株(18.00%)和真菌6株(12.00%)。病原菌的耐藥程度普遍較高,G-需氧桿菌耐藥菌9株、G+需氧球菌耐藥菌4株。
2.4 侵入性操作
醫院感染患者中侵入性操作及其在醫院感染患者中占比:泌尿道插管45例(95.74%),有創機械通氣39例(82.98%),人工氣道44例(93.62%),深靜脈插管30例(63.83%),各種引流17例(36.17%),其他16例(34.04%)。
2.5 由醫院感染監測系統導出醫院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情況
47例≥60歲醫院感染患者住院過程中,單用抗生素使用人數(使用率)47人(100%),二聯抗生素使用人數(使用率)38人(80.85%),三聯抗生素使用人數(使用率)3人(6.38%)。單用抗生素使用平均天數9.34±5.73 d,二聯抗生素使用平均天數5.51±4.97 d,三聯抗生素使用平均天數0.30±1.25 d。
3 討 論
3.1 導致醫院感染的因素
首先是ICU患者大多數年齡在≥60歲,相對其他患者群體,此類患者的機體抵抗力極差,基礎疾病多,很容易出現醫院感染;其次臨床侵入性操作多,導致ICU患者不可避免的要接受各種侵入性操作,突破機體本身的自然屏障,在使用留置導尿管、有創呼吸機、深靜脈置管等器械時,成為誘發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再有是ICU的病房環境,患者病情危急,醫護人員的流動力度大,會造成空氣細菌含量上升,導致空氣污染,增加了醫院感染的幾率;最后是廣譜抗生素的長期使用,會增加多重耐藥菌株和內源性感染的出現[2]。
3.2 控制措施
首先按照ICU環境進行護理,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是防止醫院感染出現的有效措施,在空氣中微生物的含量處于高峰值的時候盡可能減少侵入性的操作,進行各項操作時候動作要輕穩,保持ICU內的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持續過濾消毒;定期對病房內的物體表面、地面等進行消毒;患者使用的一次性氧氣濕化瓶、氧氣管等物品定期更換,污染的一次性呼吸機管路及時更換;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前要進行有效的手衛生,配備必要的設施;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做好記錄,保持各種留置管和引流管的通暢,做好口腔護理,及時為患者清理身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同時做好體位護理,防止壓瘡和肺部感染事件的發生;掌握抗生素使用指證,根據患者感染病原體的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既要嚴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療程,不頻繁更換抗生素;護理人員需要掌握一定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識,按照醫囑定時間定速度給予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療。最后科室要提高對醫院感染的重視,加強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加強對ICU的護理工作質量,規范各項管理,將醫院感染事件發生率降到最低[3]。
綜上所述,加強基礎護理、注意ICU環境護理、正確實施護理程序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事件,以上措施供臨床參考采用。
參考文獻
[1] 朱勝春,鄭葉平.DoCare重癥監護信息系統中護理知識庫的構建與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3242-3244.
[2] 魏 敏.重癥監護病房的院感與護理質控管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0):18-18.
[3] 林 云,周錦華.心血管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院感發生原因及防控工作思考研究[J].黑龍江醫學,2018,22(9):90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