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靜

【摘要】目的 對高血壓性顱內出血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后護理方法進行探究。方法 隨機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壓性顱內出血患者,將其按照簡單隨機化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優質護理,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的高血壓性顱內出血患者術后應用優質護理能有效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應用。
【關鍵詞】高血壓性顱內出血;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2
高血壓性顱內出血是因為高血壓導致顱內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發病率較高,而且隨著生活質量的變化,期逐漸趨于年輕化,患者發病時可能會出現昏迷、頭痛等,這對其生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被應用于這類患者的治療中,盡管其治療效果較好,但其并發癥的幾率較高,為了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措施是有必要的[1]。本次研究主要對高血壓性顱內出血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后護理方法進行探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壓性顱內出血患者,將其按照簡單隨機化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55~74歲,平均年齡(64.7±6.8)歲,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57~74歲,平均年齡(66.3±6.4)歲,經過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性顱內出血的診斷標準,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家屬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的患者;肝腎功能嚴重不全的患者,通過對比兩組顯示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告知家屬手術結果,監測患者的各項指征,指導其正確飲食。
1.2.3 觀察組
觀察組應用優質護理,主要有以下內容:(1)手術后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各項指標,包括脈搏、血壓、呼吸等,此外還需注意患者術后是否有出現發熱的癥狀,若患者體溫升高,呼吸、心率都有加快,細胞數也有明顯的增加,則有可能是飲顱內感染所致,經過醫生的確診后護理人員遵醫囑對其進行抗生素治療[2]。(2)護理人員要妥善將引流管進行固定,同時還應注意引流管的顏色、性質,隨時進行記錄,若發現有鮮紅的液體,就要考慮其是否再次出血,另外還要注意引流管的通暢,避免其出現對折,患者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護理人員要立即告知醫生并實施救治。(3)為防止患者因長時間臥床而出現壓瘡,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翻身活動,同時還可以為其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1.3 評價指標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并發癥包括壓瘡、肺部感染、應激性潰瘍、顱內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x±s),t檢驗;計數資料:(n,%),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 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 論
高血壓性顱內出血大多發生于老年人群中,但近年來有趨向于年輕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有高血壓的患者不注意控制飲食,導致血壓逐漸升高,當其超過160 mmHg時出血的幾率就會升高,這不僅對患者的生活會造成影響,還會威脅其生命。病情較輕的患者通過藥物治療,但病情嚴重的患者須通過手術治療,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對這類患者有較好的效果,但其后期的護理措施是不可缺少的。
優質護理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降低其感染的幾率。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手術后護理人員會注意觀察其各項情況,同時也會隨時進行記錄,并觀察引流液的顏色,以防止患者再次出血,另外因為患者術后不能行動不便,可能會因為長時間臥床而出現壓瘡,所以護理人員要定時為其翻身、按摩,預防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看來常規護理相比,優質護理對高血壓顱內出血患者的護理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對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的高血壓性顱內出血患者術后應用優質護理能有效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鳳興,鄭伯全,劉肖嫦.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圍手術期護理效果體會[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5):2450-2451.
[2] 師惠娟.早期康復護理改善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