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

在開過各自的全國代表大會之后,美國大選走上了快車道,距離揭幕越來越近了。正如之前所預料的,特朗普與拜登的支持率逐漸拉近,而前者更是放言,如果連任會考慮協商第三個任期的問題。可謂信心越來越滿。
讓他恢復信心的是對手——既有動蕩的形勢(這些可稱之為對手盤),又有拜登的昏招。最近一段時間,隨著美國各地抗議種族歧視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也給了特朗普越來越多的機會。特朗普一直強調“法律與秩序”,這對于在任總統來說,無疑是非常好的選舉策略,而所有騷亂乃至暴亂,都可以歸結于對“法律與秩序”的不尊重,他既可以批評參與騷亂的人,也可以批評處置不力的人(比如各大城市的市長)。而和平的抗議越來越多地走向失控,也就越發反證了他所強調的“法律與秩序”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與此相關的是一些黑人的做法。無疑,多數黑人是知法懂法的,也是渴望改變種族歧視現狀的,但總有少數人將事情推向了極端的一面,比較典型的就是“黑命貴”。在民主黨為主的一些政治人物和各界名流的推波助瀾下,少數黑人如同被嬌慣的孩子,從正常的維權,滑向了“黑人的命最金貴”的極端,結果就是合理合法打砸搶,一言不合就開槍,白人當街跪黑人,涉黑人物雕像毀……而他們越是作,特朗普的支持率越是上升,尤其是那些明里暗里有“白人至上”傾向的人,和對此看不過眼的人。據美國媒體的報道,在黨派立場相對中立的選民中,對黑人抗爭運動支持的人已滑落到只有3%,而全美支持黑人抗爭運動的凈支持率為-6%。
讓特朗普最開心的,還要說他遇到了拜登這樣的對手。說實話,民主黨人但凡有點銳氣,再出來一個克林頓或者奧巴馬,焦頭爛額的特朗普都懸。而偏偏,民主黨怎么也選不出人來,只能推七老八十的拜登上場,而且在很多場合不是忘詞,就是發呆,讓特朗普特別有話說。
相對于拜登,特朗普始終是神采奕奕的樣子,這既和他的性格有關,也和他所處的位置有關。事實上,即便是執政表現不佳,特朗普仍是滿懷喜悅地四處表揚自己,久而久之,也能部分地起到洗腦的作用。
美國面臨著領導力下降的挑戰。
而且拜登選的副手哈里斯,也有些刻意了。拜登選擇哈里斯或有諸多考慮,但她的膚色顯然是一個重要考量,希望她能夠吸引一些非洲裔乃至亞裔的選民。但事實上,效果卻未必有想象的那樣明顯,而亞裔也缺乏對哈里斯的認同感。
最關鍵的是選舉策略。特朗普的執政策略可以說是一貫如此,非常清晰,就是“美國優先”,就是“讓美國重新偉大起來”,一切都圍繞著這個中心點轉。反觀拜登,策略大而無當,連本黨的人都記不清,或者只記得“把特朗普選下去”。這一方面是因為他是在野人士,一方面也與自身的性格有關。
特朗普需要慶幸的是碰到了拜登,這樣他還有機會勝出,如果遇到的是小羅斯福那樣的人,就一點希望也沒有了。歸根結底,美國人也是悲哀,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一個不那么特別討厭或令人失望的人入主白宮。
這也反證了一個事實:美國面臨著領導力下降的挑戰。進入本世紀,美國的好運似乎用完了。連續3任總統都不盡如人意,而美國又先后面臨“9·11”、次貸危機與金融危機、新冠疫情等一系列巨大挑戰……這些挑戰應對得不盡如人意,其實都與在任總統有著推不開的關系。在11月3日正在緩慢臨近之際,美國人真的要好好想想這個問題了。